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序言17世纪至今,黑龙江流中游地区民族如何更替问题是东亚史上遗留下来的难题之一。围绕这一问题,在日本很久以来争论不休,至今尚无定论①。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将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期间的史料进行整体性的理解问题。本来应该将开始到现在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但是在此无夏多余力进行这项工作,故仅指出作为研究前提的如下两点。

  • 标签: 中游地区 18世纪 更替 民族 黑龙江 迁移
  • 简介:作为18世纪欧洲人中国知识重要来源的《中华帝国全志》一书,在介绍中国西南几个少数民族之际,事实上是将其所在地区定位为清朝的殖民地,并突出其与中央政府的紧张关系,强调汉人的轻蔑之心.耶稣会士的这种认识更通过地图的绘制而直接影响了18世纪一些欧洲制图家,甚至可能影响到当代西方学者对清朝国家性质的定位.本文分析了耶稣会士与中国人对西南地区政治属性认识差异产生的原因,认为西方学者的殖民地研究视角对于研究中国国家形成的历史有一定借鉴意义.

  • 标签: 西南少数民族 清朝殖民地 耶稣会士
  • 简介:近年来,不少明清经济史学者对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程度提出了新的评估,强调直至进入19世纪之前,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实并不逊于英国、西欧或世界其他任何地区。诸如R.BinWong(王国斌)的《ChinaTransformed:HistoricalChangeandtheLimitsofEuropeanExperience》(IthacaandLondon:ComellUniversityPress,1997)和KennethPomeranz(彭慕兰)的《TheGreatDivergence:China,Europe,andtheMakingoftheModemWorldEconomy》(PrincetonandOxford: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0),

  • 标签: 18世纪 中国 产权制度 经济变迁 社会冲突 经济发展程度
  • 简介:党的基层民主实践具有特定的规律性。本文选取最早试行党代会常任制乡镇——上海吕巷试点,进行分析演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民主政治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构成试点的宏观社会基础,为基层党代会常任制实践提供时空条件;经济发展需要、基层党建状况、上级组织倡导,形成直接动因,奠定基层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的现实条件;群众基础、策略基础和政策基础,保障了基层党代会常任制的可操作性,构成行为条件;区域联动、资源整合、主体信念内化,考量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的普适性,构筑深化条件。本文客观地指出了吕巷试点的困惑,对党代会常任制实践"一波三折"理论与政策根源做出分析,并展望基层民主的发展。

  • 标签: 党代会常任制 民主政治 乡镇
  • 简介:《清内阁蒙古堂档》是清代蒙古史研究的重要史料,2005年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共二十二卷(113册),一万二千五百多页,其中收入了不少清朝与厄鲁特蒙古关系的文书,史料价值极高,本文主要利用《清内阁蒙古堂档》中的满文档案,结合现存的官方数据,对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在1715年袭击哈密和1717年攻入西藏的历史背景进行描述,并且进一步探讨策妄阿拉布坦的意图和17、18世纪初清朝与准噶尔蒙古关系实际情况。

  • 标签: 蒙古史研究 准噶尔部 18世纪 清朝 内阁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简介:16-18世纪,日本从一个地方武士特权阶层和首都贵族主导的社会,变成了新兴商人和平民逐渐掌握权力的商业化社会。一部分以教授汉文为生的儒士,凭藉其文化优势占据了一定的社会地位,虽然有“颂华”和“贬华”腔调之分,但实质立场都是试图将儒学从中国背景中剥离。从而把中国古代圣人之“道”日本化。另一部分以中医谋生的儒士,在其医学研究中体现了清代学术的影响,比如新汉方考证派的兴起。总之,相比兰学对日本现代性影响被过分夸大,本文认为儒学影响了18世纪日本的走向。

  • 标签: 德川日本 儒学 兰学 颂华 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