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全面提升天疱疮皮肤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文章针对天疱疮皮肤损伤临床护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首先,简单探讨了天疱疮皮肤损伤的具体特征。随后,从创面护理、日常护理以及特殊部位损伤护理三个方面,分析天疱疮皮肤损伤的临床护理研究工作进展,为后续天疱疮皮肤损伤护理工作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 标签: 天疱疮皮肤损伤 临床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电极片致皮肤损伤的护理。方法 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200例进入我院心内科接受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两组护理效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共出现2例(2.0%)皮肤损伤,低于对照组14例(14.0%)皮肤损伤,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进入到心内科的患者加在接受心电监护时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因电极片导致的皮肤损伤,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电极片致皮肤损伤 护理
  • 作者: 盛雪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12-11
  • 机构:颍上县人民医院普外三科  安徽阜阳 236200
  • 简介:摘要:皮肤粘胶剂在保护患者伤口和固定管道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如果粘胶剂的黏性太强,在揭除粘胶剂时,可能会导致伤口或周围皮肤损伤。医用粘胶在医疗环境中广泛使用,由其导致的皮肤损伤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关注。因此,探讨医用黏胶性皮肤损伤的护理进展,优化护理策略,不仅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还能够进一步推动临床护理实践的进步与发展。笔者对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医用黏胶性 皮肤损伤 护理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预警监控管理在具有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和高危环节特征的新生儿中的皮肤损伤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中,1157例具有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及高危环节特征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6~12月入院的557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对患儿采取医源性皮肤损伤普遍预防;将2015年1~6月入院的60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除进行医源性皮肤损伤普遍预防外,还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监控表》及"医源性皮肤损伤记录单",对容易发生或已经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患儿进行重点预警监控和防治。分析两组不同出生体重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主要类型发生率差异。两组患儿性别构成比、胎龄构成比及出生体重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与患儿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对照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93.3%)分别较正常出生体重儿(25.9%)、低出生体重儿(29.6%)及极低出生体重儿(55.9%)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68、25.02、7.69,P=0.000、0.000、0.006)。2观察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71.4%)分别较正常出生体重儿(19.6%)、低出生体重儿(15.2%)及极低出生体重儿(29.7%)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90、23.57、7.82,P=0.000、0.000、0.005)。3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主要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药物外渗伤、尿布皮炎、鼻塞式氧疗所致压伤及黏贴伤;观察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21.2%)、药物外渗伤发生率(6.5%)及黏贴伤�

  • 标签: 高危人群 高危环节 医原性疾病 皮肤病损 婴儿 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在预防放疗后皮肤损伤中实施 3M 皮肤防护剂的护理效果。 方法 : 抽取研究人员的时间为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抽取在我院就诊的放疗患者 5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25 例。对参照组行常规健康宣教和皮肤护理,对实验组行 3M 皮肤防护剂和相关护理干预。检验 2 组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相比于参照组较轻,组间差异性显著( p < 0.05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 96.00% ( 24/25 )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 72.00% ( 18/25 ),组间差异明显( p < 0.05 )。 结 论 : 在预防放疗后皮肤损伤中实施 3M 皮肤防护剂,使皮肤对辐射的耐受性提升,将皮肤损伤情况减轻,避免出现严重损伤,使护理效果提升。

  • 标签: 预防 放疗 皮肤损伤 3M 皮肤防护剂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对住院老年患者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本院老年科收治的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常规皮肤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    结果:在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后,观察组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 住院 老年 医源性皮肤损伤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利凡诺外敷治疗老年糖尿病人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表皮损伤老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0.3%碘伏外敷,治疗组采用0.1%利凡诺溶液外敷换药治疗,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利凡诺外敷治疗老人糖尿病人皮肤损伤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表皮损伤 糖尿病 利凡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对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水胶体敷料在治疗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于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选择60名在我院接受治疗皮肤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1使用美宝湿润烧伤膏进行治疗,对照组2使用水胶体敷料治疗,而观察组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和水胶体敷料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创面改变情况、皮肤损伤愈合时间、瘢痕形成面积以及伤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创面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肤损伤愈合时间、瘢痕形成面积、伤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相比单独用药,将美宝湿润烧伤膏与水胶体敷料联合使用在治疗皮肤损伤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创面情况,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瘢痕的形成,并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

  • 标签: 美宝湿润烧伤膏 水胶体敷料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皮肤撕裂患者,在传统治疗思路基础上,设计出更加完善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资料搜集法。结果:传统治疗思路中瘢痕疙瘩可用注射疗法、激光治疗、手术治疗、放疗或同位素敷贴。增生性瘢痕可用激光磨削、微晶磨削、点阵激光磨削、外贴抗瘢痕制品或外涂软膏。萎缩性瘢痕可用微晶磨削、多波长脉冲治疗仪、点阵激光磨削等。创新治疗思路是压力疗法和其他非手术疗法使瘢痕外形美观,使治疗思路更加完整。

  • 标签: 皮肤撕裂 传统治疗方法 创新治疗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对乳腺癌放疗患者护理时,将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应用于其中,对患者皮肤损伤产生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2023年9月-2024年9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在此期间本院接治的6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患者接受标准化皮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对比,实验组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放疗后的应用对改善皮肤损伤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标准化护理方法能够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为系统和有效的支持。因此,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放疗 皮肤损伤 标准化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文章旨在探讨皮肤护理软膏在治疗浅表面创面、皮肤擦伤中的临床疗效。该软膏由玻璃瓶(或PE软管)包装,内含由脂肪酸酯(亚油酸、油酸)、单双硬脂酸甘油酯、聚山梨酯80、甘油、石蜡及纯化水组成的独特配方。本研究通过临床实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验证了该软膏在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等浅表性创面及周围皮肤护理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该软膏通过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层,起物理屏障作用,为创面提供愈合的微环境。不仅能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炎症反应,还能有效预防感染,减少瘢痕形成,为浅表面皮肤擦伤、小创口患者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护理选择。

  • 标签: 皮肤护理软膏 擦伤 浅表面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皮肤损伤模型,并探究热损伤对大鼠皮肤choke血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1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应用100 ℃沸水对位于大鼠背部的三血管体穿支区皮肤按实验分组接受10、15或20 s烫伤,每组38只。烫后应用激光散斑灌注成像技术监测皮肤血液灌注变化,采用明胶-氧化铅灌注观察皮肤血管网的密度变化,通过组织学验证各组的热损伤深度并观察其对皮肤choke血管的影响和血管再生情况。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织学染色验证了100 ℃沸水接触皮肤10、15、20 s分别对大鼠背部皮肤造成了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的热损伤。激光散斑灌注成像显示,在烫后第7天,热损伤10 s组的血流灌注量恢复至烫前水平[皮肤血流散斑流速指数(SFI):143.25±30.40 vs. 140.28±26.35,P=0.828],热损伤15 s组SFI较烫前略有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20±10.30 vs. 119.31±9.66, P=0.072),而热损伤20 s组SFI较烫前明显减低(67.49±19.93 vs. 136.37±18.96, P=0.001)。明胶-氧化铅灌注显示,在烫后第14天,热损伤10 s组血管密度恢复至烫前;热损伤15 s组血管密度略高于烫前水平;热损伤20 s组血管密度明显低于烫前水平。组织学染色显示,在烫后第7天,热损伤10 s组微血管密度[(29.16±2.38) 条/mm2 vs. (27.74±3.66) 条/mm2, P=0.696]和管径[(35.61±2.49) μm vs. (41.74±3.31) μm, P=0.938]较烫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热损伤15 s组微血管密度高于烫前[(36.68±4.65) 条/mm2 vs. (27.74±3.66) 条/mm2, P=0.027],而管径较烫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88±4.97) μm vs. (41.74±3.31) μm, P=0.058];热损伤20 s组与烫前相比微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80±2.27) 条/mm2 vs. (27.74±3.66) 条/mm2, P=0.407],管径小于烫前[(37.57±5.33) μm vs. (41.74±3.31) μm, P=0.001]。结论浅Ⅱ度热损伤对choke区血管无明显影响;深Ⅱ度热损伤刺激choke区血管新生,三血管体穿支区皮肤的血液灌注可恢复至近似正常水平;Ⅲ度热损伤严重损伤choke区血管,三血管体穿支区皮肤血液灌注无法恢复。

  • 标签: 瘢痕 热损伤 choke血管 三血管体穿支皮瓣 皮肤血液灌注 瘢痕瓣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皮肤损伤的护理工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有机磷中毒患者共54例,将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6.30%)有明显上升,平均住院时间缩短,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皮肤损伤进行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恢复,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有机磷农药 中毒 皮肤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放疗病人皮肤损伤情况及有效的皮肤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5例首次放疗患者,在其放疗过程中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及皮肤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减轻癌症放疗患者皮肤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保证放疗的顺利完成。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放疗 皮肤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微环境对压力性损伤的影响。方法:研究自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抽取120例肿瘤手术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IAPI)分组,发生组20例、未发生组100例,对比两组受压部位微环境,探讨护理对策。结果:与未发生组对比,发生组术中低血压比例以及核心体温变化≥0.5℃比例偏高,与未发生组对比,发生组皮肤温湿度变化偏大(P<0.05)。结论:受压部位皮肤微环境的改变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有很大关系,对此需要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预防处理。

  • 标签: 皮肤微环境 压力性损伤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天疱疮皮肤损伤,临床表现为皮肤、口腔黏膜大疱性病变,伴有黏膜溃烂、严重疼痛等症状,创面感染风险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需加强护理干预。目前在对该病护理中,主要包括创面处理、保护性隔离、镇痛、并发症防护、心理疏导为主要护理方案。随临床对该病重视程度提升,在创面清痂时机选择、敷料选择及心理疏导方法中均不断优化。本次就天疱疮皮肤损伤临床护理方法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天疱疮 临床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