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通过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保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45%,明显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通过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佳,且安全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病毒进行清除,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黔西南州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的情况,以便在无偿献血招募、体检征询、献血者管理、血液检测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统计黔西南州2010—2014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阳性率,分析该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0~2014年黔西南州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为0.69%,梅毒感染者在男性和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感染者年龄主要在35岁以上;感染者职业以农民及服务行业为高发人群。结论黔西南州近几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流行趋势处于平稳趋势,针对黔西南州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现状,认真做好献血者征询、体检和血液筛查,确保血液质量,防止输血性传播梅毒等有效应对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将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给予保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昔洛韦5mg/kg/次,加入5%GS100ml中静脉滴注,q12h,连用7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5~10mg/kg/次,加入5%GS100~150ml静脉滴注,qd,连用5d。观察两组患儿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异型淋巴细胞<10%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退热时间、咽峡炎缓解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肝脾缩小时间、异型淋巴结<10%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结论阿昔洛韦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能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是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确诊并收治的68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2.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6%,两组患者在复发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加阿德福韦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ALT恢复正常、HBVDNA转阴、HBeAg转阴的人数(54.84%、61.29%、32.2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2.90%、9.68%、6.45%),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恶心、头痛、乏力、腹胀和腹痛等不良反应的情况(6.45%、3.23%、3.23%、12.9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9.36%、32.26%、19.36%、48.39%),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病毒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相关质量资料,分别在不同药物治疗后进行指标统计,最后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V-DNA的水平的平均值为(5.3±1.3)IU/mL,与治疗前相比获得显著改善(6.2±1.8)IU/mL(P<0.05),并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改善程度(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病毒性乙肝能够显著性改善患者紊乱的免疫系统,彻底清除体内的肝炎病毒,具有更优秀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HbeAg的血清学转阴率(治疗效率)为54.55%,对照组患者的HbeAg的血清学转阴率为27.27%;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BV-DNA的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载量,两组之间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要采用初始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其血清学转阴率增加,血清中HBV-DNA的载量减少,能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经治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育龄女性患者治疗方案的持续疗效性、病毒学耐药率/突破率、胎儿安全性等优劣性,为临床医师为该群体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充实的理论数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且有意愿生育的年轻女性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在原来的抗病毒药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照组患者停用原来的抗病毒药,改用替比夫定,分别于治疗12、24、48周后对各组随诊1次,每次复查并记录血常规、肝功能、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eAg、乙型肝炎E抗体定量、乙肝病毒YMDD变异等。若患者日后妊娠,则统计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新生儿出生时的一般情况以及HBsAg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第12周时HBVDNA定量低于检出限、HBeAg转阴、HBeAg血清转换的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第24周和第48周的HBVDNA低于检出限、HBeAg转阴、HBeAg血清转换的病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8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生的新生儿在胎龄、胎儿体质量及Apge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干扰素强化治疗达到停药标准后进行妊娠,可以减轻患者长期服药的费用支出以及克服服药妊娠的心理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加阿德福韦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ALT恢复正常、HBVDNA转阴、HBeAg转阴的人数(54.84%、61.29%、32.2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2.90%、9.68%、6.45%),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恶心、头痛、乏力、腹胀和腹痛等不良反应的情况(6.45%、3.23%、3.23%、12.9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9.36%、32.26%、19.36%、48.39%),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效果较好。
简介: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的预防复发作用,以及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4例,予口服匹多莫德片0.8g,一日一次,联合口服阿昔洛韦片0.4g,一日两次;B组患者36例,予口服阿昔洛韦片0.4g,一日两次;均连续服药6个月,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同时选择健康对照20例,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A组复发率下降程度明显大于B组(P〈0.05)。治疗前A、B两组间各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均P〉0.05);A、B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组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B组(均P〈0.05),而CD8+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RGH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匹多莫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RGH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与阿达帕林凝胶联合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皮肤科收治的65例中重度寻常型痤疮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片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四环素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后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2,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阿达帕林凝胶联合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高校女教工妇科体检参检率及参检者患病情况。方法对某高校2014年参加体检的776名女性教工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某高校女教工对常规妇科体检的重视度,分析参检女教工的常见病。结果参加经腹妇科B超检查776人,参检率100%,阳性人数137人,占参检人数的17.7%,参加妇科常规检查的331人,参检率42.6%,阳性人数116人,占参检人数的35.0%。结论高校女教工常规妇科检查参检率低,参检者患病率高,女教工妇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教工对妇科常见病,高发病的关注,知晓定期健康检查的意义,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简介:目的分析重庆万州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万州区2011年1月—2014年12月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785例,无死亡病例,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4.02/10万。发病人群年龄段主要为〈15岁,占总发病人数的84.45%(2352/2785)。病例的职业分布主要为学生(1674例,60.11%)。4—7月和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2013年10—12月病例数有明显升高。2011—2014年各年度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2,P〈0.01)。城区街道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63.99/10万,乡镇为32.13/10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8,P〈0.01);2011—2014年各年度城区街道与乡镇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除2012年外,其余各年度城区街道发病率均高于乡镇。结论应做好传染病防治的"五早",加强免疫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MMR)或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特别是学生和幼托儿童,普及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知识,提高诊疗水平并加强疫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