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直肠癌患者的治疗目标是在保证手术根治性的基础上,更好地保护器官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围手术期放化疗在降低患者局部复发率和提高远期生存率方面,已获得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但从器官功能保护的角度来看,围手术期放化疗对患者的器官功能保护利弊共存。一方面,术前放化疗后肿瘤明显降期、降级或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若选择局部切除或严密随访的等待观察治疗策略,则能最大程度保全器官功能;而另一方面,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可加重排粪、排尿及性功能障碍。术前准确判断是否病理完全缓解,是选择治疗方式的关键。需要清醒意识到,保留器官不等同于保护器官功能。对于需要进行围手术期放化疗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优化治疗手段。术前进行充分器官功能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术中注意重要组织器官和神经的保护,提高手术质量;术后积极随访并尽早开展器官功能锻炼,以减少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角膜保护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与平衡盐溶液(BSS)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微创玻璃体手术中对角膜上皮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微创玻璃体手术的PDR患者50例5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HPMC组和BSS组,每组25眼,所有术眼均接受非接触广角镜下三通道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根据分组不同分别滴加质量分数2%HPMC和BSS保持眼表湿润。记录是否联合白内障手术、手术时间、2%HPMC或BSS应用次数和术前及术毕角膜上皮水肿分级。术后共随访1个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3 d、10 d和1个月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结果HPMC组平均点眼(5.00±1.56)次,明显少于BSS组的(50.56±17.0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71,P<0.01)。术毕HPMC组角膜水肿评分为1.0(1.0,1.0)分,低于BSS组的2.0(2.0,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09,P<0.01)。各组内术后1 d、3 d、10 d、1个月术眼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PMC组:χ2=36.040,P<0.01;BSS组:χ2=50.892,P<0.01),术后1、3、10 d时HPMC组术眼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均低于相应时间点B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3 d、10 d、1个月HPMC组术眼BUT值分别为(6.15±2.20)、(6.95±2.46)、(6.16±2.11)和(5.81±2.92)s,BSS组分别为(3.89±1.87)、(5.32±2.59)、(5.01±2.12)和(4.97±2.10)s,术后不同时间点2个组间BUT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5.240,P<0.05;F时间=2.846,P<0.05)。BSS组术前SⅠt值为(12.24±5.55)mm,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的(9.96±4.5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3,P=0.001);BSS组术后OSDI评分为(51.00±12.04)分,明显高于术前的(47.89±10.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1,P<0.05)。结论与BSS相比,PDR微创玻璃体手术中采用2%HPMC对PDR微创玻璃体手术中角膜上皮的保护效果更佳,并且可减少术中使用频率、缩短PDR术眼术后眼表组织的修复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力绷带与输液保护罩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5月该科住院的婴幼儿10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手背位置给予留置针穿刺成功、康惠尔透明贴予以保护后,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针对患儿留置部位进行合理固定,观察组采用输液保护罩进行固定,两组固定原则为安全、耐用,均不采用其他材料协助固定。比较两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24 h,48 h,72 h内的留置针固定效果,留置期间弹力绷带与输液保护罩松解次数及花费的时间,留置期间出现的并发症。结果①观察组平均留置时间长长于对照组留置时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7,P=0.082)。②两组比较,总体固定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两组比较,对照组松解花费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14,P=0.000)。④两组比较,观察组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14,P=0.043)。结论两种固定方式固定留置针效果良好,均有关并发症发生,医用保护罩易于护理人员有效评估,减轻护理工作量,但应用部位有限。护理人员在婴幼儿临床留置针固定过程中,可结合患儿具体位置选择合理的固定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及间歇正压通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太和县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0,术中行肺保护性通气)和对照组(n=40,术中行间歇性正压通气)。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吸量(FEV1)及用力呼吸峰值流速(PEF)],记录2组肺中心静脉压(CVP)、呼吸频率及顺应性,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FVC、FEV1及P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FVC、FEV1及PEF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气腹前(T0)、气腹后1 h(T1)及手术结束时(T2)CVP和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和T2时肺顺应性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7例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对照组术后16例,发生率为40.00%,2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较间歇正压通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能显著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保护肺功能,改善患者肺顺应性。
简介:摘要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和青光眼可引起视神经退行性改变,进而导致视力显著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通过对哺乳动物视神经损伤模型的研究发现,视神经损伤涉及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过程。研究人员对视神经损伤的相关机理和调控信号通路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且在对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新型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以及天然提取物等方面进行了视神经损伤的保护研究。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70家族的成员葡萄糖调节蛋白75以及人体视网膜中自然分泌的褪黑素可能在RGC凋亡调控中起重要作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能通过直接激活内在的G-CSF受体和下游信号通路而起到保护RGC的作用。另外,基因治疗因具有很高的靶向性,有望成为视神经损伤后修复和再生的有效疗法。脂肪干细胞移植能够抵抗大鼠模型中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此外,枸杞多糖可以延迟轴突的继发变性,可能成为延缓视神经损伤继发性变性有前景的天然提取物。本文将对视神经损伤的相关机制、调控及保护途径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婴儿安全睡眠保护策略的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总结,为临床循证决策及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婴儿/新生儿”“死亡/婴儿猝死综合征”“睡眠保护策略/安全睡眠/睡眠”和“Infant Death/Sudden Unexpected Infant Death/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leep protecting program/Sleep safety/Sleeping environment”为关键词,系统检索美国国立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英国国家卫生与照护优化研究所、苏格兰校际间指南网、国际指南协作网、UptoDat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截至2020年3月发表的关于婴儿睡眠安全保护策略的文献。纳入标准为以0~1岁的婴儿为研究对象,以婴儿安全睡眠保护策略或护理为主题的指南、证据总结及系统综述,并可获取全文。排除标准包括重复收录、直接翻译的文献及指南的摘要、讨论稿、指南草案、解读、节选等。采用欧洲指南研究与评估工具(AGREE Ⅱ)和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 Ⅱ)对筛选的文献进行比较和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来自UptoDate的证据总结1篇,指南3篇,系统综述8篇。AGREE Ⅱ质量评价结果显示,3篇指南整体质量较好,其中推荐等级为“A”的有1篇,等级为“B”的有2篇;AMSTAR Ⅱ质量评价显示,系统综述的质量除1篇文献外,内容均较为完善。最终形成证据总结39条,包括评估、计划、实施、健康教育(孕产妇、父母及其他婴儿照护者)、评价及组织与政策6个方面。结论婴儿安全睡眠保护的证据总结,为制定婴儿安全睡眠护理规范,开展科学、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证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