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损伤(ATB-DILI)的影响因素,并建立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收治的5 681例住院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 342例,女2 339例,将住院治疗过程中发生ATB-DILI的患者作为病例组(214例),非ATB-DILI患者作为对照组(5 42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特征、结核病情、行为及疾病相关资料等,经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筛选分析影响因素,据此构建Nomogram模型并进行验证。使用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3.8%(214/5 681)例患者发生ATB-DILI。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肺外结核(OR=1.876,P<0.001)、营养不良(OR=4.411,P<0.001)、合并基础肝病(OR=4.961,P<0.001)以及间断使用护药(OR=2.137,P=0.007)是其发生ATB-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程使用护药(OR=0.292,P<0.001)是其保护因素。将以上5个相关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95%CI:0.713~0.786),敏感度0.640,特异度0.752。使用Bootstrap法内部重复抽样1 000次进行验证,平均绝对误差0.003,校正曲线和理想曲线基本拟合,预测值和实际值一致性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具有较好拟合度(χ2=3.068,P=0.381)。决策曲线显示Nomogram模型在高风险阈值范围(0.10~0.68)时,有着一定的临床实用性。结论本次研究所构建的住院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性损伤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能为临床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防控ATB-DILI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结核病 药物性肝损伤 抗结核药 影响因素 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之间收治的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0例发生抗结核药物损伤的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同时随机抽取60例未发生抗结核药物损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患者是否携带乙肝表面抗原、是否存在原有其他肝病史、是否存在嗜酒史、是否存在心功能不全、是否存在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呼吸衰竭方面,两组患者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肺结核病变范围、是否合并肺外结核、是否存在糖尿病方面,两组患者对比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是否携带乙肝表面抗原、是否存在原有其他肝病史、是否存在嗜酒史、是否存在心功能不全、是否存在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呼吸衰竭均为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损伤的相关因素。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肺结核合并乙肝 肝损伤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结核治疗致肺结核患者出现药物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7例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研究。对所选8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饮酒、吸烟等状况)进行认真统计,同时还应明确患者的既往史与治疗情况,然后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开展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抗结核治疗期间,艾滋病史、肝病史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均与药物性损伤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P均<0.05)。结论:由于受艾滋病史、肝病史以及营养不良等危险因素的影响,肺结核患者容易在抗结核治疗期间出现药物性损伤,为了能够有效缓解肝脏损伤程度,临床应在早预防、早发现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

  • 标签: 抗结核 临床治疗 肺结核 药物性肝损伤 危险因素 研究分析
  • 简介:损害治疗组用护益肺颗粒(3次/d,损害治疗组用护益肺颗粒(3次/d,损害治疗组52例

  • 标签: 临床疗效 所致肝 抗结核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酒肺结核患者在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后对肝功能的损害。方法选取嗜酒肺结核患者100例,均使用常规抗结核药,并在其中选取50例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使用了多烯磷脂酰胆碱中有5例损伤,未使用中有24例损伤。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以预防嗜酒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过程中的损害的发生。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 嗜酒 肝损害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抗结核药物对HBV携带者的结核病患者的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症状显示的HBV携带者的结核病患者156例为实验组;肝功能正常无病毒携带的结核病患者156例为对照组,以相同的抗结核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多发生中度肝功能损伤,发生在治疗后半个月内。而对照组多发生轻度损伤,发生在治疗后一个月,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BV携带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容易发生肝功能损伤,抗结核中应保治疗。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携带者 抗结核药物 肝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抗结核药物诱导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2年2月~2015年3月在中心和定点医院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的的肝功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符合本次调查标准的患者共391例,其中171例发生损伤,发生率为43.7%;在171例损伤患者中,152例(88.9%)发生于90天内;114例患者出现肝炎的典型表现(66.7%),57例患者则全无症状(33.3%),只在作肝功能检查时发现异常。经治疗,156例(91.2%)患者痊愈或好转,15例(8.8%)患者未愈。结论抗结核药物诱导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对其应注意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诱导 肝损伤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导致损害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结核类疾病的患者当中选出93例,其均采用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常规化疗方法进行治疗,每隔15d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1次检查,并记录各类可能诱发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本次研究当中共有26例患者出现损害症状,占比27.96%,其中男性出现损害几率较大,具有肝病史、糖尿病史、乙肝携带老年患者、酗酒史等因素对抗结核药物治疗导致的损伤影响较大。结论在治疗结核类疾病的过程中,导致患者损伤的因素有很多,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相应的预防方式,降低患者受到的二次伤害。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致损伤的现象。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实施抗结核药物致损害患者50例实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分析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抗结核药物致损害主要发生在存在基础肝病或高龄患者群体中,一般在用药治疗后2个月内发生损害现象,50例患者治疗一个月后恢复正常的患者16例(32.00%),2个月内恢复正常的患者25例(50.00%),2个月以上恢复正常的患者9例(18.00%)。结论针对肺结核患者实施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极易导致损害的发生,合并非外疾病、饮酒、既往存在损伤或病毒感染及实施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治疗等属于危险因素,为患者实施治疗前应全面检查肝功能及身体状态,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用有效措施减少损害的发生。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临床分析
  • 简介:患者,男性,22岁,农民,未婚。2009年2月16日因咳嗽、发热半月。胸片示右肺第四前肋以下可见外高内低抛物线影。初步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入院。患者人院前曾在综合医院按结核性胸膜炎,给予异烟肼片0.3/日,利福平0.45/日口服10天。查血沉40mm/h,肝功能:谷丙转胺酶123U/L,谷草转氨酶69U/L,PPD试验阳性。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肝昏迷 结核性胸膜炎 谷草转氨酶 死亡 板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引起损害的药学监护。方法:选取我单位辖区医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92例,以双色球随机抽取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给予药学监护,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实验结果,观察组的损害发生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药学监护在抗结核用药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引发损伤的相关因素,为后期开展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入院治疗的48例肺结核阳性乙肝病毒阴性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采取抗结核药物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损伤恢复时间、损伤发生时间、药物性损伤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以及肺结核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药物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损伤发生时间短于对照组,损伤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数据差异不显著,治疗后对照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肺结核病灶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采用抗结核类药物治疗易引发损伤,导致损伤恢复时间延长,同时会对肺结核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肺结核治疗中应当密切监测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加入适宜的保类药物,降低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肺结核 乙肝 抗结核药物 肝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以探究在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临床给予预防性保治疗的效果为目的,并针对患者肝功能指标、损伤发生率及整体治疗有效性等作为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102例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判定其符合纳入标准后,展开分组研究,而后整合分析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 通过对参与此次研究的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两种治疗方案后得出:实验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损伤发生率仅有4/51(7.84%),同时整体治疗有效率高达50/51(98.03%),研究数据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P值均<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预防性保治疗,其是最佳的配合方案,无论是在肝功能指标的改善上及损伤的控制等方面均起到了关键的干预作用,且临床整体治疗有效率显提升,此项保治疗方案可从本质上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应用价值良好,可推进整体临床疗效,对此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预防性保肝治疗 老年初治肺结核 肝损伤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治疗在预防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52个肺结核病人中出现药物性损害的相关资料。结果120例抗结核治疗未同时加保药物的患者发生损害19例(15.83﹪)。其中10例合并HBV感染者发生损害6例(60.0﹪),132例在抗结核同时加用保药物,发生损害4例(3.03﹪,P<0.01),其中12例合并HBV感染者发生损害2例(16.66﹪,P<0.01),有显著差异性,且损害的程度较前者轻,无一停止抗结核治疗。结论抗结核治疗同时加用保药物可以明显降低损害的发生率,同时降低抗结核停药率。

  • 标签: 结核 化疗 药物性肝炎 保肝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性使用护药对抗结核药物性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在2018年3月—2019年12月选择120例在我院接受护药预防治疗的抗结核药物性损害患者,将其随机进行分组,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对照组仅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抗结核药物同时使用护药治疗。追踪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随访后损害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随访6个月后发生转氨酶异常的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在随访6个月后发生转氨酶异常的发生率为55.00%,观察组随访后损害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的要低,差异(p<0.05),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 预防性使用护药可以有效的降低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发生肝脏损害的现象,生活质量逐渐呈上升趋势,值得各大医院临床的借鉴与利用。

  • 标签: 预防性 护肝药 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治疗中西利宾胺的护疗效进行深入的剖析。方法于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接收过的肺结核患者中,随机抽取180例来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180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均90例。研究组实施“短化方案+西利宾安”治疗法;而研究组,则仅实施“短化治疗法”。对比分析两组于治疗之后的肝功能损害状况。结果经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研究组初治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率为7.14%,对照组为10.25%。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复治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率,研究组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于初治肺结核治疗中,应用中西宾胺,不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但在复治肺结核治疗中,则可适当使用中西宾胺,以起到增强护效果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损害的合理治疗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收集近年来关于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的抗结核治疗资料,主要观察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总结最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及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初治菌阳肺结核较常应用的2HRS(E)Z/4HR短程化疗方案所用药物(除KM、SM、EMB)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易引起肝脏损害,临床需提高重视,在用药方面必须谨慎、合理,并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肝脏功能的监测。针对已发生损害的患者,需根据其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控制损害的进展,促进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命。

  • 标签: 肺结核 乙肝 肝损害 合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