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单侧经横突上椎体侧壁入路安全可靠性,与临床中运用最广泛的单侧经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各项数据对比,探讨单侧经横突上缘椎体侧壁入路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3D Slicer印证经横突上缘椎体侧壁入路简单安全可靠;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的77例患者,分别为运用单侧经横突上缘椎体侧壁入路患者40例和单侧经椎弓根入路患者37例,对比两种入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无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ODI和VAS均显著降低(t=0.000,P<0.05),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VAS t=0.690,术后VAS t=0.231,术后3个月VAS t=0.866;术前ODI t=0.979,术后ODI t=0.563,术后3个月ODI t=0.375,P>0.05);椎体高度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4,P>0.05);术中骨水泥灌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2,P>0.05);而单侧经横突上椎体侧壁入路组在手术时长[15(14~16) min比22(20~24) min,t=0.000,P<0.05]、建立通道透视次数[5(4.00~6.00)比10(8.00~10.75),t=0.000,P<0.05]均优于单侧经椎弓根入路患者组;且术后X线回示骨水泥灌注位于椎体前缘正中线(35比5,t=0.000,P<0.05)。结论两种入路均能使患者得到满意治疗效果,椎体侧壁组可使骨水泥推注椎体前缘且过椎体中线,生物力学更稳定,且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不易伤及脊髓,操作简便且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连续梁拱组合桥梁设计的关键技术对策,并分析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文章首先介绍了该领域的背景和研究目的,强调了连续梁拱组合桥梁设计的重要性和挑战。然后,详细阐述了连续梁设计、拱设计和组合桥梁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要点以及受力分析和设计方法。接下来,针对关键技术,提出了对策研究,包括优化连续梁和拱的几何形状与截面设计,考虑连续梁与拱的相互作用效应,优化组合桥梁的结构形式和布置方式,以及考虑整体稳定性和刚度控制。最后,总结了研究成果,强调了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本研究对于提高连续梁拱组合桥梁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