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内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选取了2010年5月到2012年6月我院重症病房收治的病患共80例,对其感染的阳性标本进行采集,其中包括血液、尿液以及痰液等,然后通过微生物鉴定来进行鉴定分析,同时采用纸片扩散(K—B)法对细菌来进行常规性的药敏检测,并判定相关的结果。结果通过对采集标本的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患者感染的主要病菌为G一菌。对该病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主要包括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结论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对于一些原发性的疾病治疗需要进行有效的病理分析及感染病菌的情况研究,对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分布进行确定,从而实施有效的预防及控制,以免出现继发性的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耳鼻咽喉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来源及分布,并分析导致其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处理原则。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患有耳鼻咽喉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病历记录将其分为社区感染组和医院感染组,并统计患者的痰液、耳鼻咽喉分泌物、咽拭子等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的检验报告进行回顾性探究。结果社区感染组的感染率为10.43%,医院感染组的感染率为3.93%;社区感染组主要为慢性耳鼻咽喉炎症,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34.4%),而医院感染组主要是在耳鼻咽喉头颈部的恶性肿瘤围术期时受到感染,感染菌主要是革兰阴性铜绿假单胞菌(30.4%)。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多次、定期送检标本可以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对于耳鼻咽喉多重耐药菌感染还应区分其感染类别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各种诊疗仪器设备操作台触摸键面细菌污染情况,探讨简便消毒方法。方法对医院各科室的诊疗仪器触摸键面,操作台面用“84”稀释消毒液擦拭消毒,分别于消毒前后进行细菌培养检测,调查污染情况。结果诊疗仪器键面消毒前细菌污染率达97.22%,菌落总数合格样本为2.78%,检出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采用浓度为5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处理后,细菌污染率为0,菌落总数均≤10cfu/cm2,合格率100%,未检出致病菌,符合医疗机构消毒卫生标准。结论医院各种诊疗仪器键面的细菌污染情况严重,应引起医务人员的关注,并将其清洁消毒纳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46例肝脓肿患者,术前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均行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使用猪尾型Cliny导管(一步法)置管引流。其中,脓肿位于肝左叶18例,肝右叶36例。38例为单发脓肿,8例为多房脓肿。脓肿直径5.0-10.0cm33例,直径>10.0cm13例。结果46例患者均置管成功,8例多房脓肿,分别穿刺置管,术后冲洗治疗,平均置管时间为18.3±4.8天。1例患者术后出现继发性腹膜炎,行开腹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介入性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肛周脓肿细菌培养加药敏及临床特点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76例肛周脓肿细菌培养加药敏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大肠埃希菌49例,占64.47%,变形杆菌5例,占6.58%,肺炎克雷伯菌7例,占9.21%,葡萄球菌10例,占13.18%,粪球菌5例,占6.58%,大肠埃希菌占有最高的比例。脓液药敏试验青霉素类药物耐药性为56.3%,头孢类药物耐药性为63.1%,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18.4%,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水平值可达到最高。结论肛周脓肿以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由于耐药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应当合理使用抗生素或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和病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检验科接受血压检查的82例细菌感染患者,采用BacT/Alert3D240全自动培养仪对患者血液进行培养,并通过BioMerieuxAPI系统对所培养的血液标本进行鉴定。结果82例患者在研究期间共培养了1160瓶,841个需氧瓶,319个厌氧瓶。82例患者在接受血液培养后,共分离出细菌28种,真菌4种。82例患者同时接受需氧和厌氧实验培养,其中69例患者表现为阳性,需氧阳性率84.1%,厌氧阳性55例,阳性率67.1%。82例患者中,呼吸科患者24例(29.3%),ICU患者10例(12.2%),血液科患者9例(11.0%),儿科患者7例(8.5%)。结论快速血培养技术是血液感染病原学诊断必要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对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到2012年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并对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三年以来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使用一直处于第一位的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而多年以来一直居高不下的就是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的耐药率。细菌耐药率与部分抗菌药物的药物使用频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抗菌药物管理必须要做到多方并举,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使用,从而促进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减少,最终可以明显的促进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