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资本市场在一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甩而投资保护程度是影响与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投资保护机制已由最初单纯对法律保护的强调,发展为对多种机制的综合开发利用,其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投资保护机制实施效果的最大障碍。我国资本市场投资保护体系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起来的,当前投资保护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立法与监管的核心价值取向,

  • 标签: 投资者保护机制 上市公司会计 信息不对称问题 资本市场 中国 综合开发利用
  • 简介:本文以投资的利益保护为研究对象,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和层次分析法(AHp)来评价、分析企业的投资利益保护现状。在选取典型因素、明确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之上,通过ISM划分指标层级,利用AHP赋以指标权重,最终得到一套度量投资利益保护程度的评价体系和分析方法,旨在为企业评价投资利益保护程度提供一种思路,并为进一步解决投资利益保护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投资者利益保护 解释结构模型 层次分析法
  • 简介:政府财务报告目标是构建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导向性问题,决定了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构建中一系列的技术性选择。政府财务报告使用及其信息需求则是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识别政府财务报告使用及其信息需求是构建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重要环节。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甄别背后的制度环境因素,探讨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使用构成及其可能的信息需求,以期对构建我国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政府财务报告 使用者 信息需求 政府会计
  • 简介:传统资产定价理论的假设在投资实践当中难以有效运用,存在很多资产定价模型所无法解释的金融异象。基于投资情绪的行为资产定价理论一直是解释金融市场异象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从投资情绪的角度去研究资产定价理论是非常有意义的。文章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构建了基于异质情绪的资产定价模型,提出了加强投资情绪理论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相结合,与非线性资产定价研究模式相结合,考虑政策、文化因素的资产定价研究模式。

  • 标签: 资产定价理论 投资者情绪 市场微观结构 马尔可夫区制转换模型 股票市场
  • 简介:近年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表现出明显的定向增发股权再融资偏好。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2006—2012年间实施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投资情绪、利益输送的角度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选择方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投资情绪越低迷,公开增发利益输送效应越小,定向增发利益输送效应越大,上市公司更偏好定向增发融资;反之,则上市公司更偏好公开增发融资。因此,在中国股票市场"熊市"经历的时间要比"牛市"长得多,即投资在大多数时间段处于情绪低迷状态的因素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转向定向增发融资是基于大股东实现利益输送的理性选择。研究结论对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有效发挥中国股票市场的资金融通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定向增发融资 再融资偏好 投资者情绪 利益输送 公开增发融资 股权再融资方式
  • 简介: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时间窗口分析模型,利用我国境内房地产上市公司在20个城市购置的205宗土地作为样本,设置前向与后向共八个事件窗口,定量考察土地市场价格信号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土地市场与股票市场是两个高度关联的市场,两个市场之间存在信号传递作用,短期内具有正向冲击效应,地价信号在土地出让后能够在短期内影响股票收益率,形成对股票价格的短期冲击效应;土地出让价格信号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不对称性,地价信号对于股票收益率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土地成交之后,股票市场对于土地竞拍以前的信息没有明显响应;土地市场所发现的价格信号是关联市场价格波动的信号源,改变竞价人的预期是市场稳定的关键。

  • 标签: 城市土地市场 地价信号 股票收益率 房地产市场 土地出让价格 中国城镇化
  • 简介:机构投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在学界和业界是关注度很高的重要话题。国外的相关研究在严格区分机构投资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机构投资的治理动机、治理机制和治理后果,相比之下国内相关文献则着重于对治理后果的研究,而对机构投资的类型及其治理动机和治理机制缺乏深入有效的分析。基于以上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和评述,构建了机构投资参与公司治理的研究框架。

  • 标签: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治理动机 治理机制 治理后果
  • 简介:本文以我国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首先考察了管理自信对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管理自信程度与企业会计稳健性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刻画不同自信程度对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差异,将管理自信分为自信不足、适度自信与过度自信三个类型,发现自信不足与企业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但适度自信管理会提升企业会计稳健性,而过度自信管理会降低企业会计稳健性;进一步检验发现,管理自信程度与企业会计稳健性呈倒U形关系。其次检验了2010年我国开始实施的融资融券制度对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发现引入融资融券制度后,与控制组样本相比,处理组样本企业提高了会计稳健性;在此基础上将管理自信与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置于融资融券背景下,研究发现管理自信与企业会计稳健性的负相关关系仅存在于非融资融券样本组。这些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具有显著的公司外部治理效应,这对于证券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及其投资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融资融券 管理者自信 会计信息 稳健性
  • 简介:已有研究对分析师预测分歧如何影响公司价值的实证证据存在矛盾。本文将分析师预测分歧与投资认知提升公司价值的投资认知效应结合起来,发现分析师预测分歧通过调节投资认知效应对公司价值产生的负向影响主要体现信息不对称的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中体现明显,并会受到较低信息不确定水平的制约;负向调节作用受到抑制的N时,分析师预测分歧对投资认知效应的正向调节作用体现出来,这符合公司特有风险的作用机制;当投资难以对企业未来做出准确预期的情况下,分析师预测分歧对认知效应的负向调节,可能导致投资认知对公司价值的正向影响变为负向,与Miller的异质信念效应相符。

  • 标签: 预测分歧 投资者认知 信息不对称 公司价值
  • 简介:从实施效果来看,我国资本市场中的"ST警示——退市"制度并不理想。据统计,1998至-2010年十余年来,两市共有452只股票被冠以ST警示标识,仅68只股票退出了深沪两市A股市场,不到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的5%。这无疑加大了投资的机会主义倾向和市场的炒作气氛,扭曲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 标签: 投资者保护 资本市场 制度 ST 资源配置效率 2010年
  • 简介:近年来,随着铁路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企业间的资产重组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规模迅速扩张,集团规模大量涌现,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的相对弱化和滞后,其突出表现是财务管理虚化,资金管理松散,监督考核薄弱,和管理方式不够完善,使用效率低,这些与铁路跨越式发展非常不适应。

  • 标签: 铁路运输企业 企业领导 中国 资金管理 会计责任 财务管理
  • 简介:本文研究了交易的关注行为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机制。通过控制了公司基本面的因素基础上,分别从最终量(股票价格)和变化量(价格差)两个角度,建立了影响模型,实证发现,无论是最终量还是变化量,当期的关注度产生的正向响应都是强于滞后一期产生的反向影响;进一步用格兰杰因果分析了两的关系,发现互为双向格兰杰原因;通过脉冲响应了解相互之间作用的模式,发现关注度对价格短期内是反向波动的影响,长期会有正向的响应。

  • 标签: 百度指数 关注度 股票价格
  • 简介:中国证券市场的参与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分析师提供的增量信息是否充分的被普通投资吸收和消化,现有的文献并未清晰的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建立实证分析模型,首先验证2008-2012年A股上市公司分析师跟踪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百度搜索指数作为投资关注的代理变量,将普通投资关注作为调节变量加入模型,分析普通投资关注对上述关系的影响,依据机构持股比例分组进行回归分析,以期观察在机构投资不同时普通投资对分析师报告利用的效果。研究发现:中国证券分析师能提高股价的信息含量,而普通投资对上市公司的关注会降低股价的信息含量,同时,其无法有效的解读分析师报告;在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样本组中,普通投资对分析师报告股价同步性降低的效应要弱于机构持股比例较低组。上述发现不仅丰富了公司信息环境方面的文献,更揭示了普通投资的信息解读效应。

  • 标签: 分析师跟踪 投资者关注 股价同步性
  • 简介:本文实证研究了2001—2004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持股、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针对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制度背景下,现金股利政策的两种理论观点——"自由现金流假说"和"利益输送假说"以及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呈现的"恶意派现"现象,实证检验了我国机构投资是否能够发挥治理、监督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在2001—2004年间,机构投资持股公司的每股现金股利发放水平显著地高于非机构投资持股的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公司的机构投资的持股比例显著地高于不发放现金股利公司,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水平成为投资构建投资组合的重要标准;机构投资的持股比例不会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影响,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近年来出现的"恶意派现"现象,机构投资发挥了其监督治理职能,机构投资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发生"恶意派现"的可能性越小。

  • 标签: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股利政策
  • 简介:基于中国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的发展,文章从四个维度(机构持股集中度、投资期限、持股稳定性及机构的独立性)研究了机构投资的异质性与公司业绩的关系,通过联立方程控制内生性,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各类机构整体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其中,大机构投资比小机构投资发挥着更好的治理效应,其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关系更强,独立机构投资比非独立机构投资发挥着更好的治理效应,其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关系更强,长期机构投资比短期机构投资发挥着更好的治理效应,其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关系更强。从机构投资持股稳定性对公司业绩的动态关系研究得出,机构投资持股波动性越小公司业绩越好。这些结果说明,在中国证券市场上,长期、独立的大机构投资已经积极地参与了公司治理,提高了公司业绩。

  • 标签: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 公司业绩 2SLS
  • 简介:本文以我国2005—2010年在主板IPO的所有公司和2005年、2006年在中小板IPO的公司为样本,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考察我国IPO询价制度下机构投资报价策略。本文发现机构投资在IPO询价过程中倾向于在初步询价阶段压低报价,而在累计投标询价阶段以价格区间上限报价,而机构投资执行这种报价策略的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IPO询价机制不能有效激励机构投资在询价过程中尽可能披露其私人信息。

  • 标签: IPO配售制度 询价机制 机构投资者 报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