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京味”文学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历史特质,而且具有超时空的发展潜质。在多重维度的比较视野下来审视“京味”文学,或许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它的某些本质问题以及它与相关问题的本质联系。

  • 标签: “京味” “京派” “海派” “中国味” “世界味”
  • 简介:<正>法律门前站着一个守门人,一个从乡下来到这儿的人要求进去,但是守门人说现在不能让他进去。乡下人想了一下问道:“那么以后能进去吗?”守门人说:“可能吧!但是现在不行!”因为通往法律的大门是敞开着的,而守门人又站到一旁去

  • 标签: 守门人 法律 大门 要求 问道 可能
  • 简介:《挪威的森林》是日奉作家村上春树的名作。夺论文认为,在这篇小说的登场人物身上,存在潜在的越境行为。这种越境行为既表现在时间上的自由回溯上,也表现在此岸和他界间的穿行上。在村上看来,死并不是生的对立面,是生的一部分。他界是生与死的复合体。在与现世不能达成和谐的直子的身上,体现了一种明显的他界志向,当然,对他界的幢憬也就意味着对现世的放弃,村上直指人类现世生存状态的荒诞性。在《挪威的森林》里飘荡着浓浓的虚无和绝望,这正是我们现代人的真实处境。

  • 标签: 越境 他界 荒诞
  • 简介:吴绡(16157-1671),字素公,又字片霞,号冰仙,长洲(今苏州)人,琴棋书画无所不能。邹流琦《吴冰仙集小引》说:“(绡)兰心蕙质,雅善书史。……于一切琴棋弦管之艺,无不精绝。书法直通钟、王,尤善画,每经点缀,灵动如生。”这类夸赞之词,并非溢美,我们从吴绡留存的大量诗作中也能窥见一斑。

  • 标签: 《七夕》 诗作
  • 简介:庞德《比萨诗章》中的卡律布狄斯漩涡并非只是古希腊神话的诗歌变体,更是西方天文学的旋转宇宙论、物理学的虫洞旋转学说、基督教的地狱下行路径、欧美文学欲望传统和漩涡主义诗学铸就的跨学科结晶,同时建构了庞德熟知的相对论概念框架下的地狱空间穿越语境。据此诗人巧妙利用漩涡隐喻将监狱和地狱两种相对独立的宇宙连接一体,不仅应和了相对论"克尔虫洞"内外"事件视界"两类特殊的能层模型,而且揭示了西方现代灵魂欲壑难填的堕落根源,最终建构了基督教末世论的空间堕落之旅和地狱漩涡穿越的相对论诗学隐喻。

  • 标签: 庞德 《比萨诗章》 相对论 克尔虫洞 空间穿越 漩涡
  • 简介:陈宝琛是同光体闽派的代表,存诗七百余首,于近代诗坛非常有影响力。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有歌哭之调,亦有沉静之音,均呈现出一种大家气象。在陈宝琛的诗歌中,占比重较大的是歌哭之调,而歌哭之调中又属哀挽诗作最为动人。陈宝琛的衷挽诗作以衰障朋友为主题的居多,均为情感真挚、感慨深沉之作,具有穿透时空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 标签: 陈宝琛 衷挽 真诚
  • 简介:在《李尔王》中,国王既是正义的象征,又是法律的源泉,然而集土地与王权一身的英国国王在退位之际,内心最渴望的却是爱。无论是法律,还是正义,都必须以强力为基础和保障,但爱则必须摆脱强力或暴力的特征。法律与正义属于国家和社会范畴,而爱则存在于个体之间;法律必定以个体自我为起点和终点,爱却意味着自我否定和自我牺牲;法律和正义均以相互性为前提,爱则必须超越自我,必须打破相互性和因果性的逻辑,因此爱与法律和正义之间始终存在着若隐若现的张力。

  • 标签: 《李尔王》 法律 正义
  • 简介:本文探讨了莎剧《一报还一报》中法律希望对身体与欲望进行规范从而产生的冲突,而这一冲突最终以欲望——确切地说,是男性的欲望作为一种内在的、本质的生物特性因而不可抑制地胜出而告终。这也宣告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冲破政治力量的束缚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然而,在法律与欲望的交锋中,男性的性欲望被构建为自然的、生物的、毋庸置疑的,而女性的身体与欲望却成为了斗争的场所、手段与目的而被物化。随着莎翁作品走上神坛,上述性意识形态也在前意识层面成为毋庸置疑的生物特性及社会现实,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帮助延续着不平等的男女等级社会。只有解构被构建为普世的“人文主义精神”其背后的性别歧视,才能构建非男权的本位知识。

  • 标签: 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 法律女性主义 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