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开国伟人毛泽东具有多重角色:他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旧中国千千万万被压迫人民迈进新中国大门的领路人;他在巩固新生政权的同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此后一切发展进步所必需的政治前提与制度基础的奠基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他借鉴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带领人民“走自己的路”,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者。纵观开国伟人毛泽东的多重角色,我们看到了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崭新政权,看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从无到有、不断完善,更看到了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生发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昂扬斗志。

  • 标签: 开国伟人 毛泽东 多重角色
  • 简介:《巴夏和凯里》手稿是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一部分。马克思承继他之前特别是在《哲学的贫困》中对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基本观点,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经济思想史观。这一手稿对李嘉图和西斯蒙第之后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四种主要倾向作了阐述,这是对《哲学的贫困》提出的三种“学派”区分的深化。这一手稿揭示李嘉图和西斯蒙第之后经济学发展的“一个例外”,即以巴夏和凯里为代表的庸俗经济学倾向的实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文版的编译者认为,这一手稿“第一次明确地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区别开来”。在对这一中肯的评价的理解中,要注意古典经济学在李嘉图之后“结束”,并不是全面地转化为“庸俗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同时存在的还有其他一些经济学说或“学派”;庸俗经济学作为“一个例外”,就在于对李嘉图古典经济学和社会主义者经济学的同时抨击和诋毁上。

  • 标签: 巴师夏和凯里 经济思想史 古典经济学 庸俗经济学
  • 简介:邓小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包含哲学智慧的顶层设计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集中体现在社会发展道路、社会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动力等方面。具体而言,从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顶层设计,是邓小平在政治勇气与理论勇气相结合、历史眼光与世界眼光相统一、以实际为出发点的真理性与以人民利益为追求的价值性相一致的基础上,率先对时代主题作出新的判断,对中国具体国情作出了清醒的认识。从社会发展战略上看,'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如何发展的顶层设计,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过程性与阶段性以及社会发展的重点论与两点论的有机统一。从发展动力上看,改革是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顶层设计,它体现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自发动力和解决基本矛盾的自觉动力'的有机统一,改革动力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前进性与曲折性'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人的动力与物的动力'的有机统一。

  • 标签: 总设计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顶层设计 哲学智慧 发展战略
  • 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社会和谐思想的批判继承,更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设想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在论述和谐社会理论渊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小康社会”、“大同社会”和空想社会主义“和谐制度”的异同,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地位,探讨了国家在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 标签: 小康社会 大同社会 和谐社会
  • 简介:在《巴夏和凯里》手稿的“前言”中,马克思打算通过对巴夏和凯里经济思想的批判,以经济思想史的论述为主线,展开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阐述。马克思承继他之前对经济思想“学派”“流派”研究的基本观点,从历史的、社会的和方法的多视角上梳理和厘清经济学的纷繁复杂的“学派”“流派”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揭示了以巴夏和凯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把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当作谬误加以抨击和以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为对立面的特定内涵。马克思对凯里关于美国和英国的经济关系论述的错误观点作了批判,对政治经济学关于国家论题研究的主要论题作了阐释,对巴夏和凯里经济学理论作了比较研究,从“民族环境”上对国家论题研究的方法论要义作了阐释。

  • 标签: 马克思经济思想 巴师夏 凯里 学派和流派 庸俗经济学
  • 简介:邓小平作为“总设计”的历史定位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历史独特性以及邓小平在这一伟大历史事业中的独特作用。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是党内公认的“辩证法大师”,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作过长期思考和探索,对一些重要问题有独到见解。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他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小康社会目标和“三步走”的发展步骤;作出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到科教兴国战略的现代化发展战略重点设计;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设计,主张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对外开放的基本目标、途径及步骤设计;等等。这些基本且基础性的设计,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总设计师 基本设计 改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
  • 简介:本文关注了德国建筑建筑理论家布鲁诺·陶特(BrunoTaut)在一战及其后一段时间里富于远见性的艺术行为。陶特发展了一系列新建筑类型,它们并非仅仅是一种对新建筑或新都市主义的想象,而是一种生产乌托邦式'新人类'的完整空间计划的概要。他平衡了现代都市和工业城市的高度组织性、空间性,日常经验中建造和功能在布置上的一体性,以及现代都市无秩序、未规划的扩张,还艺术性地预示了被异化和分隔的城市与乡村的再联合,并最终拉近了所有那些被分隔开的个体人、自然、宇宙。最后,作者思考了一种更宏大的外在语境条件,它支撑了这种表现主义的建筑乌托邦,并导致陶特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突然完全放弃这一主张并转而支持更为冷峻、功能主义的建筑方案,直到其去世。

  • 标签: 布鲁诺·陶特 表现主义 乌托邦 玻璃建筑
  • 简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但对于为什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这个根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他著作中较少论及,在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中也很少有人专门论述这个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暴力论'三章中,则通过分析经济对政治的'基础性'地位、暴力工具对经济状况的依赖、政治权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批判了杜林关于'政治关系的形式是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政治状态是经济状况的决定性的原因'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阐明了只能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能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 标签: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经济状况 政治状态 政治权力 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