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教育每个犯错的学生中应该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我想只要耐心的教育,对于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才可能把有不良习惯的中职学生扭转过来,使他们成人成材
简介:【摘 要】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的“起点”,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威海市中心医院1年肠套叠住院治疗资料的整理,总结原发性肠套叠治疗的经验。方法选取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威海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肠套叠患儿共181例,其中男93例,女88例,年龄(3.17±1.83)岁,均通过B超明确诊断,先行少量灌肠液灌肠,然后复查B超或者行空气灌肠。通过B超或空气灌肠均未发现有肠道器质性病变,175例通过非手术治疗整复,6例患儿转入妇女儿童专科医院治疗。通过分析肠套叠的大小、肠套叠整复方法与效果的关系,发现原发性肠套叠治疗的新经验。结果181例肠套叠患儿中,灌肠液灌肠后复查B超肠套叠消失76例,仍存在套叠的36例;行空气灌肠整复99例。肠套叠小包块(长径、短径、长度均≤2.0 cm)灌肠液灌肠后整复63.27%(31/49),肠套叠大包块(长径、短径或长度>2.0 cm)灌肠液灌肠后整复34.23%(38/111)。住院期间发生再套叠共19例,复套率10.50%,其中肠套叠大包块11例,这11例中2例是灌肠液灌肠即整复后发生再套叠,9例是空气灌肠整复后发生再套叠;肠套叠小包块有5例在住院期间发生再套叠,其中1例是灌肠液灌肠即整复后再套叠,4例是空气灌肠整复后发生再套叠。出院1周内肠套叠复发的有3例,1例患儿2次住院都是肠套叠大包块,均通过灌肠液灌肠即将肠套叠整复;1例患儿2次住院都是肠套叠大包块,均通过空气灌肠整复;1例患儿第1次住院是肠套叠小包块,通过灌肠液灌肠整复,第2次住院是肠套叠大包块,行空气灌肠将肠套叠整复。结论部分原发性肠套叠可自行整复,少量灌肠液灌肠即可促进部分原发性肠套叠的自行整复,通过超声检查监测,这是安全的,不增加复套率;尤其对肠套叠最大径、长度均≤2.0 cm的小包块肠套叠成功率更高。因此针对原发性肠套叠,注意监测B超,必要时给予少量灌肠液灌肠,部分患儿可以免于行空气灌肠;若仍有肠套叠,可继续行空气灌肠或B超监测下水压灌肠。
简介:摘要:俗话说:“成千上万的线在顶部,一根针在底部。”功课非常复杂,但是最后,这取决于班主任是否实施正确的教育方式。班主任是学校中最直接的负责人,是班级工作人员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顾问。他的职责非常艰巨。一些优秀的教师工作整齐,生活简单,教室管理井井有条。一些教师辛勤工作,花费大量时间,精疲力尽,工作显着,但课堂领导混乱,该学科的学生人数在增加,学习方式也在增加,杂乱不堪,整个班级可谓一块松散的沙子。结果是学校不满意,老师不满意,学生不满意,父母不满意,校长本人不满意。是什么使两级划分如此严重?确实有很多原因,例如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素质,教育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等,但最终它与课堂教育者的工作方式息息相关。
简介:摘要:小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要看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处理。以学生主体观念为出发点,教师必须要摆正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发挥辅助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性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习得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对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案例结合起来,为学生自主实践创作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