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对大学生的思政课学习心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习兴趣-学习投入-学习收获三者间存在"耦合"、"共轭"的整体关联;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心理刚刚达到"及格"水平,与思政课的重要地位相比,仍有很大的优化空间;课程价值认知、班级学习氛围、教师和教材因素显著影响思政课学习心理。从教学视角优化思政课学习心理,应从课程观引导、学习氛围营造、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多径并举、叠加发力、整体提升、重点突破。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习心理 调查 教学启示
  • 简介:心理-社会均衡”是美籍华裔学者许娘光提出的理解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关系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将人理解为一种“社会文化场”而不是孤立的个体,从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文化规范以及心理与社会动态均衡的角度把握人。采用这个理论对中国、印度、美国等几个大规模文明社会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该理论在几个方面与许氏的中国文化背景相联系:与儒家的“修、齐、治、平”模式有相似之处;与中国文化从人的“相互性”出发把握人的特点相一致;重视亲属集团以及中国文化中的中和、平衡思想。许氏在参考中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这个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人际状态”概念,不仅对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我们从文化心理角度重新审视目前主要基于西方经验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以及相应的主流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 标签: 许娘光 心理-社会均衡 基本人际状态 中国文化背景
  • 简介: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目的是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良好品德的培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个性心理品质培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形成自我教育。

  • 标签: 素质教育 心理品质 培养
  • 简介:2017年9月26日,重庆市关工委邀请3位专家教授到江津二中为青年学生作青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报告,江津二中300多名学生参加了报告会。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三军医大学教授李力围绕《解密青春期健康》这个主题,对青春期男女生生理变化、正确认识性行为、预防性骚扰性侵犯等问题进行了辅导。江北区进修校邹晓彬老师围绕《孝在当下》这个主题,重点对如何亲近、理解、知恩、回报等问题进行了讲授。重庆市犯罪心理学研究所所长高小平以《如何确立人生奋斗目标》为这个主题,重点阐述对美好生活与未来挑战、自我迭代(确定人生航向、升级学习方法、开启奋斗模式)等问题。专家教授们图文并茂的精彩报告,受到与会青年学生的欢迎。

  • 标签: 教育辅导 心理健康 青春期 报告会 江津 中国人民解放军
  • 简介:青春期是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各类行为问题层出不穷,其中药物滥用和反社会行为常常相伴而生。长期以来,青少年反社会行为被视为药物滥用的后果之一,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关系复杂。基于最新的基因-心理-环境视角,它们之间可能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共生关系。这种从基因-心理-环境角度出发的解释模型,有利于澄清两者背后的发生机制,对于识别、预防和干预都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基因-心理-环境 青少年药物滥用 反社会行为 青春期
  • 简介:从文化心理学视角来看,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生成机制是重"身"轻"心","权威"与"孝"、"功名"心态、"关系"意识等文化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我们应选择的文化心理治理路径有:转变重"身"轻"心"的心理,满足青少年的精神需求;放下"权威"思想与姿态,与青少年平等对话;淡化"功名"心态,激发青少年潜能;弱化传统的"关系"意识,培养青少年的公共意识。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生成机制 治理路径 文化心理学
  • 简介:未成年人犯罪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社区、学校、家庭等的共同参与,综合治理.但是在家庭的早期教育环境中,哪些方面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有更直接的影响,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有什么样的心理特质,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了解家庭的早期教育方式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关系,以便改善儿童的早期教育环境,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为预防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筑起第一道防线.

  • 标签: 未成年人 犯罪 早期教育 心理因素
  • 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未成年人接受事物的渠道越发宽泛,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无法抵御各种不良侵蚀。畸形的需求欲望,易激惹的情绪感,不良的心境,很低的挫折承受能力以及某些不良心理、精神障碍等越来越多地呈现。笔者对2006年-2008年三年来的112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90%以上的涉罪的未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

  • 标签: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不良心理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实践 挫折承受能力 2008年
  • 简介:为探寻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采用知识图谱分析了中国知网(CNKI)上的19853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文献。结果显示:(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前沿演进主要包括三个阶段;(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精神卫生”、“心理挫折”、“辅导员”、“教育模式”和“构建”等五大方面。同时知识图谱分析也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为未来国内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知识图谱
  • 简介:在吸收和借鉴学术界有关外交决策认知心理分析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引入心理学理论中的“受害者心理”,并以1959—1962年中印领土争端中的印度对华决策为例,阐释外交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在“受害者心理”支配下的信息解读、形势评估以及方案选择。当中印领土争端凸显后,印度决策者的信息解读无视中国方面的善意信号与和解姿态,甚至一味夸大其敌意和威胁;与此同时,印度决策者高估己方立场和主张的合理性,并据此选择行动方案。印度决策者的主观认知与客观现实之间出现的重大偏差,是“受害者心理”影响外交决策的消极后果,是中印边界纠纷升级为边境战争的症结所在。

  • 标签: “受害者心理” 外交决策 中印领土争端 印度对华决策
  • 简介:多年来,重庆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一直聘请法律、心理方面的专家为青少年免费提供法律、心理咨询。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受到部分青少年及家长的欢迎。为了将这一活动更好地落到实处,重庆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对参与免费咨询的法律、心理专家进行了充实和调整,现予公布:

  • 标签: 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心理专家 免费咨询 重庆市 法律 预防
  • 简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集群行为)中从众行为的模式类型和表现形式,分析了群体因素、情景因素和个人因素等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了集群行为背后寻找行为参照、偏离恐惧、人际适应等社会心理动机。分析了网络从众行为(羊群效应)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提出了在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网络从众行为的教育引导策略。

  • 标签: 羊群效应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集群行为 社会心理
  • 简介:为探究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结合社会凝聚理论与心理弹性理论模型,分析社会因素中的联结感与大众性投入是否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产生影响,找出两个层面的具体相关因素,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方式。结果发现,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留守儿童的家庭氛围、家务劳动投入、学习投入与亲子情感关系对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具有显著影响,但是这些保护性因素并不具有持久、稳定的保护作用,一旦其水平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相应的转化成危险性因素。因此,不仅要规避留守儿童生活中的危险性因素,还要避免保护性因素的不利转变。

  • 标签: 城乡结合部 留守儿童 社会凝聚 心理弹性 保护性因素
  • 简介:外来未成年人实施抢劫是利益需求扭曲、价值观念异化、罪责中和渗透等社会心理与生理年龄、认知能力、心理控制等个体心理的融合。外来未成年人抢劫以共同犯罪、既遂形态为主,犯罪动机和犯罪工具要件具有特殊价值。其司法对策在审判层面表现为替代性定罪、抢劫罪的附条件不转化、情节加重犯的否定、排除或减轻犯罪性的违法性认识错误;在帮教层面表现为物质帮教的转化、心理矫治的深化、人格身份的重塑。

  • 标签: 外来未成年人 抢劫犯罪心理 司法回应 特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