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尽管人类替换恒牙的牙板在胚胎时就已经形成,但直到6~12岁期间才进行乳恒牙替换,这种替换恒牙时空启动的调控分子机制一直不清楚。因以往牙发育研究多以啮齿类动物为研究模型,没有乳恒牙替换,无法进行人类乳恒牙替换相关研究。本课题组经过10余年努力,创建小型猪牙发育研究平台,利用此大型动物模型开展乳恒牙发育替换模式和机制研究。明确了小型猪乳恒牙替换的时空发育模式,进一步的牙替换机制研究表明,乳牙发育速率快于颌骨产生的组织内生物应力;该应力上调乳恒牙之间间充质内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Wnt信号,抑制替换恒牙牙板发育,使替换恒牙牙板较长时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该分子表达模式在人乳恒牙牙胚之间间充质内得到验证;乳牙萌出释放组织内应力引起Wnt信号从间充质转位至恒牙上皮启动恒牙发育。由此发现了组织内应力调控乳恒牙替换的机制,提出"组织内应力调控牙齿替换"学说。乳恒牙替换模式及调控机制的发现为通过调控生物力学及Wnt通路实现器官发育与再生提供了科学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Myobrace矫治器在混合牙列期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前牙反牙合患者26人,其中男12人,女14人,年龄6~11岁,平均8.6岁。初始时分别佩戴合适型号的软质Myobrace矫治器,然后更换硬质矫治器。结果26个儿童中有19人反牙合解除,前牙有浅覆牙合、浅覆盖(平均9.2月)。有7名较之前有明显改善。结论Myobrace矫治器对混合牙列期反牙合的矫治有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可摘局部义齿一次性咬合重建修复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来我院就诊的23例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患者采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行一次性咬合重建,治疗后半年内对患者进行复诊,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主观感觉、咀嚼效果、义齿稳定性,以及是否有颞颌关节不适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咬合升高接近正常,患者主诉无不适感,明显提升咀嚼功能,就医满意度良好。结论对于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实施可摘局部义齿进行一次性咬合重建修复,缩短了疗程,减少了就诊次数,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Q分类法评价口腔医生和正畸患者对唇珠位置偏斜与中线位置的美学评价差异。方法利用AdobePhotoshopCS6软件将模特照片PS为唇珠偏移;唇珠、牙齿同时偏移模板,1mm为增量,左右各3mm。由160名口腔医生、165名正畸患者用Q分类法进行评价,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单向方差分析及两两对比。结果1、大部分口腔医生能识别出2mm以下的偏斜,当唇珠偏斜≥2mm时,首选上颌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一致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部分正畸患者不能辨别出2mm以下的偏斜,当唇珠偏斜3mm时,正畸患者优先选择上颌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一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正畸患者较口腔医生对唇珠≤2mm的偏斜感知度低。2、当唇珠位置偏斜3mm时,矫正后应保持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一致较符合大众审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牙列重度磨耗咬合重建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牙列重度磨耗患者中选取3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固定修复的方式对所有牙列重度磨耗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治疗,对比30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将30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的治疗前后的PRA指数各项指标评分结果、美观满意度及咀嚼效率进行对比,可以得出治疗后的结果明显优于治疗前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实施咬合重建修复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改善患者患齿的美观程度,提高患者的咀嚼效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