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经肛提肌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被认为能够改善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结局。然而,泌尿生殖功能障碍作为术后主要并发症,仍严重影响着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在ELAPE术式中,预防泌尿生殖功能障碍的要点在于避免损伤自主神经,包括上、下腹下神经丛和支配泌尿生殖系统的神经血管束,其重点主要集中在3个区域,即分离直肠和前列腺时,前列腺的后侧方、坐骨肛门窝的侧壁以及肛管的前方。传统观念认为,ELAPE术式通过扩大切除改善肿瘤结局的同时,势必会加重对周围血管神经的损伤,加剧患者的功能障碍。但近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将腹腔镜、机器人等微创技术引入ELAPE手术中,ELAPE患者的术后功能结局并不比传统会阴联合切除术更差,在生活质量上可以与之媲美、甚至有所超越。同时,随着对ELAPE术式的进一步改良,个体化ELAPE概念的提出强调了根据肿瘤分期、位置不同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的重要性,通过保留更多的术区周围组织,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损伤。作为术后结局的一部分,功能结局近年来越来越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将近年来ELAPE中涉及泌尿生殖功能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旨在通过对解剖基础、研究进展的总结,提高术者对神经的保护意识和对ELAPE术式的理解。

  • 标签: 直肠肿瘤 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泌尿生殖功能 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斜肌转移肌瓣技术在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9例;年龄为(67±10)岁,年龄范围为45~80岁。14例患者采用斜肌转移肌瓣技术行腹壁缺损修补和功能重建手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疝相关生命质量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个月、12个月各随访1次,之后每年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切口疝复发或腹壁膨出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14例患者均采用单侧腹斜肌转移肌瓣技术顺利完成腹壁缺损修补和功能重建手术,采用补片行加强修补。补片均为标准型聚丙烯补片,放置于肌后、腹膜前间隙。14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3±34)min,术中出血量为(119±59)mL,补片大小为(450±156)cm2。(2)术后情况:14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4±3)d。14例患者中,1例发生Ⅲ型血清肿,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4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斜肌肌瓣缺血坏死、切口裂开、手术部位感染、肠梗阻或肠瘘等并发症。(3)疝相关生命质量情况:14例患者术前疝相关生命质量调查评分为(38±8)分,术后12个月为(77±15)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29,P<0.05)。(4)随访情况: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无切口疝复发或腹壁膨出。结论斜肌转移肌瓣技术可应用于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手术并发症较少,可改善患者疝相关生命质量。

  • 标签: 切口疝 腹壁重建 腹外斜肌 转移肌瓣 并发症 腹壁膨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EP)联合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治疗腹股沟疝合并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湖北省公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腹股沟疝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9例,TEP治疗)和试验组(33例,TEP联合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精液参数、精索静脉曲张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196、6.893,均P<0.001)。术后7 d比较,试验组精子密度、A级精子比例均高于同期对照组,畸形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精索静脉曲张疗效(Z=15.444,P<0.001)及并发症发生率(χ2=7.009,P=0.00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相比于单纯TEP手术,TEP联合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疝合并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症状改善时间也相对较短。

  • 标签: 疝,腹股沟 腹腔镜 结扎 精索静脉曲张 精液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孔法与五孔法经腹膜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ELR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柳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行ELRP的患者资料,其中观察组行三孔法ELRP 48例,对照组行五孔法ELRP 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结果、并发症、尿控恢复情况和肿瘤结局指标。结果全部90例前列腺癌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Gleason评分、术前PSA、临床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前列腺体积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漏尿、尿道狭窄、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尿控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缘阳性分别为2例和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2个月,对照组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7个月,两组生化复发分别为1例和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五孔法ELRP相比,三孔法ELRP治疗前列腺癌创伤小、具有相似疗效,且未增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三孔法 五孔法 前列腺癌根治术 腹膜外入路
  • 简介:摘要经腹膜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研究国内鲜有报道。本研究对9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采用经腹膜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额外增加辅助孔。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可控,住院时间短。术后短期随访肿瘤控制及功能恢复效果满意,该术式安全可行,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腹膜外途径 单孔手术 机器人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孔法与四孔法经腹膜入路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ELRP)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重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四孔法ELRP,观察组患者行三孔法ELRP。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清指标、免疫功能及预后等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Gleason评分、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T1) CD3+、CD4+、CD4+/CD8+水平较术前(T0)降低(P<0.05),而CD8+水平较T0时增高(P<0.05);两组CD3+、CD4+、CD4+/CD8+水平于术后7 d(T2)时回升,而CD8+水平于T2时下降(P<0.05);且两组T1、T2时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1时两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均低于基线水平(P均<0.05),T1、T2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生化复发率及术后3、6、12个月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三孔法与四孔法ELRP能获得相似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且三孔法ELRP对机体免疫功能损伤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前列腺癌 经腹膜外入路 腹腔镜 三孔法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腹膜超滤衰竭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PD技术失败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常见原因。基于三孔模型的血管内皮细胞间小孔和跨内皮细胞超小孔(水孔蛋白1)是腹膜水转运的主要通道。随着PD的进行,小孔和超小孔依赖水(自由水)转运均降低,其中以自由水转运下降更为显著,导致腹膜超滤衰竭。自由水转运下降与腹膜溶质快速转运、间质葡萄糖吸收增加导致的晶体渗透压下降及水孔蛋白1功能异常和腹膜间质纤维化导致的葡萄糖渗透传导率下降等因素相关。而小孔依赖水转运降低受PD液晶体渗透压的快速丢失、腹膜毛细血管病变介导的静水压下降和小孔数量减少等因素影响。本文主要综述长期PD中继发性腹膜超滤衰竭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腹膜透析 超滤 水孔蛋白质类 自由水 小孔水 葡萄糖腹膜透析液
  • 简介:摘要布鲁氏菌(Brucella)导致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性腹膜炎(PD-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罕见,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病例报道极少。本文对本中心成功治愈的5例PD并发布鲁氏菌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进行分析汇报,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 标签: 腹膜透析 布鲁氏菌 诊断 治疗 腹膜炎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 PDAP)是导致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其中真菌性腹膜炎(fungal peritonitis, FP)虽然在PDAP中占比少,但其治愈率低,由其导致的技术失败率及PDAP相关死亡率高。然而,至今尚缺乏统一的FP预防及治疗方案。预防FP的药物主要包括制霉菌素与氟康唑,但其用药时机尚未确定。治疗FP主要包括拔除导管和抗真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然而,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拔除导管,但拔除导管的最佳时间仍然未知。本文结合近年来的重要临床研究,对腹膜透析相关性FP的预防及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真菌性腹膜炎 腹膜透析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腹腔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的86例经入路和128例经腹膜后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方式体位安置用时、护理潜在风险事件、装机前准备时间、医师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两组体位安置用时、护理潜在风险事件发生率、肾热缺血时间、医师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装机前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经腹膜后入路较经入路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机器人肾部分切除在围术期护理上有共性,也各有其护理特点和关注点。术前应充分评估、了解手术方案,根据手术方案针对性进行体位摆设,做好患者安全监护,术中备物齐全、熟练配合,缩短肾动脉阻断时间,才能保证手术效果。

  • 标签: 手术入路 机器人 泊机 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医护配合 手术间布局 体位 无菌屏障 安全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一病区腹股沟疝住院患者209例,按照术式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患者102例,行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107例,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情况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手术均获成功,试验组无中转开放手术。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延长(46.87±4.94)min vs(38.40±4.29)min,术中出血量降低(5.40±1.64)ml vs(11.12±2.09)ml,术后住院时间减少(4.18±1.09)d vs(5.08± 1.58)d,术后使用镇痛药和疼痛评分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随访时间为6~42个月,2组患者均未复发,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TAPP治疗腹股沟疝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无明显瘢痕等特点,是临床上可靠的治疗腹股沟疝选择之一。

  • 标签: 疝,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途径腹腔镜去顶减压术与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有关经途径与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对照研究,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对照研究,经途径组409例,经腹膜后途径组452例。Meta分析显示,经腹膜后途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MD=8.81,95%CI:3.79~13.82,P<0.01)、术中出血量(MD=4.89,95%CI:1.40~8.38,P<0.01)以及术后住院时间(MD=0.60,95%CI:0.24~0.96,P<0.01)均低于经途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时间(MD=-0.12,95%CI:-0.26~0.03,P=0.13)和并发症发生率(OR=1.47,95%CI:0.48~4.47,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经途径相比,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去顶减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和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因此,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有望成为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去顶减压术 单纯性肾囊肿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频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PDAP的患者资料。根据腹膜炎发生频率分为单发组(1年内仅发生1次PDAP)和频发组(1年内发生2次或2次以上PDAP)。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人口学资料,初次发生腹膜炎时患者的血压、透析龄、腹膜炎发生诱因等临床资料及实验室资料,以及治疗后患者的转归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PLR与频发性PDAP的关系,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LR对频发性PDAP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PDAP患者78例,男53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45.2岁。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总人年数为765.1人年,总腹膜炎发生率为0.10例次/人年。其中单发组53例,频发组25例。与单发组患者相比,频发组患者的透析龄更长,收缩压和PLR水平更高,体重指数和血尿酸水平更低,腹膜透出液耐药菌生长比例更高(均P<0.05)。频发组患者最终因腹膜炎无效拔管率高达44.0%(11/25),明显高于单发组[15.1%(8/5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高PLR水平是频发性PDAP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OR=1.006,95%CI 1.002~1.010,P=0.003),且ROC分析PLR预测频发性PDAP的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 0.663~0.904,P<0.001)。结论高PLR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频发性PDAP的独立相关因素,可作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频发性PDAP的潜在预测标志物。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血小板 淋巴细胞 频发性
  • 简介:摘要腹膜种植转移是胃癌常见远处转移方式。作为胃癌终末期事件,发生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往往已经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即使行外科手术切除,远期预后仍不理想。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腹腔化疗、腹腔热灌注化疗等临床诊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在多学科诊疗模式及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策略的支持下,一部分已经发生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获得了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考虑到近年胃癌腹膜转移治疗领域的进展,本文拟结合目前临床证据,对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包括腹膜转移的影像学诊断、腹腔镜检查、腹膜转移的评估以及综合诊疗方案进行讨论。

  • 标签: 胃肿瘤 腹膜转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降低首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纳入2006—2016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置管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入组患者按照置管时间分为4组:CQI前2006—2007年置管患者(A组),CQI后Ⅰ期2008—2010年置管患者(B组),CQI后Ⅱ期2011—2013年置管患者(C组),CQI后Ⅲ期2014—2016年置管患者(D组)。运用设计、实施、检验和应用(PDCA)四步法,改进首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处理和预防流程。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或随访至期间退出腹膜透析。采用Poisson检验比较CQI前后的腹膜炎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 383例透患者,其中A组、B组、C组、D组分别为346例、850例、688例、499例。患者年龄(47.1±15.8)岁,男性1 409例(59.1%),糖尿病肾病者510例(21.4%),随访(10.9±2.8)个月。与A组相比,C组(CQI Ⅱ期)首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总体发生率下降(0.156次/患者年比0.234次/患者年,P=0.020);亚组分析显示,CQI后各期首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发生率均下降(0.052、0.049、0.054次/患者年比0.104次/患者年,均P<0.05);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率曾一过性上升,经进一步改进后亦有所下降(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CQI与首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的发生率独立相关(HR=0.526,95%CI 0.349~0.792,P=0.002)。结论应用CQI能有效降低腹膜透析首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的发生率。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质量改进
  • 作者: 米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4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4期
  • 机构:航空总医院,北京 100076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膜淋巴结切除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初步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2年10月份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共60例为项目对象,随机选为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经腹腔手术治疗以及观察组(30例)实施腹腔镜下腹膜淋巴结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以及放疗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以及手术到放疗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腹腔镜下腹膜淋巴结切除术可以缩短手术的时间、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和术后的恢复,同时还可以提高主动脉淋巴结的切除的效果。

  • 标签: 腹腔镜;腹膜外淋巴结切除术;晚期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单孔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经腹膜途径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2—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需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和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体质指数(BMI)18.5~30.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1~3分;能配合完成方案规定的访视和相关检查,自愿参加临床试验,本人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肿瘤指标符合以下手术指征之一,前列腺癌分期≤T2b期,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 ng/ml,Gleason评分≤ 7分;肾肿瘤分期为T1期,单发,肿瘤最大径≤4 cm;肾上腺肿瘤直径≤7 cm,如为无功能性肾上腺腺瘤,肿瘤直径≥3 cm。排除标准:存在其他恶性肿瘤或既往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且研究者认为不适合纳入本研究者;既往接受过同类型泌尿系统外科手术治疗,且研究者评估不适合参与本研究者;入组前3个月内或计划在试验期间进行其他大型手术治疗者,或无法从任何此类手术并发症中恢复者;梅毒、乙肝、HIV感染及携带者;长期服用抗凝药或有血液系统疾病;试验期间无法有效避孕,或其他研究者认为不宜参加本试验的情况。国产单孔机器人手术系统由包含高清显示器的远程控制台、手术设备台车、容纳蛇形机械臂的手术执行系统和可弯蛇形机械臂4个部分组成。所有术式均采用经腹膜入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取平卧位,脐下做约3 cm纵行切口,切开直肌前鞘,分离腹膜外间隙,置入操作鞘,于右麦氏点与脐之间放置12 mm套管作为辅助孔。肾部分切除术和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患者取侧卧位,腋中线髂嵴上2 cm做约3 cm切口为主操作孔,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至腹膜后腔,于腋前线髂前上棘水平处放置12 mm套管作为辅助孔。连接各机械臂后操作,操作结束后,经辅助孔放置引流管1根,标本装袋取出,依次关闭切口。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PSA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术后病理结果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例患者,其中前列腺癌6例,肾肿瘤8例,肾上腺肿瘤3例。男9例,女8例。平均年龄(56.7±14.6)岁。BMI(23.3±3.4)kg/m2。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放手术。3种术式总体平均手术时间(206.9±50.1)min;平均主刀医生操作时间(136.5±51.1)min;平均出血量(21.0±9.2)ml;平均切口大小(3.5±0.5)cm,均增加1个12 mm辅助通道,术中未再增加手术操作孔;平均住院时间(8.1±2.7)d。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244.6±35.1)min,平均主刀医生操作时间(184.0±39.0)min,平均出血量(36.6±23.6)ml,术后病理检查2例切缘阳性,手术前后PSA分别为(9.1±3.1)ng/ml和(0.02±0.0015)ng/ml。肾部分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89.6±49.4)min,平均主刀医生操作时间(115.0±39.7)min,平均出血量(12.7±8.3)ml,平均热缺血时间(23.1±10.8)min,患者手术前后eGFR分别为(110.7±18.7)ml/min和(119.1±23.4)m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1)。肾上腺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77.6±26.9)min,平均主刀医生操作时间(99.0±20.4)min,平均出血量(11.6±6.2)ml。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Clavien-Dindo≥3级并发症。结论采用国产单孔机器人手术系统可经腹膜途径安全有效地施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和肾上腺切除术。

  • 标签: 机器人手术 单孔腹腔镜 前列腺癌 肾肿瘤 肾上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的微创新方法——头侧入路的内镜下全腹膜疝修补术(TE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患者2例,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1例,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中医院患者2例,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患者1例,共6例接受头侧入路的TEA手术的原发性脐疝患者的临床资料。阐述手术操作流程及技术细节,分析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6例患者术中均成功分离中上腹膜空间并置入大张网片加强修复脐疝缺损,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4 min(120~240 min)。术后伤口疼痛较轻,且术后第1天平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2分(2~3分)。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2 d(2~3 d)。术后1例出现脐部少量血清肿,观察后自愈,未影响手术效果。术后随访时间6~15周,未发现复发患者。结论头侧入路的TEA术式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治疗中线原发性腹壁疝的一个选择,同时也是对TEA术式的一个补充。此术式扩大了TEA技术的适应证,避免了腹腔内置片修补术的弊端,值得向经验丰富的腔镜疝外科医师有限度推广。

  • 标签: 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内镜下疝修补术 原发性腹壁疝 脐疝 头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分离双钩套扎针辅助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腹膜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均采用水分离双钩套扎针辅助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腹膜结扎术进行治疗,记录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者。单侧疝手术时间(14.9±2.2)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9.9±2.6)min,术中出血量(6.2±1.1)ml,术后住院时间(3.1±0.7)d。随访12个月,2例患儿出现阴囊肿胀,无输精管/睾丸血管损伤、无皮下积液、肠梗阻、肠粘连及切口感染发生,均未发生睾丸萎缩或医源性隐睾并发症,无复发病例。结论应用水分离双钩套扎针辅助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腹膜结扎术对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治疗,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值得选择的一种术式。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水分离双钩套扎针 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腹膜外结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12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机器人关闭盆底腹膜会阴联合切除术和机器人会阴联合切除术两种术式,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器人关闭盆底腹膜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可以明显减少术后会阴相关并发症发生,在临床中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