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川南H地区长兴组已有多口井获气,属台地相沉积。开展的地震工作多为线距较宽的二维地震勘探,地质资料相对匮乏。近年来,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和有效勘探概念的提出,诸多地质问题逐渐暴露,地震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朝着更加精细的方向发展。本次研究从地震资料出发,地震与地质相结合,通过多种属性分析,从根本上分析地质(岩性)与地震资料的相关性,以此划分有利相带。利用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并结合多种地震属性综合预测储层的有利分布区域。

  • 标签: 长兴组 沉积相 地震相 台内滩相 相控储
  • 简介:得克萨斯州南部伊格尔福特(EagleFord)页岩是美国重要的新兴页岩油气区带。这里已完钻的油气井和已获批钻探的油气井,总数已达1510口以上。这个页岩油气区可以划分为三个带,下倾方向是勘探程度比较高的页岩气分布区,中间是湿气分布区,上倾方向是页岩油分布区,后两者的勘探程度比较低。油气区内,很多页岩气井的单井页岩气初始产量都在1700立方英尺/日以上,而很多页岩油井的单井页岩油初始产量也都在1000桶/日以上,在此经营的油气公司都在寻求优化钻井方案的最佳方法。

  • 标签: 页岩气 地震勘探 沉积体系 福特 3D 框架
  • 简介:为了模拟油藏的变形作用,我们研发出一种以地质力学为基础的构造恢复方法。该方法依据有限元法模拟岩体的物理状态,研究非均匀物质的性质、层面滑动以及断层的机械交互作用。为了论证该方法的意义,我们对沙箱模型中一条同沉积的铲状正断层的上盘(它是评价复合断块油藏的相似体)的变形作用和断层的发育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数字模拟结果,以便研究断裂作用发生的年代。数字模拟结果与物理模拟结果极为一致,由此,使我们在油藏演化及其变形作用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了研究压缩变形作用,我们还运用露头资料,将该方法应用于一个野外的褶皱实例。本文通过实例解析了怎样认识未发现的断层和裂缝、油藏的隔层、油气的运移路径以及油气的圈闭,怎样利用这些认识做出决策以及如何降低勘探风险。研究表明,与常用的几何法构造恢复技术(缺乏力学依据)相比,基于地质力学原理的恢复断块油藏和裂缝油藏的方法,在工业应用上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地质力学 构造恢复 断层 油气运移 油藏模型
  • 简介:滨海尼日利亚MerenE-01油藏(中中新世Agbada组)是由一个下前积的滨面层序构成,以一个较小的层序边界为界,上面为一个前积和退积的滨面层序所覆盖。呈现在岩心中的起伏交错层、滑塌单元沉积物以及浊积物表明,沉积发生在一个浪控三角洲的前缘。本文对八个海泛面作了对比,并对每个准层序作了等厚图、砂岩趋势图和泥岩趋势图。这项工作揭示出该油藏是一个以滨面斜坡以及有前积旋回和退积旋回史为特征的复杂的储层结构。在E-01油藏建立了三个不同的三维地质特征模型:一个是仅采用井资料的地质统计模型;一个是地质较为复杂的除井资料以外还采用了砂岩趋势图的岩相模型;一个是在地质上最复杂的除上述资料以外还采用了泥岩质量趋势图的层序地层学模型。根据砂岩的连续性以及砂岩与假定的注水井和生产井的连通性对这三个模型进行了分析。只有层序地层学模型通过海泛面泥岩产生的弯曲度预测出明显的纵向间隔化。对三个地质模型中的下倾扇模型进行水驱流体流动模拟,预测出这三种模型获得了相似的采收率,但从三个模型中所获得的未波及油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层序地层学模型识别出富含未波及油的准层序,其规模很大足以成为经济上加密钻井的远景区。全油田流体流动模拟历史拟合证实了层序地层学模型所预测的这两个储层间隔层和加密钻井的目的层。

  • 标签: 浪控三角洲 尼日利亚 连通性 流动单元 油藏特征 储集层
  • 简介:特伦普-格劳斯(Tremp—Graus)背驮式盆地(西班牙比利牛斯山南部)中的下中新统Montllobar组是在冲积平原上和曲流河体系中发育的一套沉积地层,它在PontdeMontanyana露头上有很好的出露。本文重点论述如何把常规研究方法(航空摄影嵌镶图、地层记录对比和古水流资料分析等)与数字露头模型的3D解释相结合,开展露头描述。识别出的构型单元(architecturalelements)包括侧向加积地层、河床沉积(曲流河、流槽[chute]和远端冲积扇)、漫滩席状砂(翼部[wings]和决口扇沉积)和泛滥平原细粒沉积(floodplainfines)。根据宽度(W)/厚度(T)比把河道化沉积地层划分为带状沉积[ribbons](W/T≤15)和狭窄席状沉积(narrowsheets)(W/T≤100)。砂泥比的变化(砂岩占比介于20%到90%以上)和曲流河床沉积内部结构的变化说明,在截弯取直(cutoff)过程的不同时间和相对于活跃河道的不同位置发生了牛轭湖沉积作用。建立了上部地层段的高分辨率3D岩相模型,包含了点坝及相关的河床沉积。然后利用代表点坝储层的岩石物理数据充填了这个模型。开展了基于注水开发策略的流体流动模拟。根据曲流河床沉积的极强内部非均质性确定了流动特征和死油分布。导致这种非均质性的因素很多,包括岩相变化、侧向加积沉积地层的倾斜层面、河床沉积的岩性、顺河曲向下游的粒度变细、侧向加积层面的方位因点坝扩展和旋转而产生的变化等。以砂岩为主的河床沉积砂体中的可动油得到了有效泄油。然而,有27%以上的可动油仍保留在侧向加积储层的最上部。

  • 标签: 流体流动模拟 模型对比 牛轭湖 露头 点坝 储层
  • 简介:俄刊报道:在俄罗斯伏尔加—乌拉尔油气省彼尔姆区别列兹尼古高原北部发现了30多个上弗兰—多昔碳酸盐岩生物礁块,其上沉积了维宪阶陆源层。分析了该区含油气沉积的岩性地层及岩石学特征,编制生物礁结构的沉积模型,预测储集岩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该区的上弗兰—多昔碳酸盐岩含油气组合的结构十分复杂,其中所含储集岩的数量不多,并受其在剖面中的位置及沉积聚集的水动力环境控制。

  • 标签: 储集岩 分布规律 油气沉积 圈闭 礁相 碳酸盐岩
  • 简介:据AAPGBull,2005年第4期报道:除加拿大以外,可看到所有产油国的30122个砂岩油藏和10481个碳酸盐岩油藏的平均孔隙度和深度的关系曲线。加拿大阿尔伯达单独有5534个砂岩油藏和2830个碳酸盐岩油藏图。文中所展示的平均孔渗关系曲线不包括加拿大的油藏,可以看到砂岩油藏和碳酸盐岩油藏的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讨论了控制储层特征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碳酸盐岩油藏 平均孔隙度 砂岩油藏 全球范围 渗透率 展望
  • 简介:页岩层段是石油公司和/或废物管理组织资助的很多研究计划和合作项目的重要内容。考虑到页岩层段可以成为油气藏的封盖层或者地下处置废料的岩层,其完整性(例如存在含水裂缝的可能性)是风险评估的一种关键因素。为了模拟其流变性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将观测到的碎屑贯入岩用作其力学演化的标志。法国东南部瓦孔申(瓦控申)盆地阿普第阶(Aptian)至阿尔必阶(Albian)的泥灰质层段是这次研究的基础。在比较特殊的露头中描述了与大规模碎屑贯入岩网络有关的块状浊积层系。根据现场数据可以确定有关的母岩层段(hostformation)存在早期破裂作用。砂子的贯入是一个早期事件,与块状砂体的沉积发生于同时。文中计算了古压实曲线,并恢复了从海底到大约500m埋深的沉积物孔隙度演化。在此基础上可以重建岩墙的原始形态。根据这一丰富可靠的数据集推导了各种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对泥灰质层段的特性进行了静态数值模拟,由此验证了非均质岩性、层状岩石几何形态或因突发性大规模砂质沉积所产生的负荷作用的可能影响。有关结果表明,在所涉及的状态下实际上有可能发生早期破裂作用。下一步要在动态条件下模拟某些水力裂缝的开启和充填过程。

  • 标签: 数值模拟 破裂作用 力学方法 沉积物 早期 灰质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些用于比较世界上所有产油国(除加拿大以外)的30122个硅质碎屑岩油藏和10481个碳酸盐岩油藏的平均孔隙度与深度关系曲线。然而,另外的曲线涉及到加拿大艾伯塔盆地的5534个硅质碎屑岩储集层和2830个碳酸盐岩储集层。文中还展示了非加拿大油藏的平均渗透率与平均孔隙度的关系,并叙述了砂岩和碳酸盐岩之间的主要相似点和不同点,同时讨论了关于每种岩性中控制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随着深度增加,中等和最大孔隙度稳定减小的趋势反映出因热暴露随深度增加而导致埋藏成岩孔隙度的损失。这些趋势与在较深埋藏期问砂岩和碳酸盐岩孔隙度在溶解作用下会普遍增加的说法似乎不一致。或许因为碳酸盐矿物发生了与石英相关的较剧烈的化学反应,并且导致较低的抗化学压实作用和相关的胶结作用的产生,所以在一个给定的埋藏深度处,碳酸盐岩储集层中的中等和最大孔隙度值都比较低。在所用的深度上,与碳酸盐岩比,相对少数的低孔隙度(0~8%)硅质碎屑岩储集层也许反映出在碳酸盐岩中裂缝发生的更为普遍,并反映出这些裂缝为促进低孔隙度岩石的经济产量起到的效果。总之,与砂岩储集层相比,对于一个给定的孔隙度,碳酸盐岩储集层不存在较低的渗透率,但是高孔隙度值和高渗透率值两者的比例特别低。所提供出来的数据可作为储集层质量分布的综合指南,在缺乏详细地质信息,例如埋藏和热情况下,它能够合理地预测钻至任何给定深度的探井的储层质量分布。

  • 标签: 硅屑岩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孔隙度 渗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