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酒精视觉线索反应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特征及其与主观渴求关系,并寻找渴求相关脑电源活动脑区。方法招募20例男性酒依赖住院患者(酒依赖组)和18名健康男性(对照组)进行含酒精线索的Oddball范式ERPs检测,以标准化低分辨率脑电磁断层扫描方法(standardized low-resolution brain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sLORETA)进行ERPs-P300溯源定位。采用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宾夕法尼亚酒精渴求量表(Penn Alcohol Craving Scale,PACS)评估主观渴求程度。2组ERPs数据差异分析采用混合设计方差分析,脑电溯源差异分析采用置换检验,脑电数据与饮酒特征及量表评分之间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酒依赖组相比对照组在观看酒精线索图片的P300峰潜伏期延长(F=9.32,P=0.004)、Fz、Cz处波幅增高(F=20.59、14.74,均P<0.01),P300溯源分析显示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顶上小叶皮质激活增强(P<0.01)。酒依赖组酒精线索图片相比水果图片诱发的P300峰潜伏期延长(F=33.82,P<0.01),Fz、Cz处波幅增高(F=12.56,P=0.001;F=10.92,P=0.002),P300溯源分析显示左侧岛叶、右侧海马旁回皮质激活增强(P<0.01)。酒精线索图片P300波幅与VAS、PACS评分呈正相关(rs=0.590,P=0.048; rs=0.780,P<0.01)。结论视觉酒精线索诱发的ERPs可能有助于客观评估酒依赖患者渴求相关心理,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顶上小叶、左侧岛叶、右侧海马旁回脑区可能与酒精渴求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对酒依赖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认知功能进行测定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酒依赖与电位变化、认知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经过对酒依赖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筛选后,确定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前来本院接受诊断的50例酒依赖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另选50例不存在酒依赖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象。为两组别同时提供威斯康星卡分类测验(WCST)、事件相关电位P300(ERP-P300),以此测定各组别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结果:两组别事件相关点电位、认知功能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研究组认知功能障碍更显著、事件相关电位变化低于对照组。结论:酒依赖患者伴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ERP-P300波动幅度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注意转移情绪调节策略及其神经机制。方法选取26名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29名正常对照(对照组)参与研究,记录两组受试进行注意转移行为学范式的正确率及反应时,同时用Neuroscan 64导脑电仪检测两组受试者的N1、P3成分。运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在注意转移范式正确率上,组别主效应显著(F=11.626,P=0.001),提示抑郁症组(0.82±0.01)显著低于对照组(0.89±0.01)(P=0.001)。在注意转移范式反应时上,组别主效应显著(F=16.55,P<0.01),提示抑郁症组[(1 460.82±41.86)ms]显著高于对照组[(1 226.31±39.63)ms](P<0.01)。(2)在注意转移范式事件相关电位上,N1成分中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2.949,P=0.092),任务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4.756,P=0.034),提示抑郁症组在计算任务中诱发的N1波幅[(-3.699±0.441)μV]显著低于对照组[(-5.055±0.418)μV](P=0.030);P3成分中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1.165,P=0.285),任务与图片属性的交互作用显著(F=11.602,P=0.001),提示情绪任务条件下负性图片诱发的P3波幅[(2.757±0.438)μV]显著高于中性图片[(1.963±0.460)μV](P=0.002)。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情绪策略中的注意转移困难,且发生在早期阶段。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儿中枢听觉加工特点及儿童FAD的可能病因。方法选择符合FAD诊断标准的27例患儿作为病例组,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个人语言发育史阳性病史率,检测二组儿童事件相关电位,比较其失匹配负波(MMN)形态学、潜伏期及峰振幅。结果病例组个人语言发育史中阳性病史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VS8%,P〈0.01);其MMN峰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9±31ms175±32ms,P〈0.01);其峰振幅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听觉加工时间延长可能是儿童FAD的发病原因之一。
简介: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及低分辨率电磁断层成像(lowresolutionbrainelectromagnetictomography,LORETA)技术,研究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冲突信息处理系统的损害机制及敏感指标。方法研究对象为15例轻度认知损害(AMO)患者(AMCI组)和15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的正常老年(正常老年组)作为对照。成对的简单平面图形先后呈现,受试者比较刺激对是否相同,同时记录32导脑电、正确反应率及反应时间。结摹刺激匹配状态下两组的P300波形分布均以顶部为著,潜伏期及波幅无显著差异。刺激冲突状态下N270主要分布在前头部,AMCI组N270潜伏期较正常老年组明显延长(F1.28=25.3264,P=0.000),波幅差异不显著。LORETA电流密度分析显示冲突状态下正常老年组前头中央部、左右前额背外侧及右颞叶激活,AMCI组右前额背外侧及右颞叶区域激活增强,前头中央部无明显激活。脑电地形图分析与上述结果相一致。结论前头部ERP成分N270峰潜伏期延长反映了轻度认知损害患者信息加工处理速度减慢,患者对冲突状态信息加工处理的损害较匹配状态信息加工处理的损害更为明显。
简介:产品设计能否激发用户的使用意向将决定用户产生进一步体验行为或制定购买决策,传统方法难以保证对用户自身感觉的准确解析。大脑控制着人的一切行为和认知,神经生理学的发展及其测量方法的成熟使从脑认知的角度研究用户体验成为可能。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智能手机为研究对象,探索期望体验的形成过程。为尽可能保证脑认知差异是由产品造型激发的期望体验不同而引起的,实验不考虑产品价格和品牌的影响。实验中要求被试浏览不同用户体验水平的智能手机造型,等概率随机呈现这些智能手机造型。当出现能诱发被试使用意向的手机时,要求被试点击鼠标左键。以点击鼠标行为数据(有/无产生期望体验意向)作为脑电处理的依据,将采集的脑信号经过Curry7.0SBA处理,然后通过SPSS18.0对各个时间窗内的事件相关电位的平均幅值进行被试内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被试对于呈现的智能手机造型产生期望体验意向并做出点击鼠标行为时,与无期望体验意向时相比,能在额区一中央区诱发较小的峰潜伏期的260毫秒左右的负波(N2)和峰潜伏期在400毫秒左右的正波(P3),在中一顶区、顶区和枕区引起更大的峰潜伏期在300毫秒左右的负波(N3)和晚期正波(LPP);头皮地形图显示当被试产生期望体验意向时,被试中一顶区、顶区和枕区得到更强激活。脑电信号可以反映用户有无期望体验意向,也能间接反映产品设计的好坏。通过对用户脑信号的分析,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测量用户感知的方法,帮助市场研究者更好地锁定用户的心理需求。
简介:目的:探讨6~12岁儿童再认记忆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的发展特征。方法:130例正常儿童按年龄分为6岁组( n=20)、7岁组( n=17)、8岁组( n=23)、9岁组( n=24)、10岁组( n=19)、11岁组( n=15)和12岁组( n=12)。所有儿童均进行图片学习-再认任务检测,记录所有被试的反应时、准确率和ERP成分。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7组儿童再认阶段的反应时、准确率等行为学数据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方差趋势检验,对中央中线N2成分波幅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对新图、旧图条件下的额中线N2、顶中线P3波幅的新旧效应检验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1)7组儿童再认能力[ F(6,123)=2.476, P<0.05],旧图反应时[ F(6,123)=6.461, P<0.001]、新图反应时[ F(6,123)=4.163,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
简介:为了解脑外伤后病人精神心理和智力改变的客观依据,我们使用DantecConcertoTM仪,对24例闭合性轻度脑外伤患者和14例正常人P300分布地形图的变化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发现正常组P300高波幅区相对集中于Cz附近的椭园形区域内,而脑外伤组则从Cz向两侧颞后播散,潜伏期延长,波形分化不良,波幅反而较正常组高;重复试验时,正常组潜伏期略为缩短,波幅稍增高,分布更集中于Cz为中心的小范围内,而脑外伤组向整个后头部移动,潜伏期进一步延长,波幅普遍明显下降,唯有T3点反而奇异地升高38%。作者认为以上改变可能是参与P300发生的皮层和皮层下结构中的微细结构受损害而使其整合功能被削弱的结果。这一结果与认为P300发生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各结构的综合反应的观点是一致的。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研究接受过珠心算训练的儿童和未接受过珠心算训练的儿童在执行乘法心算任务时的脑内时程的P300波幅和潜伏期的差别,旨在探讨珠心算训练儿童乘法心算对P300的影响。方法使用美国NeuroScan公司生产的32导脑电记录系统,记录随机选取12名经过珠心算训练儿童(训练组)和12名未经过珠心算训练儿童(未训练组),采集乘法心算过程的连续脑电信号,对P300正确率,反应时,平均波幅和潜伏期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珠心算儿童乘法心算答案正确率高于非珠心算(P<0.05),其反应时小于非珠心算(P<0.01);P300的ERP变化脑区主效应在250-350ms内差异显著(P<0.05);乘法运算珠心算组的波峰都大于非珠心算组,而潜伏期珠心算组都小于非珠心算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与脑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4—2019年就诊于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64例作为观察对象(病例组),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组依据简易智能精神状态(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分为认知正常组352例和轻度认知障碍组112例。同时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宗氏焦虑、宗氏抑郁量表测评和脑事件相关电位P3a和P3b检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s(逐步法)进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认知正常组、轻度认知障碍组占比吸烟者分别为20.00%(20/100)、38.07%(134/352)、46.42%(52/112);饮酒者分别为18.00%(18/100)、33.24%(117/352)、33.93%(38/112);高血压分别为38.00%(38/100)、58.24%(205/352)、59.82%(67/11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分别为19.00%(19/100)、34.00%(120/352)、68.75%(77/112),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66、7.91、11.86、54.57,P<0.001、P=0.019、P=0.003、P<0.001)。3组视觉P3b波群N2峰潜伏期CZ导联分别为(271.48±40.65)、(285.67±44.08)、(290.57±68.41)ms,PZ导联分别为(276.70±50.92)、(287.86±43.28)、(312.16±62.75)ms;P3b峰潜伏期FZ导联分别为(392.67±42.50)、(405.82±52.43)、(410.34±64.27)ms,CZ导联分别为(395.04±42.44)、(412.51±55.86)、(433.28±66.32)ms,PZ导联分别为(398.24±40.93)、(411.17±49.48)、(435.78±67.69)ms;N2波幅CZ导联分别为(-3.99±2.81)、(-3.60±3.00)、(-2.70±2.37)μV,PZ导联分别为(-3.18±2.69)、(-2.91±2.62)、(-1.87±2.89)μV;P3b波幅FZ导联分别为5.27(3.27,7.40)、4.21(2.31,6.49)、3.12(1.61,5.08)μV,CZ导联分别为4.81(2.78,6.71)、4.15(2.76,6.16)、3.51(1.75,5.15)μV,PZ导联分别为5.17(3.03,6.97)、4.40(2.89,6.12)、3.43(1.52,5.34)μV,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9、14.49、3.95、11.73、14.06、5.66、3.57,H值分别为18.23、10.33、18.25,P值分别为0.027、<0.001、0.025、<0.001、<0.001、0.004、0.042、<0.001、0.006、<0.001)。视觉P3a波群N2峰潜伏期FZ导联分别为265.00(256.00,286.00)、277.00(260.00,300.00)、282.00(270.00,304.00)ms,CZ导联分别为274.00(255.00,305.00)、285.00(262.00,329.00)、293.50(270.00,346.00)ms;P3a峰潜伏期FZ导联分别为(413.83±49.58)、(429.83±55.38)、(449.04±54.79)ms,CZ导联分别为(441.53±61.78)、(457.12±69.29)、(460.23±72.24)ms,PZ导联分别为(430.14±54.53)、(462.31±69.2)、(470.02±74.92)ms;N2波幅FZ导联分别为(-6.34±3.13)、(-5.72±2.96)、(-4.92±2.05)μV;P3a波幅FZ导联分别为4.00(2.28,5.55)、3.15(2.14,4.91)、2.80(2.19,4.19)μV,CZ导联分别为3.37(1.98,4.66)、2.73(1.70,3.97)、2.41(1.64,3.45)μV,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3.92、8.65、9.17、10.02,F值分别为8.18、6.33、10.73、4.62,P值分别为0.001、0.013、0.010、0.007、<0.001、0.002、<0.001、0.0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饮酒、视觉P3b峰潜伏期和波幅PZ导联、视觉P3a波群的N1波幅FZ导联是MMSE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04、1.01、0.76、1.51,95%CI分别为0.00~0.30、1.00~1.03、0.59~0.97、1.08~2.10,P值分别为0.002、0.007、0.029、0.016)。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事件相关电位P3b和P3a波群的内源性心理认知电位N2、P3b、P3a峰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同时这些认知电位随临床认知障碍的发生,其峰潜伏期进一步延长、波幅减低更加明显。饮酒、视觉P3b波群的P3b峰潜伏期和波幅PZ导联、视觉P3a波群的N1波幅FZ导联是简易智能精神状态的影响因素。
简介: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通过实验考察了不同注意方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姓名与面孔匹配方式(匹配和不匹配)对名人姓名和名人面孔重复启动效应的影响。行为分析显示,姓名和面孔的反应时启动结果均受注意方式和匹配方式所调节。脑电分析显示,名人姓名在有意注意且匹配条件下可记录到反映重复启动的N400和LPC成分,而在有意注意且不匹配条件、无意注意且匹配条件下均仅记录到与重复启动关联的N400成分,且均表现为重复姓名较新姓名引起的波形波幅更正;名人面孔在有意注意且匹配条件下可记录到反映重复启动的LPC成分,而在无意注意且不匹配条件下仅记录到N400成分。上述结果表明:注意和匹配方式交互影响与名人姓名、名人面孔关联的重复启动效应,但对两类材料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首次发作前存在临床高危状态(clinical high risk,CHR)的时期。早期识别CHR并实施药物或心理干预可能减少精神病的转化。找到预测精神病发作的生物标志物并提高对CHR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将有助于采取更积极的干预措施。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作为一种检测快捷、耗费低廉的神经电生理学检测,可以反映认知过程中的感觉、前注意加工、注意分配等进程,并可能成为预测CHR患者临床结局的客观指标。对关于CHR人群的不同ERP成分研究,及其作为CHR临床结局的预测指标的表现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显示P300和失匹配负波(MMN)波幅降低作为检测的异常指标显得比其他ERP成分异常更为可靠,这可能表明ERP不同成分的异常反映了疾病进程的不同阶段。但ERP异常作为CHR患者的生理学指标较缺乏特异性。未来结合不同ERP成分或是ERP成分结合临床症状等的算法分析,或许可以使检测更具有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