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目前,许多台站都配用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由于该风仪本身设计上的原因,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打印错乱,时间不正确等现象,一不留心,就会造成十分钟记录和日极值的缺测。有关EN型风仪故障情况,金华台余森林已有论述,见《浙江气象科技》93年第2第4期。这里,根据本人这两年使用EN型风仪的经验,值班时只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较好地减少或避免因风仪故障而造成的记录缺测。

  • 标签: 气象科技 EN 测风 处理仪 自动打印 风后
  • 简介:1理由1.1现有的预报服务会商记录本中,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主要为:(1)仅适合日常性天气预报的会商。(2)某些项目不需记载,有些项目又无法记载,或记载不便。(3)一些重要天气(如春播大播期、汛期、伏秋旱等重要农事预报服务,党、政机关及用户提出的一些重要天气咨询,临时发生的短时灾害性天气,有时一天发生多次灾害性天气等),不便于用现有的天气预报服务会商讨论、记载。

  • 标签: 天气预报服务 重要天气 灾害性天气 天气咨询 天气实况 雷达回波
  • 简介:2005年1月1日执行新版HY2004测报软件后,因采集软件和监控软件的衔接、HY2004测报软件还不够完善、自动站硬件故障等原因,导致自动站有的时次数据缺测或记录失真。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本文就A、J文件不正常记录在具体业务中的处理方法进行如下分析。

  • 标签: 不正常记录 自动站 文件 测报软件 监控软件 采集软件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02年7月、10月和2003年1月、4月大通GAWS—600型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气温、地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6个要素的对比分析,得出人工与遥测两站记录不同要素的差异特点,并简要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

  • 标签: 自动站 人工站 气象监测 气象资料
  • 简介:任何从自然环境(湖泊、石笋、树轮等)和人文记录取得的古气候代用资料都需要尽可能地与由不同途径得到的气候记录(包括器测、人文记录)进行对比,以进一步确认这些代用记录的气候含义解释的正确性和测量、推演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时间刻度的准确无误等,这是确认科学记录的一个不可免去的步骤。笔者认为,

  • 标签: 古气候 历史文献记录 校准试验 代用 序列 自然环境
  • 简介:渭南气象站是一般站,2005年进入自动气象站单轨运行,2a多来发现雨量观测中有异常现象,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记录处理方法,确保自动气象站降水记录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记录处理 异常现象 观测 雨量 降水记录
  • 简介:通过影响暗筒式日照观测记录准确性的各种人为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提高日照记录准确性的改进方法或注意事项,保证日照观测记录更好地反映某地的实际日照情况。

  • 标签: 日照记录 人为因素 准确性
  • 简介:采用正交小波分解研究了近2ka来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记录的气温和冰川积累量演变多尺度特征,得到了与构成序列中主要气候事件对应的尺度分量。用130a尺度以上分量几乎可以重建冰芯记录中的主要冷暖或干湿气候事件。平均而言,温度和冰川积累量配置在大多数时间尺度上都呈正相关,即暖湿/冷干配置,但在130a尺度上是负相关,即冷湿/暖干配置。20世纪以来的快速增暖增湿发生在260a尺度上。线性增暖趋势和千年尺度分量都是暖湿/冷干配置并占有较大的方差,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百年尺度上的温湿配置。二者的结合直接导致千年尺度上温湿配置在8世纪出现由冷湿/暖干向暖湿/冷干气候型的转变。

  • 标签: 古里雅冰芯 正交小波分解 温度和冰川积累量 配置 多时间尺度 非平稳性
  • 简介:通过对青海省2002年Milos500型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站两种定时气温记录和最高、最低气温记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记录值的差异,主要与仪器的观测原理不同和观测时间不一致有关;气温变化较剧烈时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大;气温差异存在季节性变化,但无明显的地域性;高原地区气温变化剧烈,两者偏差较大,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站进行一定时间的平行观测十分重要。

  • 标签: Milos500型自动站 人工观测 气温记录 对比分析
  • 简介:电接风向风速计是气象台站常年使用的一种测风仪器。仪器分成感应器、指示器.记录器三个部分.感应器安装在室外侧风杆顶端。故障比较隐蔽,维修难度大,尤其记录部分.但每种故障均或多或少在自记迹线上有所表现。因此从自记迹线入手判断其故障能有效地避免维修的盲目性,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尽可能地减少记录缺测的次数.

  • 标签: 电接风向风速计 常见故障 自记迹线 记录器 测风仪器 气象台站
  • 简介:RYJ-2与RYJ-4型全自动辐射记录器的异同彭劲云(西安市气象局西安·710015)我省现有辐射观测站均配发了RYJ-4型全自动辐射记录器(以下简称RYJ-4),与RYJ-2型全自动辐射记录器(以下简称RYJ-2)可交替使用。由于RYJ-2台站已使...

  • 标签: 辐射记录器 交流断电 充电方式 人工观测 传感器故障 电池容量
  • 简介:利用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建立的祁连圆柏树轮宽度指数年表,分析了自公元前800年以来树轮所记录的该地区2800年来极端干旱事件的变化。研究发现,过去2800年来极端干旱事件的出现存在群发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世纪至4世纪)和明清时期(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是极端干旱事件的群发期,公元5世纪至12世纪的800年内极端干旱事件的出现频率较低。出现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前后的持续性干旱是柴达木盆地过去2800年内最严重的极端干旱事件。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树木年轮 极端干旱事件
  • 简介:利用ZQZ-CII型自动站提供的分钟资料,开发实时监控处理程序,将常用8项气象要素入库保存的同时,对大风暴雨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出现立即启动报警程序,自动提醒值班员注意.在2003~2004年的业务运行中,多次帮助值班员正确记录和编发大风暴雨重要报,取得很好效果.

  • 标签: 自动站 分钟资料 重要报 数据库 开发应用 自动站
  • 简介:私人日记中的天气记录是重建历史时期高分辨率降水量序列的重要资料。通过摘录、整理《翁同龢日记》中晴、雨(雪)记录,统计了逐月降水日数,并利用降水量与降水日数之间的转换方程,重建了北京1860~1897年的夏季和年降水量。将重建的降水量与当时的器测降水量和依据"晴雨录"重建的降水量进行对比,综合这3种资料重新估算了北京1860~1897年的年降水量,并且将估算降水量与旱涝等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依据《翁同龢日记》记录的降水日数重建的降水量是基本可靠的,20年资料完整年份的年降水量平均为611.5mm,不过由于重建方法对偏涝年降水量的估算普遍偏低,致使此重建结果低于重新估算的平均年降水量(662.6mm);(2)重新估算的1860~1897年平均年降水量为701.3mm,均方差为202mm,与20世纪后半期相比,历史时期的降水量略大(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古、今降水量的年际变率大致相当;(3)1891年的器测降水量较实际偏高,1895年的则较实际偏低;并且有些年份(如1869、1863、1885、1889和1887年)的旱涝等级尚需进一步验证。另外,验证了《翁同龢日记》中的晴雨(雪)记录在定量重建降水量方面的价值,并指出了其不足,为今后利用私人日记定量重建降水量提供了参考。

  • 标签: 《翁同龢日记》 北京 降水日数 降水量
  • 简介:台站温度记录中的城市化信号对于气候变化研究影响重大并仍存在很大争议,尤其是在经历快速城市化的区域。本研究利用遥感影像分类的方法,提取了1980~2009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93个气象台站周边10km×10km范围的城市土地利用信息,并按照城市土地利用扩张速率对站点进行分类,研究了1980~2009年期间快速城市化站点、中速城市化站点和慢速城市化站点的年和季节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快速和中速城市化站点城市化影响和城市化影响贡献率。结果表明:全部93个气象站点周边自20世纪80年代起均经历了城市土地利用扩张过程,全部站点周边的平均城市土地利用扩张速率为1.00%a?1;近30年来,各类型站点年和各季节的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均表现出增加趋势;城市化效应增强因素对快速城市化站点年平均温度贡献率为35.06%,对年平均最低温度的增温贡献率为34.67%,对年平均最高温度增温贡献率最小,仅为18.42%;城市化效应增强因素对中速城市化站点的影响程度小于快速城市化站点,对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贡献率分别为19.35%,22.22%和3.13%。在季节变异方面,长江三角洲区域各类型站点冬季的城市化影响贡献率在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均表现为最低值。

  • 标签: 卫星遥感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热岛 气温变化 增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