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我国古代建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风格,成为世界建筑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明清时期的建筑,在唐、宋、元时期发展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潮。北京、承德等地的古代建筑,严格按照清廷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技术规定进行营建,习惯称为“官式建筑”。但由于地区和民族的不同,各地的建筑有相当大的差别。笔者调查了河南各地近三百座明清时期的木构建筑,发现这些建筑的地方特色尤为突出。其建筑手法和结构特征,与官式建筑差别很
简介:明代官修书中的《洪武北平图经志书》、《工部志》等均已亡佚;《永乐大典》曾辑《顺天府志》20卷,由于《大典》罹难,主修《光绪顺天府志》的缪荃孙从《大典》劫余中仅辑得其中的7-14卷。虽称《永乐顺天府志》,由于《大典》成书时“北京宫殿”尚未正式动工,因此,缪氏所辑虽失原书首尾,与“北京宫殿”的营建并无直接关系。其后,景泰朝所纂《寰宇通志》、天顺朝修《明一统志》,对皇城的记载均只寥寥数语;《弘治会典》不载皇城尺度;万历《顺天府志》无皇城相关著述。因此,现存明代官修书籍中明确记载皇城规制的著作实只万历朝所修《大明会典》一部。由于这一原因,清早期官修书籍对皇城的记载大多沿袭《万历会典》体例,直至中期才开始发生变化。本文即是明清两代官修书籍对皇城记载的承沿及其尺度关系的探讨。故本文大要为:1、本文所据明、清官修书籍及其版本;2、明、清官修书籍中的皇城记载与变化;3、几种不同皇城尺度的比较;4、从《万历会典》的记载与宣德朝的皇城拓展看明初皇城周长。
简介:为了调整改造“百年中英街”基本陈列,中英街历史博物馆专程到广东台山征集了三门与陈列所反映历史时期相关的火炮,加上原馆藏的一门在深圳东部沿海大梅沙出土的火炮,博物馆现有四门火炮。为了更好地保存、保护和修复这批火炮,对其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这四门火炮均为英国制造的火炮。由于馆藏大梅沙出土的这门火炮病变锈蚀具有典型性,为此,特别制定了一整套保护修复方案:采用机械去污和去离子水清洗、75%乙醇脱水干燥,再用2%ParaloidB72封护的方法实施了保护修复。修复结果表明,火炮恢复了原有的历史风貌,通体光滑无铸缝,整体性好,坚固紧实。从修复保护的结果还可以看出,所实施的保护修复方法是恰当和有效的。保护修复后的火炮陈列在“百年中英街”基本陈列中的“英国割占香港”部分,陈列及观赏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