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近体诗"拗救"的讨论,前人多为臆说。本文在调查唐代律诗中的"拗"病分布的前提下,结合永明诗病进行甄别考辨,得出以下三个结论。一、唐代律诗"拗"病的分布状况是:第一,惯犯"拗"病的"对子(联)"集中出现在五言绝句第一联和五言律诗尾、首两联上;其次是七言绝句第二联和五言律句颔、颈两联上,七言律诗犯"拗"病的很少。第二,惯犯"拗"病的律句是首(绝句为第一联)、尾(绝句为第二联)两联的出句,单句易犯"拗"病,偶句很少犯病。据此推断,"拗"病的犯病习惯初始形成于五言绝句,其后再向五言律诗的首、尾两联扩展,然后逐步向颔、颈两联蔓延。其病因都与五言诗病密切相关。二、律诗惯犯"拗"病的普遍规律是:第一,惯犯"拗"病的对子是首、尾两联。第二,惯犯"拗"病的诗句是五言句。第三,惯犯"拗"病的字音是第三、第四两个音节。律句所犯"拗"病与古体诗是一脉相承的;在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等四种拗病中,蜂腰拗、鹤膝拗居律诗犯拗之首,与古体诗多蜂腰、鹤膝句式相吻合。三、律诗初创时虽有禁忌、规避诗病的规定,而唐人作诗并无避忌的意识和习惯,由此证明"拗救"理论无实践依据。
简介:据报载:湖南岳阳市风景园林局局长张万雄,近日从外地参观学习后,对照先进找差距,在当地晚报头版头条上向全市市民公开检讨工作中的不足,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张万雄是一名领导干部,他能够正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主动公开地向群众检讨,这种知错就改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也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学习。其实,老百姓心中有杆秤,你工作做好了,自己不说,群众自然不会忘记你,也一定会拥护你。反之,如果你对工作敷衍了事,不为群众着想,再怎么遮遮掩掩,也逃不过人民雪亮的眼睛,只能招来唾弃与指责。在现实工作中,有不少领导干部只注重成绩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即使有不足也不愿意向群众公开,更不愿意检讨自己。如果你在报纸上吹
简介:晚近十余年来,刑法学界出现了将我国刑法中的"单一实质故意"与德国、日本刑法中的"双重形式故意"等同化并用后者取代前者,即"实质故意形式化"的动向。但依据法治国原则,实行罪刑法定,司法机关必须接受立法机关的价值引领,刑法释义也必须以刑法规范为依据。这就决定了犯罪故意概念的界定必须以规范文本为依据,不能将我国刑法术语与德国、日本刑法术语相混淆。实质故意形式化的思想根源是认为四要件存在缺陷,有必要用阶层论的观念来解释我国刑法的相关概念和规定。但这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又忽视了刑法中认定犯罪主观要素的逻辑。鉴于四要件理论也不能全面解说我国刑法典,三阶层理论与四要件理论同作为犯罪论体系,都不能代替刑法典规则作为认定犯罪根本依据的作用。
简介:<正>目次一、研究推定课税制度不能离开课税法定主义原则二、我国推定课税制度的主要内容三、我国推定课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四、完善我国推定课税制度的若干建议一、研究推定课税制度不能离开课税法定主义原则一般而言,按照课税法定主义原则的要求,国家向纳税人课税应当是确定的,即十分严格地依照税收法律所规定的对象、税基、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等课税要素进行税款计征。确定课税的基础使税务机关能够准确和及时地获得纳税人的经济信息。但是,由于税收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在某些情况下,国家税务行政当局并不能准确地获得纳税人的经济信息,特别是由于一些纳税人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