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方法。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法法,观察组给予中医治疗方法,观察并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汤药在反复发作性盆腔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反复发作性盆腔炎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和住院顺序,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6例,实验组患者47例。实验组患者使用中医汤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一个月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9.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中仅有一名患者复发盆腔炎,明显小于对照组的9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汤药疗法在治疗反复发作性盆腔炎患者上有显著疗效,且能够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阑尾炎的复发是急性阑尾炎治疗临床决策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复发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以期加深对阑尾炎复发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因急性阑尾炎住院行阑尾切除术(包括开放与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1)年龄<18岁;(2)慢性阑尾炎;(3)阑尾周围脓肿;(4)阑尾黏液囊肿或阑尾黏液性肿瘤;(5)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或阑尾癌;(6)妊娠期阑尾炎;(7)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肠病、进展期癌症;(8)同期实施其他手术。共计3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既往有无阑尾炎发作并有无抗生素治疗病史,将患者分为复发组(133例)和初发组(240例)。分析复发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及术前CT影像等资料。结果37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男性209例,女性164例,中位年龄42(18~88)岁。复发组中位复发时间为4(1~60)个月。与初发组相比,复发组年龄<50岁者比例[71.4%(95/133)比57.5%(138/240),χ2=7.081,P=0.008],合并糖尿病者比例更高[13.5%(18/133)比5.4%(13/240),χ2=7.399,P=0.007],发病时间更短[(41.7±13.6)h比(59.4±56.2)h,t=-3.286,P=0.001]、腹肌紧张或反跳痛比例更低[57.9%(77/133)比66.7%(160/240),χ2=5.065,P=0.024]、改良Alvarado评分更低[(5.6±1.9)分比(6.1±1.9)分,t=-2.417,P=0.016]、白细胞计数更低[(10.5±4.6)×109/L比(11.5±4.5)×109/L,t=-1.190,P=0.047]、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更高[(19.4±14.7)%比(16.1±13.3)%,t=2.069,P=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中,阑尾长度≥7 cm者比例高于初发组[44.4%(59/133)比32.9%(79/240),χ2=4.808,P=0.028],复杂性阑尾炎的比例低于初发组[8.3%(11/133)比22.9%(55/240),χ2=10.82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129例可查阅CT影像的患者,复发组有38.0%(19/50)的病例CT显示阑尾粪石,高于初发组的20.3%(1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80,P=0.027)。结论患者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较短的发病时间、较少腹肌紧张或反跳痛、较低的改良Alvarado评分、较低的白细胞计数和较高的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阑尾长度≥7 cm、非复杂性阑尾炎以及阑尾粪石是复发性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
简介:【摘要】目的 : 探究在反复发作的盆腔炎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 选取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 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半年后复发率。结果 :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94.3%明显高于对照组 81.1%,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 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 P< 0.05)。结论 : 在反复发作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