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胰岛素泵(胰岛素皮下连续脉冲式输注,CSII)对空腹血糖>14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空腹血糖>14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多次皮下注射(MSII)组(64例)和CSII组(56例),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结果CSII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和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MSII组,CSII组的血糖波动幅度较MSII组明显降低,低血糖的风险两组患者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空腹血糖>14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CSII强化治疗较MSII治疗具有更多的优势,可能是最合适的初选治疗方案。
简介: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50例,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5d,其中20例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总量,空腹及3餐后2h血糖,比较患者用泵起始、结束时平均血糖(MBG),血糖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控制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P〈0.01),且胰岛素的使用总量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CGMS治疗的患者用泵起始、结束时MBG,血糖的AUC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难治性糖尿病效果好,胰岛素总量未增加。联合CGMS能监测血糖连续的变化曲线,可及时发现高血糖和低血糖,血糖波动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9月共28例因股骨转子间骨折接受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手术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分析。结果随访3~19个月,平均负重行走时间4d;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85.7%;并发症肺部感染7例,泌尿系统感染4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无假体松动、人工关节脱位、髋关节深部感染。结论采用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治疗,卧床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严重并发症少,短期疗效满意;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关节镜下钻孔减压治疗膝关节地图型骨挫伤,评价其短期随访的疗效。方法2006年11月至2009年6月之间收治的13例膝关节地图型骨挫伤患者,女8例,男5例。年龄平均42.8岁。所有患者均有外伤史,主诉膝关节疼痛,MRI检查证实为地图型骨挫伤。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钻孔减压术,术中用2mm克氏针使用电钻在骨挫伤部位的负重关节软骨面以外区域进行钻孔。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的VAS疼痛评分、Lysholm评分和影像学分级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有进一步改善。结论关节镜下钻孔减压治疗膝关节地图型骨挫伤的短期随访结果是良好的,可以作为骨挫伤的治疗方法之一。
简介:目的探讨Silk血流导向支架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0年4月1日-2011年10月30日应用Silk支架治疗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为29~71岁,平均(51.7±11.7)岁.30例动脉瘤患者有31个动脉瘤,30个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除1例患者床突上段有两个动脉瘤为小动脉瘤(分别为3mm×4mm和2mm×2mm)外,其余均为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最大径〉15mm),左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结果①30例患者中3例置入2枚Silk,1例置入3枚Silk,其余患者置入1枚Silk.1例(3.3%)支架未能到位,治疗失败,1例(3.3%)第3天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停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3个月复查DSA,显示同侧颈内动脉闭塞,1例治疗后第19天消化道出血,停用抗凝药物后出现脑梗死.②17例(56.7%)患者获得了6个月的DSA随访,动脉瘤完全或几乎消失2例(11.8%),动脉瘤及颈内动脉同时闭塞的患者3例(17.6%),动脉瘤部分显影的患者12例(70.6%).结论对使用常规弹簧圈难以致密栓塞的大型动脉瘤、宽颈动脉瘤或不规则形状的动脉瘤,Silk支架提供了一种治疗方法,但短期内动脉瘤闭塞率较低,其远期效果尚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
简介:本文应用z—A方法和Perron方法等结构突变检验以及Gregory—Hansen变结构协整方法,对大豆期货和现货价格之间是否存在长短期均衡关系进行重新研究。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大豆期货和现货均发生了两次结构突变。通过考虑是否发生结构突变的对比分析表明,未考虑结构突变时大豆期现货不存在协整关系,考虑结构突变时二者则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关系;考虑结构突变向量的误差修正模型(EcM)的预测精度比未考虑结构突变时高出5.5%,充分证实了结构突变在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时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措施对短期小剂量激素治疗中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有效分析与研究。方法从医院收治的中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中随机选取40例,其中男性有24例,女性有16例,他们的年龄在52-87岁之间。按照数字表的形式将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慢作用药与非甾类抗炎药,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激素治疗。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性分析与研究。(P<0.05)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结论利用短期小剂量激素的方法治疗中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具有安全高效的临床特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短期治疗后述情障碍的变化及治疗后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对70例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3周后,采用多伦多述情量表(TAS)中文版及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进行评定。结果重度抑郁组TAS因子Ⅰ、Ⅱ及总分均高于轻、中度抑郁组(P<0.05);中度抑郁组仅TAS因子Ⅱ得分高于轻度抑郁组(P<0.05)。治疗后抑郁症患者TAS总分、因子Ⅰ、因子Ⅱ、BDI总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治疗后抑郁总分、服务满意度、治疗信心、对疾病的了解依次进入TAS总分的回归方程分析。结论抑郁总分等是述情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抑郁症患者短期治疗后可降低述情障碍的严重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慢性HBV感染者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70例HB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拉米夫定对患者进行短期治疗,在药物使用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背景资料(姓名、年龄、性别、职业、家族病史等)、临床诊断、生活质量等。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治疗后患者在AS、FA、SS、AC、EF、WO各项生存质量指标平均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拉米夫定对慢性HBV感染患者进行短期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