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该项目2008年9月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中期检查评估。自立项以来,该项目紧紧围绕着农业干旱、东北玉米和新疆棉花低温冷害、华南寒害、长江中下游水稻高温热害、小麦晚霜冻害等我国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从5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观测试验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 标签: 农业气象灾害 调控技术 农业干旱 监测预警 长江中下游 中期检查
  • 简介:利用2002年和2003年8月下旬同期的MODIS卫星资料,在水体判识和云检测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了归一化植被指数。对2003夏季杭州地区伏旱情况进行了植被指数的差值分析,并于同期降水监测站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植被指数的差异可以定性的反映出年际间旱情的差异和受旱的范围,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旱情监测方法。

  • 标签: MODIS 干旱监测 植被指数
  • 简介:阐述了雷电监测网数据的应用、雷电监测网的探测原理和结构及功能,并根据江西的实际,提出了江西省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的布建和要求.

  • 标签: 雷电 监测 定位网 原理 布建
  • 简介:新一代"西北干旱监测预测服务综合业务系统",是一个具有较好物理基础,较强的监测、预测、服务能力,较高自动化程度并具有西北地域特色的业务服务综合系统.本系统以短期气候预测为依托,集气象信息采集、加工、信息存储为一体,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已有的系统、资料及信息,吸纳了项目其它子专题的系统和成果,节省了计算机海量空间,避免了许多重复劳动,在近几年日常监测、预测业务服务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西北干旱 监测 预测 综合系统 新一代
  • 简介:1987年以来,山西省在遥感监测大面积小麦长势和产量上,应用了气象卫星资料和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大大提高了遥感监测的及时性.去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在北方晋、冀、鲁、豫、苏、皖6省进行冬小麦遥感动态监测试验,共设8个监测区,包括10个行政地区(市),35个县(区)

  • 标签: 农业遥感 农业区划 小麦长势 图像处理系统 遥感动态监测 小麦生长期
  • 简介:微波数据能有效克服云层影响,实现土壤水分的全天候遥感监测,但仅局限于土壤表层(0~5cm),无法客观反映耕作层土壤的实际干旱程度。本研究采用区间划分方法,分析逐日风云微波遥感数据(FY-3C/MWRI)反演的表层土壤水分各区间临界值与对应区间基于MODIS数据得到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最大值的关系,建立2015—2016年冬小麦生育期内月尺度的FY-3C/SM-TVDI模型,初步实现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内微波遥感监测10~20cm深度土层旱情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2014—2015年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总体构建效果较好,大部分模拟值与真实值差异不显著(P〉0.05),10月模拟值较真实值显著偏低(P〈0.05)。

  • 标签: 干旱监测 FY-3C/MWRI数据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FY-3C/SM-TVDI模型
  • 简介:2003年12月18日,科技部委托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主持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监测预测方法研究"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面临西部大开发的急需,项目立项对推进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和开发西部资源意义重大.项目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

  • 标签: 生态气候 环境监测 预测方法 西北地区 可持续发展 IPCC
  • 简介:利用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取的洪雅县2011—2015年地闪数据,分析洪雅县境内雷电流强度、陡度等参数,结合GB50057—2010探讨洪雅县雷电参量与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为洪雅县的雷电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 标签: 闪电定位 闪电数据 地闪密度 防雷技术
  • 简介:利用2009年TM卫星影像,结合地面调查,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GIS)对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草地类型分布现状进行监测和分析得出:草原总面积为164.93×104hm2,分布着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和低地草甸4个草原类,前三者在该旗由北向南呈地带性分布,后者在全旗零星分布;还分布着8个草原亚类,25个优势植物群落;植物群落优以克氏针茅(Stipakrylovii)、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小针茅(Stipaglareosa)、多根葱(Alliumpolyrhizum)、红砂(Reaumuriasongarica)、垫状锦鸡儿(Caraganatibetica)、芨芨草(AchnaterumSibincum)等为主要建群植物.

  • 标签: 草地资源 遥感监测 草地类型 分布面积
  • 简介:本项目在项目首席科学家张人禾的领导下,经过70多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2005年度全面完成了合同书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取得一系列重要阶段性研究成果,为整个项目的最终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主要有:

  • 标签: 暴雨监测 预测 致洪 南方 研究成果 科学家
  • 简介:在中国气象局和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在项目首席科学家张人禾研究员的领导下,经过80多位科学家联合攻关,出色地完成了本年度的研究任务并实现了前3年的预期目标。2007年度取得了以下阶段性进展:

  • 标签: 暴雨监测 预测 致洪 南方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家科技部
  • 简介:2008年该项目在我国南方暴雨研究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进展的取得为该项目圆满完成国家规定的研究任务与实现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重要进展简述如下:

  • 标签: 暴雨监测 南方 预测 致洪 科学问题
  • 简介:在自然灾害防御方面国土、水利、气象、地震、环保、水文、泥石流预警等部门都具备一定的防灾职能,这些机构在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侧重点不同,且自成体系,其实质仍属单一灾种垂直管理模式,存在信息不能互通,设备资源浪费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灾害影响的全局性和综合性特点越来越明显。如果继续延续老的体制,将难以承担自然灾害防御工作。为了提升自然灾害防御的整体水平,整合资源,陇南市在市委市政府指导下,在国土、水利、气象、地震、环保、水文、泥石流预警等部门紧密配合下,按照暴雨监测站平均站间距5km,山洪泥石流灾害一级重点区站间距5km,二级重点区站间距10km,一般防治区站间距15km的要求进行测站建设。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包括:基本信息、实时监测、历史资料查询、综合研判与预警发布、系统管理5大模块14个子系统。

  • 标签: 自然灾害 应急指挥 监测预警 信息管理
  • 简介:1前言气象综合监测网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基础,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满足预测预报需求、满足综合服务需求、满足相关行业需求、满足科研需求,我省的气象综合监测网亟待完善,以提高对海洋灾害性天气、城市气象、交通气象、生态气象以及气象要素引发的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

  • 标签: 气象事业发展 监测网 卫星系统 应用 北斗 灾害性天气
  • 简介: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建设和民众出行的大动脉,它对气象条件具有高敏感性。不利的天气条件易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研究进展,重点介绍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研究发展历程,分析几类恶劣天气对交通运输安全的影响与机理,最后探讨了中国特色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建设的内容、特点及趋势。结果表明,以雾为主的低能见度、道路积雪和结冰、强降水等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运行的主要气象因素。本研究旨在促进我国交通气象学科的发展,提升现代化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水平,并为科学决策道路建设、防范和应对交通事故、保障财产和生命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高速公路 交通气象 交通安全 监测预报 恶劣天气 预警服务
  • 简介:本文在对AVHRR影像资料进行一系列处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西安城郊气象站的气温、地温与气象站所在像元的亮温发现,它们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用亮温换算出来的气温研究西安四季城市热岛的特征能较好地反映城市热岛的动态变化。

  • 标签: 气象卫星 热岛现象 动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