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MR,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给予所有纳入患者均采用MR,CT肺动脉造影进行诊断,以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研究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3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中,经病理诊断符合率占比100.00%;经MR,CT肺动脉造影检查后的符合率分别为93.33%(28/30)和96.67%(29/30),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T肺动脉造影检查对于肺动脉栓塞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检出率,可进行推广、采纳。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MR CT肺动脉造影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右心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根据APE患者的死亡风险评估,76例APE患者被分为高危APE组(41例)和非高危APE组(35例)。在CTPA图像上,分析两组患者CT阻塞指数及右心功能参数的差异,并分析CT阻塞指数与右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非高危APE组比较,高危APE组CT阻塞指数[8.58%比24.69%]、室间隔平直或左突(31.43%比73.17%)、支气管动脉扩张比例(5.71%比24.39%)显著升高,除上腔静脉直径外,两组其余右心功能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T阻塞指数与右室短轴最大径(RVMSA)、RV∶LV,主肺动脉直径,上腔静脉直径,奇静脉直径呈显著正相关(r=0.684-0.954),与LVMSA呈显著负相关(r=-0.786),P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RV∶LV诊断APE严重程度的AUC最大(0.949)。结论:多层螺旋CT右心功能参数是评价APE严重程度的准确而实用的参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肺动脉压力升高时肺动脉CTA的扫描技术。方法回顾65例行肺动脉CTA的疑似肺栓塞患者,其中36例智能监测追踪自动触发,29例智能监测追踪手动触发,评价图像质量并进行分析。结果在肺动脉压力升高情况时,智能监测追踪手动触发法扫描图像质量在二级及以上达到96.6%,而智能监测追踪自动触发法扫描图像质量在二级及以上仅20,5%。结论在肺动脉压力升高情况时,智能监测追踪手动触发法优于智能监测追踪自动触发法。

  • 标签: 肺动脉 CTA 扫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小剂量对比剂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间;研究对象:纳入316例高度怀疑PE患者;分组:根据CTPA检查时所用对比剂量不同划分为甲组(注射对比剂28 ml)与乙组(注射对比剂50 ml)各158例,评价诊断结果。结果:甲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肺段动脉CT值、统计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均略低于乙组,P0.05。结论:小剂量对比剂CTPA检查诊断PE价值高。

  • 标签: CT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栓塞 诊断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排128层螺旋CT肺动脉CTA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肺动脉CTA检查的患者61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进行128层采集成像以及16层采集成像,检查后对比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血管噪声值以及软组织噪声值,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肺动脉CTA对患者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准确度与特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检查结果对比后,发现使用128层采集成像患者组检查得到图像质量评分要高于使用16层采集成像患者组,且128层采集成像患者组检测软组织噪声值和血管噪声值要明显低于16层采集成像患者组,经SPSS23.0系统分析处理得出三者P<0.05。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肺动脉CTA诊断肺动脉栓塞具有成像图片质量高,血管噪声值、软组织噪声值低等优点,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影像诊断结果,值得在基层县级医院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肺动脉CTA 肺动脉栓塞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动脉肺动脉高压(PAH)主要累及肺动脉和右心,表现为右心室肥厚、右心房扩张、肺动脉主干扩张等,最终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PAH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免疫机制发挥重要作用。树突状细胞(DC)处于免疫反应的核心地位,主要分为四类:常规DC(包括1型常规DC和2型常规DC)、单核细胞衍生的DC、浆细胞样DC和朗格汉斯细胞,在PAH研究中以常规DC、单核细胞衍生的DC和浆细胞样DC为主。本文就DC的来源、分布、分类、功能以及其在PA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了解PAH的发病机制。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树突状细胞 免疫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病因多样、病情复杂。肺动脉高压临床上主要分为5大类,其中第1大类为动脉肺动脉高压(PAH)。对于PAH患者需综合多项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包括临床特征、运动耐量、生物标志物、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等。《中国肺动脉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提出了以危险分层为导向的治疗策略。本文将结合该指南对PAH的功能评价、PAH综合评估及危险分层等进行解读。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功能评价 危险分层
  • 简介:摘要目的对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术后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04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PEA的CTEPH患者76例,其中发生PEA术后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17例,9例采用BPA治疗。收集患者基线资料、PEA及BPA前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超声心动图、WHO功能分级、N末端脑钠肽前体等数据,并在末次BPA后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EA术后残余/复发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为22.4%(17/76)。9例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在PEA术后进行了BPA治疗,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52.6±10.8)岁,年龄范围为36~71岁。PEA术后与BPA治疗前的间隔时间为(54.9±64.5)个月,进行BPA次数为(2.7±1.1)次。末次BPA后与首次BPA治疗前相比,mPAP从(41.1±9.1) mmHg降低至(35.0±5.6) mmHg(t=3.21,P=0.012),PVR从(601.3±289.4) dyn·s/cm5降低至(414.5±284.1) dyn·s/cm5(t=1.10,P=0.386)。BPA前后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PA治疗前WHO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7例,Ⅲ/Ⅳ级患者2例,治疗后均达到Ⅰ/Ⅱ级(Z=1.41,P=0.157)。在BPA治疗过程中,1例出现咯血,经内科治疗后改善。1例患者在BPA术后4个月后死于脑出血。结论BPA可进一步降低CTEPH患者PEA术后的肺动脉高压及改善右心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血栓栓塞 效率,有效性 安全性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发生于肺动脉的黏液瘤1例。患者女,23岁,因间断咳嗽、咳痰1个月,加重伴气短半个月就诊。胸部CT平扫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见不规则形稍低密度影;肺动脉CT血管造影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管腔扩张,管腔内充盈缺损影。MR肺动脉增强血管成像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管腔扩张,管腔内异常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ADC图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延迟期可见强化。病理诊断:肺动脉黏液瘤。

  • 标签: 黏液瘤 肺动脉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肺动脉包虫栓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患者女,43岁,因右侧胸痛就诊。患者既往有肝包虫病史,胸部增强CT示肺动脉远端分支充盈缺损、管腔增宽,延伸至远端胸膜下,呈多囊状稍低密度影,囊壁稍强化。行肺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肺动脉内栓塞物为包虫囊肿。

  • 标签: 棘球蚴病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由多种诱因引起的肺血管重构、肺小动脉痉挛、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使得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逐渐升高,终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近年由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新治疗药物的研发,PAH患者预后明显改善。PAH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作用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前列环素(prostaglandin I2,PGI2)、内皮素(endothelin-1,ET-1)三条经典途径中的不同靶点。其应用及联合应用、手术治疗等方法均大大改善了PAH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相对于成人来说,儿童多是先天性心脏病相关PAH(PAH associated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PAH-CHD)、特发性PAH(idiopathic PAH,IPAH),发病年龄小,还未出现肺血管病变,因此预后更好。该文就儿童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儿童 肺动脉高压 靶向药物 治疗
  • 简介:摘要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thromboembolicpulmonaryhypertension,CTEPH)是由于肺动脉内反复栓塞和血栓形成而造成的肺动脉高压。可由急性肺动脉栓塞演变而来,也可因下肢静脉血栓等反复栓塞肺动脉所致。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呈渐进性,最终造成右心衰竭和呼吸衰竭而死亡。在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其护理与一般的心脏直视手术护理有相似之处,但其术后呼吸监护有其特殊性,同时持续肺动脉高压及术后再灌注性肺损伤是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术后积极抗凝预防再次栓塞也是术后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于溶栓治疗6~14d后进行了复查。结果23例患者累及62处肺动脉。25处表现为中心性充盈缺损,29处表现为附壁性充盈缺损,8处为完全性栓塞。其他间接征象有渗出性改变,胸腔积液,胸膜局限性肥厚,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以及心包积液。结论螺旋CT检查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肺动脉 栓塞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是包括各种病理组织类型并和各种继发性疾病状态有关的血管病临床综合症,其临床特点是肺血管阻力升高,组织学表现为明显的血管增生,纤维化,重构和血管梗阻。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因素的病理生理过程。由于患者的遗传易感性,加上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刺激,导致动脉壁的各个解剖水平的血管效应物复杂的相互作用,使血管收缩,栓塞,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壁重构,细胞增生,血管梗阻。本文对肺动脉高压的病理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病理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和诊断、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时间窗。方法对2005~2007年确诊的20例急性肺栓塞的患者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0例肺栓塞的首次误诊率为75%,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者占95%,D-二聚体阻性占90%,超声心动呈典型改变占90%。溶栓5例,4例有效。肝素抗凝14例,13例有效。结论应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警惕性,减少误诊率。抗凝治疗安全有效,溶栓治疗越早越好。

  • 标签: 肺栓塞 误诊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是不同病因导致的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发病率、致死率及病死率都很高,不仅其本身可导致难以控制的右心衰竭,而且其他各类心脏疾病也可在病程中晚期因为合并肺动脉高压而使预后更为恶劣。目前,主张以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PAPM)≥125mmHg,或肺动脉收缩压(PAPS)≥30mmHg或活动状态下PAPM≥30mmHg为肺动脉高压,还需包括肺小动脉楔压≤15mmHg。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护理
  • 简介:肺动脉高压时如果进行治疗,是可以控制症状和保护心脏。当供给肺部的动脉变厚变硬时,则可出现肺动脉高压。肺部的血压升高,心脏右侧必须更加费力才能将血液泵出输送给肺部。由于该疾病的症状跟其它常见疾病相似,往往在疾病较晚期才能确诊。随着心脏夜以继日地超负荷工作,心脏右侧功能逐渐衰退。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危害 常见疾病 控制症状 血压升高 超负荷工作
  • 简介:肺循环高压相关术语及分类肺循环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肺高压)由多种心、肺或肺血管本身疾病所引起,表现为肺循环的压力和阻力增加,包括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PAH)、肺静脉高压和混合性PAH,可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最终导致右心功能衰竭(心衰)。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诊断 肺循环高压 右心导管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