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脓毒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储备库,在多种疾病发生发展中起始动作用。抗生素的使用、喂养方式、分娩方式及胎龄均可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定植。近期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以激活不受控的促炎反应从而导致脓毒症的发生。脓毒症新生儿肠道微生可发生菌群紊乱、多样性降低及菌群移位,导致其全身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该文就肠道微生在新生儿脓毒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新生儿 脓毒症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老年人群是一组特殊的人群,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群的相关疾病可能与肠道年龄有着较密切的联系。肠道微生中的菌群参与机体的防御、免疫、营养、代谢和抑癌等,同时也参与抗衰老的过程,一旦发生与老年相关的疾病,肠道菌群的稳定性和丰度势必受到干扰。本文将综述肠道菌群与老年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为治疗和护理老年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标签: 综述 老年人 肠道微生态 肠道菌群 老年疾病 菌群失调
  • 简介:肠道微生作为机体最重要的微生系统,与糖尿病、肥胖症、肿瘤、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但肠息肉的发生与肠道微生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我们通过对年龄、饮食、肥胖等因素的分析,揭示肠道微生与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冀望有助于提高肠息肉的早期诊断率,降低肠癌的发生率。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结肠息肉 相关性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学水平不断的发展和改革,中医药工作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医药和肠道微生系统的相互关系备受关注。结合肠道微生系统的科学发展,中药复方对肠道微生系统的调节作用明显。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实践实验过程中,都可以证实中医药能保证肠道微生系统的平衡。本文主要研究中药复方对肠道微生的调节作用,为研究肠道微生系统的中医本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中药 复方 肠道微生态系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白血病患者体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相比显著不同,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通过调控机体免疫系统及造血系统,影响机体代谢功能参与白血病的疾病进展,但潜在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维持肠道微生平衡,深入探索可作为治疗靶点的肠道微生物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深远意义。

  • 标签: 白血病 免疫 造血系统 肠道微生态
  • 简介:【摘要】肥胖症是一组常见的代谢症候群,是当代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肥胖症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通过多途径对患者机体代谢造成不利影响。为达到对肥胖者进行健康管理的目的,需明确其与肠道微生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环境预防或控制肥胖。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肥胖 健康管理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患者肠道微生平衡调控的新策略研究。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60名重症患者,分为研究组(新策略治疗)和对照组(传统治疗)。研究组表现出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菌群多样性和短链脂肪酸丙酸浓度。氮代谢和脂质代谢相关指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研究组的菌群多样性指数为21.5 ± 2.8(Shannon指数),而对照组为18.2 ± 3.5。研究组的短链脂肪酸丙酸浓度为13.8 ± 1.9 mmol/L,对照组为10.5 ± 2.0 mmol/L。此外,研究组的氮代谢相关指标为7.6 ± 1.2 μmol/g,而对照组为9.8 ± 1.4 μmol/g;脂质代谢相关指标分别为14.5 ± 2.1 μmol/g 和 17.2 ± 2.6 μmol/g。结论:新策略治疗显著改善了重症患者肠道微生,特别是通过增加菌群多样性和提高短链脂肪酸丙酸浓度。这些发现为进一步优化重症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

  • 标签: 重症患者 肠道微生态 菌群多样性 短链脂肪酸 氮代谢
  • 简介:摘要“肠—肾轴”理论已有多年历史。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与肠道微生密切相关且相互影响。本文概述了“肠—肾轴”的定义,肠、肾在能量物质代谢、免疫炎症、肠道黏膜及肠道细菌等方面的联系,简述“肠—肾轴”的中医认识,CKD患者肠道微生的中、西医变化及其机制,肠道微生对CKD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机制等,综述CKD发生发展与肠道微生变化关系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肠肾轴 中医 慢性肾脏疾病 肠道微生态
  • 简介:摘要: 随着医学技术与观点思路的不断更新发展,微生学的发展已经处于一个较为蓬勃的状态,该方面的知识理论和方法逐渐被引入到中草药的研究当中,本文概述中草药与肠道微生系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当前医学的研究分析,提出观点。

  • 标签: 中草药 肠道微生态系 相互影响
  • 简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虽诊断标准不断更新,疗效却不尽如人意,近十余年来一直是消化学者研究的关注点。当前以脑一肠轴为基础,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来解释及治疗IBS已被广泛接受。随着炎症及肠道菌群改变在IBS发病中认识的进展,以及益生菌对多数IBS患者良好的治疗效应,人们对肠道微生与IBS的关系也愈加重视。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微生态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IBS患者 胃肠道功能性疾病 治疗效应
  • 简介:摘要肥胖属于影响人体心身健康的代谢性疾病之一,是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肥胖发病率不断攀升,有效控制体重,健康减肥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究表明,肠道微生变化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环境进行综合、全面的健康教育及其护理可在体重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微生环境对肥胖的影响进行综合阐述,肠道微生通过调控神经系统、参与能量代谢、调节免疫等机制诱导肥胖,饮食、情志、运动,以及中医护理技术等干预措施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环境,有效管理体重。

  • 标签: 综述 肥胖 肠道微生态 代谢性疾病 体重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渐进性运动神经元病,其特征是脑和脊髓运动神经元变性。大部分研究表明,ALS患者肠道微生物发生显著改变,但尚存争议。转基因ALS小鼠补充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如丁酸盐,能部分逆转小鼠ALS症状。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在ALS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 肠道微生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基于调节肠道微生物,探讨背俞穴位埋线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40只NASH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NASH并分别予不同中医外治方法干预治疗4W,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HE染色肝脏组织形态、肝功能、血脂、血清内毒素、炎性因子、肠道菌群改变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背俞穴埋线组、腹部穴埋线组、背俞穴针刺组肝组织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假手术组无明显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功能、血脂、血清内毒素、炎症因子升高(P<0.05),背俞穴埋线组、腹部穴埋线组、背俞穴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均不同程度下降(P<0.01,P<0.05),其中背俞穴埋线组改善显著优于其他干预组(P<0.01),假手术组无明显改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均有不同程度改变(P<0.05),与模型组比较,背俞穴埋线组、腹部穴埋线组、背俞穴针刺组大鼠肠道菌群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P<0.05),其中背俞穴埋线组改善显著优于其他干预组(P<0.01),假手术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背俞穴位埋线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生减少炎性因子对肝脏的“二次打击”,从而阻断NASH进展,发挥防治NASH的作用。

  • 标签: 背俞穴位埋线 NASH 肠道微生态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肠道微生失衡与妇科肿瘤患者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通过对213例妇科肿瘤患者及261例健康对照进行肠道微生分析和营养状况评估,发现肠道微生失衡与妇科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存在显著相关性。具体而言,肿瘤患者中益生菌含量降低,而有害菌含量增加,与此同时,营养不良表现为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摄入不足。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实验证实了这一关联,并探讨了肠道微生失衡对于肿瘤患者营养代谢的影响机制。本研究结果为妇科肿瘤患者的营养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 标签: 肠道微生态,妇科肿瘤,营养不良,益生菌,营养干预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生活模式的转变,脂肪肝作为一种慢性的肝脏病症,其患者数量正在逐渐增加。肠道微生在脂肪肝的形成与进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肠道微生能够通过影响机制的能量转换过程、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以及管理脂肪的代谢途径,有效缓解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在临床治疗中利用益生菌和益生元等针对肠道微生的调节措施已经显现出正面的疗效,开辟了脂肪肝治疗的新途径。文中深入分析了肠道微生在脂肪肝治疗中的功能原理,探讨了调节代谢、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并且掌握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目的是为脂肪肝的将来治疗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脂肪肝 炎症反应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放射性肠炎是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辐射引起肠道微生改变、肠黏膜屏障破坏,肠道共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影响肠道黏膜屏障免疫功能在辐射损伤和辐射抗性中发挥一定作用。以肠微生为靶点的微生制剂和菌群移植可能为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肠炎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放射性肠炎 肠道微生态 肠道屏障 粪菌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