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开放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老年完全性阴囊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完全性阴囊疝患者资料,分为开放TEP组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血清肿、阴囊积血、尿潴留、术后疼痛、术后谵妄、心肺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评价2组术式的疗效。结果开放TEP组和TAPP组手术时间[(46.5±10.7)min vs(56.7±10.0)min]、住院费用[(8200.5±1599.7)元vs(12 031.7±735.6)元]、术后谵妄(0 vs 8.3%)及心肺并发症(0 vs 10.4%)分别比较,开放TEP组显著优于TA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出血量、血清肿、阴囊积血、尿潴留、术后疼痛、术后复发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TEP术程时间短、费用较低,安全性可靠,效果肯定,可作为老年完全性阴囊疝的一种合理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入住南京市栖霞区医院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32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TAPP及TEP组,各160例。比较2组手术时长及临床效果、出现并发症和复发的概率、心理状态。结果TAPP组与TEP组双侧疝手术时长、单侧疝手术时长、疼痛持续时长、肛门排气时间无差异,但TAPP组住院时长短于TEP组(P<0.05);TAPP组和TEP组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EP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TAPP组(P<0.05)。结论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过程中,腹腔镜TAPP及TEP术式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展的95例经脐单孔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SILS-TEP)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技巧。结果95例SILS-TEP手术,2例中转为常规三孔TAPP手术。单侧手术时间(66.74±10.95)min。术后发生血清肿3例,脐部切口感染2例,无阴囊血肿、慢性疼痛、补片感染和脐部切口疝,随访期间无复发。主要技巧包括:对常规单孔Port进行改良/造和带吸引电钩有助操作;脐下缘弧形切口有利于隐匿瘢痕;左右手交叉操作;疝囊用电钩分离或分离钳接电后分离。结论熟练掌握单孔条件下的手术技巧及规范操作的TEP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膜解剖理念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方医院和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腹股沟疝患者311例,按手术方式分标准TEP组(169例)和膜解剖TEP组(142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腹壁下血管损伤、膀胱表面血管损伤、生殖血管损伤、输精管损伤、腹膜破损和术后疝复发情况。结果与标准TEP组比较,膜解剖TEP组的腹壁下血管损伤少,膀胱表面血管损伤少,腹膜破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殖血管损伤、输精管损伤和术后疝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膜解剖理念在TEP中的应用,对减少术中血管损伤和腹膜破损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造口旁疝修补术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0月东北国际医院收治的1例74岁男性开腹直肠癌术后造口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造口旁疝修补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包括手术时间、腹膜分离时间、穿刺套管使用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出院时间、住院费用。(2)随访情况:随访时间、患者进食及肛门排气排便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疝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1月。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患者成功行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造口旁疝修补术。手术时间为240 min,腹膜分离时间为115 min,术中使用3个穿刺套管,术中出血量为20 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12 h,术后48 h出院,住院费用为21 148元。(2)随访情况:患者完成术后1个月随访,进食及肛门排气排便正常,造瘘口处无疼痛,套管口无感染。复查全腹部CT未见疝复发。结论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造口旁疝修补术安全、有效,短期疗效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的效果。方法抽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8例符合条件的原发性腹壁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接受TEP治疗,对照组接受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评估两组疗效,记录围术期指标,比较两组并发症,包括神经痛、尿储留、肠梗阻、切口感染;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补片放置时间及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医疗费用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结论TEP与TAPP均对原发性腹壁疝的治疗有一定价值,疗效确切,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风均险低,而TEP可缩短术中补片放置时间及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术中预防性放置负压引流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1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成人腹股沟疝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接受TEP术中未预防性放置负压引流管,研究组接受TEP术中预防性放置负压引流管。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没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都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考虑到大多数血清肿不需要临床干预以及腹膜自身强大的吸收能力,预防性放置负压引流管不需要做常规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肠癌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R)腹膜外结肠造口与腹膜内结肠造口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确定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最为合适的造口方式。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2008年10月至2020年3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比较LAPR腹膜外造口与腹膜内造口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研究,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文献,非随机对照研究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评价文献质量,评分>5分的研究纳入Meta分析,随机对照研究采用Jadad量表评估。提取文献基本信息及相关结局指标,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其中9篇临床对照研究,5篇随机对照研究,共计1 210例患者。其中腹膜外造口组594例,腹膜内造口组6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腹腔镜腹膜内造口相比,腹腔镜腹膜外造口组造口旁疝发生率(OR=0.14,95%CI:0.08~0.25;P<0.00001),造口脱垂发生率(OR=0.15,95%CI:0.06~0.37;P<0.0001),造口回缩发生率(OR=0.24,95%CI:0.09~0.63;P=0.004)均明显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MD=-0.82,95%CI:-0.97~-0.68;P<0.00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MD=-0.71,95%CI:-0.88~-0.54;P<0.00001),更容易获得排便感(OR=9.67,95%CI:4.40~21.23;P<0.00001),但造口水肿发生率明显升高(OR=1.81,95%CI:1.13~2.92;P=0.01),而两组造口狭窄发生率(OR=0.62,95%CI:0.25~1.50;P=0.29)、造口感染发生率(OR=0.57,95%CI:0.29~1.12;P=0.10)以及造口时间(MD=-0.94,95%CI:-5.69~3.81;P=0.7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PR腹膜外造口能明显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更容易获得排便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直肠癌LAPR永久性结肠造口首选腹膜外造口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的窗帘化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行TAPP手术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其中双侧疝患者15例,共75侧疝。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7侧,未行腹膜窗帘化;试验组38侧,行腹膜窗帘化。结果60例患者均行标准TAPP手术。全组患者手术时间70(50~120)min、术中出血量2(1~3)ml、术后住院时间5(2~7)d、无术中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3分。本组患者均完成1个月至2年随访,无复发、感染的病例,随访期内发生并发症6侧(8%),均为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结论腹膜的窗帘化在TAPP中可明显易于补片展平及腹膜的关闭缝合,减少腹膜的破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腹股沟疝的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放置腹膜前引流对术后血肿及血清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单侧腹股沟疝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TAPP手术。试验组放置腹膜前引流管,对照组不放置引流管。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2组患者术后血肿及血清肿发生率差异。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手术及随访。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疝位置、疝分型、手术时间、住院花费、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后发热发生率、急性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和3个月血清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1年随访均观察到1例复发的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2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的病例。结论TAPP中,放置腹膜前引流管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血肿和血清肿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感染和复发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治疗壶腹周围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壶腹周围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LPD组(22例)及OPD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及术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LPD组手术时间[(665±213)min]长于OPD组[(447±2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56,P=0.001);TLPD组术中出血量[100 ml(50~325 ml)]少于OPD组[300 ml(100~5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0,P=0.026)。TLPD组与OPD组术中输血者比例、淋巴结清扫数量、切除肿瘤长径、术后禁饮食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LPD与OPD治疗壶腹周围肿瘤临床近期疗效相近,TLPD手术时间较OPD长,但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
简介:摘要腹外疝主要包括腹股沟疝、腹壁疝等,无张力修补术是成人腹外疝的主要治疗手术方式。sublay技术是腹外疝修补的理想技术,其将补片置于肌后、腹膜前间隙,修补可靠,疝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补片不与腹腔脏器接触,可避免术后腹腔粘连等补片相关并发症发生。近年来,随着腹外疝修补理念的不断更新,疝与腹壁外科专家更倾向将腹壁问题留在腹壁层次解决。因此,sublay技术备受疝外科医师重视。基于sublay技术的各种新技术、新手术方式层出不穷,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开放、腹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腹外疝修补术中。笔者总结sublay技术在腹股沟疝和腹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介绍应用sublay技术治疗腹股沟疝和腹壁疝的经典手术和新手术,旨在推进腹外疝的规范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术中应用纱块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7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行TAPP治疗的腹股沟疝136例。根据手术器械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纱块游离组(36例)和直接游离组(100例)。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游离腹膜前间隙所花费的时间、出血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术中腹膜破损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36例患者术后通过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1年均未复发。纱块游离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短于直接游离组[(18.97±2.86)min vs(24.84±4.25)min],出血量少于直接游离组[(6.29±2.82)ml vs(8.94±4.17)ml],腹膜破裂发生率低于直接游离组[3.03%(3/36)vs 25.00%(25/100)],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181,P=0.027;t=-4.212,P=0.001;χ2=4.497,P=0.034)。结论TAPP术中应用钳夹纱块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腹膜破损的发生率也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重建在腹腔镜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Miles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胃肠中心实施的88例腹腔镜Miles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造口方式分为观察组(腹膜外造口组40例)和对照组(腹膜内造口组48例)。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造口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发生并发症共17例,对照组发生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2,P=0.376);术后6个月,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1,P=0.47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发生并发症3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1,P=0.003)。观察组未发生造口旁疝,对照组有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2,P=0.034)。术后12个月,观察组造口控制排便能力优良率为70%,对照组为38%(P=0.001)。结论腹腔镜Miles术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重建安全可行,并发症少,造口排便功能优于腹膜内造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脉钙化评分(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 score,AACS)与腹膜透析患者心脑血管预后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规律腹透治疗的患者。采用腹部侧位X线摄片评估所有入选者腹主动脉钙化程度,并根据Kauppila评分系统行AACS评分。根据AACS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无钙化组(AACS=0)、轻中度钙化组(0<AACS≤4)和重度钙化组(4<AACS≤24)。随访终点时间为研究终止日期(2018年8月31日),或退出腹膜透析,或患者死亡。采用竞争风险模型分析AACS与腹膜透析患者心脑血管预后的关系。结果共292例腹膜透析患者入选本研究,男性160例(54.8%),年龄(57.1±15.2)岁,中位腹膜透析龄28.4(12.0,57.8)月,中位AACS 2.0(0.0,6.0)分。无钙化组125例,轻中度钙化组72例,重度钙化组95例。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1,95%CI 1.057~1.106,P<0.001)、腹膜透析龄(OR=1.012,95%CI 1.004~1.019,P=0.003)、合并糖尿病(OR=2.554,95%CI 1.415~4.609,P=0.002)和有心脑血管疾病(CVD)(OR=1.919,95%CI 1.108~3.325,P=0.020)是AACS的独立相关因素。随访期间共有65例患者发生CVD事件,50例CVD相关死亡。与无钙化组相比,轻中度及重度钙化组患者中CVD事件累积发生率和累积病死率显著升高(分别Gray=27.81,P<0.001;Gray=20.91,P<0.001)。AACS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CVD事件(轻中度钙化组比无钙化组:SHR=2.823,95% CI 1.333~5.970,P=0.007;重度钙化组比无钙化组:SHR=3.063,95%CI 1.460~6.430,P=0.003)和CVD相关死亡(SHR=2.590,95%CI 1.132~5.920,P=0.024)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年龄、腹膜透析龄、合并糖尿病及有心脑血管疾病是腹膜透析患者AACS升高的独立相关因素,AACS可预测腹膜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和心脑血管死亡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AAC)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相关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采用腰椎侧位X线片评估患者AAC情况,并进行半定量评分。根据患者是否检出AAC分为AAC组与非AAC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及各项临床指标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各参数与AAC评分的相关性,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AAC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25(OH)D3预测AAC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共16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AAC组92例(56.8%),非AAC组70例(43.2%);AAC组患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非AAC组[(13.79±0.48)ng/ml比(19.86±0.82)ng/ml,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3、血镁、血清白蛋白水平与AAC评分呈负相关(r=-0.623,P<0.01;r=-0.608,P=0.018;r=-0.596,P=0.024),血磷、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素水平与AAC评分呈正相关(r=0.564,P=0.034;r=0.614,P=0.012;r=0.586,P=0.03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磷及低25(OH)D3水平、低血镁为AAC发生的危险因素。25(OH)D3预测AAC的最佳截值是14.77 ng/ml,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73.2%。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AAC发生率高,AAC与25(OH)D3水平呈负相关,低25(OH)D3水平是AAC的危险因素,25(OH)D3可以作为预测AAC发生的敏感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局麻下开放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股疝对比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收治40例股疝患者,对其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腔镜组与开放组,腔镜组22例(55%),均采用TAPP手术治疗;开放组18例(45%),均采用开放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离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局部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腔镜组与开放组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离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与麻醉方式有关。2组均未出现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局部疼痛较轻,未发生慢性顽固性疼痛。术后随访6~18个月,2组均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技术成熟的术者对于股疝的手术,TAPP与局麻开放式腹膜前疝修补术无明显差异,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术前评估及术者手术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