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二孩”政策来看,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势必会牵动着家长的目光,也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本文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聚焦在学前教育中的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城市流动儿童 学前教育
  • 简介:已有研究表明,对流动儿童的评价更多是消极的,而这些“反常”或“落后”与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流动儿童家庭作为社会上一种特殊的家庭形态,有着不同于一般家庭的机制,这些儿童无法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课余生活单一,并且无法融入到校园与城市生活中,

  • 标签: 流动儿童 家庭教育 教育问题 家庭形态 教育机会 城市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及一般儿童在自尊上的差异及各自的特征。方法采用儿童自尊量表(CSES)对319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儿童在纪律上的得分为(3.38±0.70)和(3.76±0.72),男性高于女性(P〈0.05);男、女儿童在能力上的得分为(3.59±0.87)和(3.36±0.84),在体育上的得分为(3.45±0.99)和(3.04±1.05),在能力和体育上的得分男性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级儿童在自尊总均分、能力、公德与助人、体育、成就感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儿童在体育维度上的得分高于留守儿童和一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尊的总体水平及其余维度上3类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的自尊水平受性别、年龄的影响,流动与留守时福清市少年儿童的自尊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流动儿童 留守儿童 一般儿童 自尊感
  • 简介:摘要:在农村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所谓在校留守儿童,即是父母在外地务工,孩子在本地生活、学习的儿童。这种现象在国内农村地区是常见的,这部分留守儿童因为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而且家庭对其产生的束缚力较小,所以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几率是较高的,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展开深入探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之策。

  • 标签: 农村在校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流动儿童疫苗接种中实施免疫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接触的264例流动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管理方式,将264例儿童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个组。对照组纳入132例,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纳入132例,实施免疫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的疫苗接种情况。结果  在各种疫苗接种率上,观察组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流动儿童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型儿童群体,他们的流动性较强,疫苗接种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医院必须高度关注流动儿童,并主动对流动儿童实施免疫管理。

  • 标签: 疫苗接种 流动儿童 免疫管理 临床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随着青年劳动力的外出,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大幅增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心理问题较为突出,不利于健康发展,所以,加强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心理问题探究尤为重要。本文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心理问题为主题,在分析我国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两者面临的心理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 标签: 留守儿童 流动儿童 心理问题 现状 策略
  • 简介: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城市打工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表现,但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现状仍旧面临着诸多困境,实现教育平等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城镇化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另外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对于社会分层和流动的影响。本文将从社会分层和流动角度出发,探讨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新思路。

  • 标签: 社会分层 流动儿童 教育问题
  • 简介:当在城市文化熏陶下成长的流动儿童认可了城市群体的优势地位,并认为通过自身努力能进入该群体时,他们会以未来身份掩盖当前的不利处境,或将当前生活与原来的农村生活比较,获得相对的满足感。同时,流动儿童还可能选择更具包容性的维度来模糊城乡间的差别,或是通过彰显自身所具有的品质来强调自身作为城市居民的资格。当流动儿童意识到在城市空间内所属群体的边缘地位,且认为现实生活中缺乏或没有充足的通道实现流动时,则可能会通过其他策略达到对高自尊的追求。

  • 标签: 流动儿童 社会认同 策略性 城市群体 农村生活 文化熏陶
  • 简介:摘要在计划免疫工作中,流动儿童管理可以说是重难点的工作内容,为了更好的使流动人口中的儿童接受免疫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免疫空白的情况,降低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发病机率,维护儿童的身心健康,需要积极进入社区进行排查,多个部门联合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认真细致,强化流动儿童的管理,保证流动儿童接种工作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主要就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区管理情况进行论述与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流动儿童 计划免疫 社区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现状,探讨流动儿童保健管理措施。方法应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儿保科接收的户籍地人口儿童流动人口儿童检查记录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比分析6月龄贫血病率、保健管理率与其差异原因。结果流动儿童管理率明显低于户籍儿童,6月龄贫血患病率显著高于户籍儿童,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卫生保健利用率相对较低,主要诱导因素为不重视、流动性大及家庭收入低等,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卫生保健水平不一致。

  • 标签: 流动儿童 卫生保健 保健管理
  • 简介:流动儿童已成为学校教育面对的一个特殊群体,流动儿童归属感缺失的影响因素及主要表现在于身份边缘、遭遇拒斥、教育不公、备受歧视、适应困难、文化混血等方面。全社会应从提升关注度、消除城乡二元壁垒、营造家庭氛围、缩短学校适应期、发展社区文化教育等几个方面帮助流动儿童建构归属感。

  • 标签: 流动儿童 归属感缺失 归属感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动儿童保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市流动儿童共500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流动儿童的保健情况,并与本市儿童保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本市儿童的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低出生体重发生率、疫苗接种率及保健建卡率,均优于流动儿童,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本市儿童的母乳喂养率,与流动儿童相比,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动儿童保健情况主要受到经济因素与保健信息缺乏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结论相关部门应重视流动儿童保健问题,给予一定的支持。

  • 标签: 流动儿童 保健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由于各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经济发达地区。每年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带来了大量的外来流动儿童。由于该类人群流动性大,造成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量加大,给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与服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管理好具有流动性高,家长文化水平偏低、保健意识较差,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等特点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是我国政府和卫生部门目前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 标签: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 社区管理模式
  • 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教育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些年来,随着苏州城市的发展,外来民工子女在我们这样的城郊结合部的学校中占了绝大多数,这些外来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在语言、生活、学习习惯和受到的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以至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状况。

  • 标签: 文化教育 儿童成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外来民工子女 构建和谐社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马驹桥镇大杜社地区流动儿童基本信息和查漏补种现状,旨在提升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早日实现麻疹消除目标.方法严格根据?北京市学龄前儿童强化查漏补种工作方案?相关要求,在实现地区卫生院和辖区村委良好协作的基础上,掌握辖区流动儿童实际情况,及时发送疫苗接种通知单,告知儿童家长定时前来查漏补种.结果我地区流动儿童数量主要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且与此同时,补卡补证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且总体来说,疫苗漏种率呈现出升高趋势.结论地区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会影响到流动儿童数量的变化,虽然当前我地区流动儿童接种情况得到了改善,但还存在儿童疫苗接种不够及时以及接种合格率较低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流动儿童查漏补种体系,从根本上控制麻疹.关键词流动儿童;查漏补种;控制;麻疹;效果中图分类号R51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13-01

  • 标签:
  • 简介:王毅杰、史秋霞在《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社会认同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寻求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认同。研究发现,在客观社会通道相对封闭、自身信念系统呈多元化的前提下,流动儿童可能会通过转换比较方向与比较维度、扩大城乡间的差距等策略,来追求高自尊并获得正面的认同。

  • 标签: 社会认同理论 流动儿童 策略性 《社会科学研究》 2010年 多元化
  • 简介:流动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伴随着父母一起流入到其父母务工经商的所在地,大多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他们“自我”概念形成过程呈现出特殊性。本文将围绕流动儿童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分别对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利弊进行探讨,并提供相应的对策,以期最终达致对流动儿童群体的清晰认识,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 标签: 流动儿童 自我 形象标签化 生活场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动儿童保健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市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间的240例流动儿童流动组)及196例户籍儿童(户籍组),对比两组儿童的主要保健指标,并分析其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流动儿童除母乳喂养率外,其余保健指标均显著低于户籍组(p<0.05)。结论保健认知缺乏及经济因素是流动儿童保健水平低下的主要因素,相关部分需加以重视,并给予流动儿童家庭普及儿童保健知识及给予经济上的扶持。

  • 标签: 流动儿童 保健现状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