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沥青路面的设计寿命一般为 15年,但从实际情况看,多数沥青路面在运营后的 2~3 年,就要进行小范围的维修,在运营后的 4~5 年,就要进行中等范围的维修,在运营后的 8~10 年,就需要进行大范围的维修。沥青路面维修时,若将铣刨产生的大量沥青混合料废弃,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自 2002 引进国内以来,各施工单位大都是参照国外应用经验进行生产,再生后路面质量虽然没有出现大问题,但主要环节的施工质量还是难以得到全面有效的保障,导致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与普通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不同的是,现场热再生施工过程中特有的原路面铣刨、再生剂以及外掺料添加等环节,需要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
简介:摘要:沥青路面的设计寿命一般为 15年,但从实际情况看,多数沥青路面在运营后的 2~3 年,就要进行小范围的维修,在运营后的 4~5 年,就要进行中等范围的维修,在运营后的 8~10 年,就需要进行大范围的维修。沥青路面维修时,若将铣刨产生的大量沥青混合料废弃,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自 2002 引进国内以来,各施工单位大都是参照国外应用经验进行生产,再生后路面质量虽然没有出现大问题,但主要环节的施工质量还是难以得到全面有效的保障,导致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与普通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不同的是,现场热再生施工过程中特有的原路面铣刨、再生剂以及外掺料添加等环节,需要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道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热拌再生沥青路面的抗水损害性能是境内外研究热点。主要目的为探究不同级配组成特性和旧沥青材料(RAP)掺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性的影响,其中级配组成有细、中和粗3个水平,RAP掺量有30%、50%和70%3种情况。在采用现有浸水和冻融循环试验模拟水损害的基础上,使用水敏感测试仪(MIST)测定模拟行车荷载引发的动水对沥青路面的水损害作用,进一步探究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水损害作用前后的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比的试验结果均表明,MIST试验中的水损害后的残留稳定度和劈裂强度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浸水和冻融循环试验结果;当RAP掺量较低时(30%),级配较细的级配设计再生沥青混合料可能有利于其水稳性;RAP掺量较高的2种情况(50%和70%),级配粗细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规律;劈裂强度试验表明,在RAP掺量为50%时,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最佳。本文就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简介:摘要: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已经进入了“后高速公路”时代,未来面临大量的养护任务,在维修及养护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废旧沥青混合料,这些废旧沥青混合料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的研究被逐渐重视起来。对此情况,论文分析介绍了国内外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再生技术中的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介绍了沥青混合料再生的机理、现有再生技术、施工工艺、施工质量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各个因素会对再生混合料造成的影响。总结了厂拌热再生技术的优缺点以及现存问题,并且对于厂拌热再生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想法,为以后更深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简介:摘 要:随着交通量和车辆货运量的不断增长,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进入了维护、改建和扩建阶段。在沥青路面的维护、改建和扩建过程中大量的废旧沥青混合料被丢弃,不仅浪费资源,也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采用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使旧沥青路面材料重新得到使用。。首先针对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利用现状,明确研究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几种再生技术的比较,重点突出厂拌热再生的适用性;具体阐述了厂拌热再生的再生原理。连续式和间歇式设备的优势及适用范围,以及分析各种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优势,最后, 系统的阐述了厂拌再生沥青道路路面混合料的施工步骤和厂拌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控制等问题。
简介:摘要沥青再生是将旧沥青经过一系列过程处理后,如翻挖、回收、破碎、筛分等,与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合混合料,使其重新恢复性能,让其能够达到重新使用标准的一种工艺。目前,我国每年沥青路面翻修,会造成大量翻挖、铣刨沥青混合料被废弃,造成环境污染,且翻修所需的大量新石料,需开采石矿也会导致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破坏。而沥青再生技术可很好降低建设成本,保护生态环境。2018年德州公路养护工程项目S248盐济线鲁冀界至赵胡同南段大修工程,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18+079.409,路线长18.079Km,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主要路面结构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黏层+5cm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AC-20)+封层+透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18cm厂拌水泥冷再生老路铣刨料。S248盐济线鲁冀界至赵胡同南段大修工程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实际施工过程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