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尿纤维连接蛋白试纸(FN试纸)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探讨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无创性地诊断、随访膀胱尿路上皮癌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主研制的FN试纸测定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良性泌尿系疾病患者、正常体检人群尿液纤维连接蛋白.结果FN试纸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4%和79.03%,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67%和68.06%;尿液细胞学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特异度较高(100%),但其敏感度仅为47.06%.结论FN试纸检测对不同分化及浸润深度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有着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诊断价值高于尿液液基细胞学检查,但不能对膀胱肿瘤的分级以及病灶数量进行检测.
简介:目的评价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尿液脱落细胞对诊断上尿路上皮癌(upperurinarytracturothelialcarcinoma,UUT—UC)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可疑uuT—UC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尿液标本行FISH检测和尿脱落细胞学分析,再将22例临床病理确诊为UuT—UC患者的结果与4例临床病理为良性泌尿系疾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结果进行比较。FIsH检测使用荧光标记DNA探针混合物与细胞核上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和p16基因(9p21)位点进行杂交,并分别计算其在UUT—UC患者尿脱落细胞中的畸变率。结果FISH和细胞学检测UUT—UC总的敏感度分别为90.9%(20/22)和59.1%(13/22),FISH敏感度较高(P〈0.05);特异度分别为100%(24/24)和95.8%(23/2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uT—UC的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和p16基因(9p21)位点的畸变率分别为90.9%(20/22)、86.4%(19/22)、63.6%(14/22)和68.2V00(15/22)。结论FISH技术对诊断uuT~UC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敏感度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测,而特异度则与之相近。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方法,该技术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活检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HGIEN)的临床病理诊断意义。方法将62例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其手术切除的病理诊断相对照进行分析。结果62例胃镜活检病理报告为HGIEN的患者,经术后连续切片病理检查,维持HGIEN诊断的有8例(12.9%),其余54例诊断为胃癌,其中早期胃癌22例(35.5%),进展期胃癌32例(51.6%)。结论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在HGIEN的诊断中,需要对取材严格把关,并行多点取材,准确判断,以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简介: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对卵巢癌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43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行首次卵巢癌细胞减灭+淋巴结清扫术,采用TRAP-PCR-银染法测定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RT—PCR法测定hTERT基因的表达;抗生素一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SP)免疫组化法检测hTERT蛋白的表达。术后予顺铂+环磷酰胺(A组)、顺铂+紫杉醇(B组)、顺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C组)全身化疗6.5(6~8)个疗程,选取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肿瘤残存、血液CA125水平在正常范围者30例(A组13例,B组11例,C组6例)行二次探查术,术中取原病灶周围组织活检,测定其端粒酶活性、hTERT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随访3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43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化疗前端粒酶活性的高低与病理类型、病理分级、FIGO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3组化疗方案均有下调端粒酶活性的作用,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88.37%、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下调端粒酶hTERT蛋白的表达较明显(P〈0.05)。化疗后hTERT蛋白的表达较化疗前明显下调(P〈0.05),但患者5年生存率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癌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具有抑制端粒酶活性的作用,顺铂+紫杉醇化疗后端粒酶活性下调明显,但未能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可能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总结造成院内输血工作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注意事项,提高院内输血的成功率,保证输血者的健康。方法根据我院自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间所进行输血活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1983人,从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三个时期观察患者的健康情况.整理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输血类型、患者体质、输血操作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121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8%;其中由于血小板单采血输血而发生不良情况的患者有27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7%;发生比率最高。其他种类的输血方式发生不良反应比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白悬浮红细胞过滤血输血,失活白病毒血浆过滤血输血,白冷沉淀过滤血输血。输血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以过敏反应以及非血溶引起的发热现象为主。结论通过对以往输血前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产生不良反应的成因进行总结,我院现已制定一系列预防、治疗措施以及制度,现已取得初步成效。虽然少量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合理制定相关对策、提高操作和预防能力,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蛋白在162例宫颈良性病变、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级-Ⅲ级)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并对其表达和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宫颈良性病变中P16表达率为0%,CINⅠ中P16表达率为78.4%且多为点灶状表达,CINⅡ-Ⅲ中P16表达率100%且多为带状或弥漫强阳性表达,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P16可以作为宫颈良性病变、CINⅠ及CINⅡ-Ⅲ之间鉴别诊断的一个有用的标记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EC)下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归纳总结共我院近3年来400例TCT结果异常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00例,分别行3、6、9、12点常规活检和阴道镜下活检,并根据已确诊的CIN的程度及患者的选择和病变部位、范围,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行常规活检的200例患者,其中慢性宫颈炎82例,CINI34例,CINⅡ23例,CINⅢ27例,宫颈癌34例,200例在电子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的患者,其中慢性宫颈炎18例,CINI57例,CINⅡ48例,CINⅢ51例,宫颈癌26例。结论阴道镜下活检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可提高CIN的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