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药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0月,对照组、观察组各入选患者100例,对照组给予基本的预防措施,不用药,非直线型固定+贴膜固定+三面粘胶,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患者进行化疗时,以复方丹参注射液浸湿纱布,覆在套管针敷贴上,到输液结束后,30min取下,对比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例次率6.0%低于对照组16.0%,静脉炎等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疼痛水平、灼热感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效果较好,不仅可降低发生率,还可减轻其危害。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传统手工法在临床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集的1000份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行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验和传统手工法检验,对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及阳性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尿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5.2%、24.0%、20.0%,传统手工法尿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6.0%、22.0%、2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中尿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尿蛋白符合率为97.4%,红细胞相符率为96.1%,白细胞相符率为95.5%。结论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传统手工法在尿常规检查中各有优势,均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两者联合利用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中的影响因素,提高检验的准确率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108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各种统计方法归纳总计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研究发现采血部位和血液标本凝块为最主要的因素,反别占比为43.5%和34.3%,明显高于采血量过少或者过多,服用药物、采血姿势、血液标本的贮存等其他因素造成的失误,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的临床检验中要严格严重规定进行操作,提高标本和检验质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促使检验的准确性和符合率得到提高,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低毒感染指骨骨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低毒感染指骨骨髓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手术清创以及抗感染治疗;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中药内服外敷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消肿止痛所需时间、切开愈合以及感染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6.7%(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在3d内急性症状消失的发生率为8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发生感染的概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感染的概率为30%,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低毒感染指骨骨髓炎采用在常规治疗上联合中药进行内服外敷的治疗方法能够获得显著治疗效果,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时间,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验方自制乳炎消散外敷治疗早期乳痈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的早期乳痈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00例患者。对所有的患者按照随机排列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有100例患者。治疗组采用乳炎消散进行外敷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金黄散进行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时间3-7天后的身体状况以及治疗的有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体温、肿块大小以及疼痛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体温、肿块大小以及疼痛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均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乳炎消散外敷治疗早期乳痈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各项症状得到较快的缓解,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早期乳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张氏风科疗法痹证方内服外敷治疗风寒湿痹证(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科学设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采用张氏风科疗法痹证方内服外敷与理疗仪器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31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3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66%。结论张氏风科疗法痹证方内服外敷治疗风寒湿痹证(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理疗仪器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