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们测试了利用数字、彩色航空正射影像以及空间与辐射测量分辨率的单视场全色卫星影像对意大利近来滑坡进行填图的概率,并更新了现有滑坡位移测量数据。2004年9月至2005年6月,在亚平宁山脉中部翁布里亚的90km。区域内降雨导致大量滑坡发生。通过对降雨记录分析发现,滑坡出现与降雨时间比较吻合,即滑坡多发生在潮湿的降水期。滑坡主要发生在农耕区,且形态细微、覆盖较好,因此识别个别滑坡并填图比较困难。尽管应用识别滑坡很困难,不使用立体可视化方法,仅采用航空和卫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共识别457个新滑坡并填图,单个滑坡面积(AL)在3.0×10^1与2.5×104m^2之间,滑坡总面积ALT为6.92×10^5m^2。为了鉴别滑坡,研究者采用空中摄影测量解译准则识别和制作滑坡图。结果表明,利用航空和卫星传感器获取的单视场高分辨率影像,能够绘制很难探测的滑坡地区滑坡图,其空间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可以满足需求。不同时相的航空影像(2005年3月)和卫星影像(2005年6月到7月)可提供分阶段滑坡信息,并可统计不同时间段内滑坡分布面积。与该地区先前存在的滑坡数量和大小信息相比,通过航空和卫星影像获取的滑坡信息更加完整。新绘制地图中滑坡数量比先前探测的数量多出145%,滑坡面积多出85%。在改进的滑坡填图中,2004-2005年滑坡多发季节滑坡滑动率φL=27.1mm/yr,比先前对同时期滑动率的评估值高30%。在亚平宁山脉中心地带,该滑坡滑动季节变化率远远高于长期地区侵蚀率。该滑动率的加速增加归因于农业行为导致边坡稳定性下降。
简介:长7致密油藏脆性指数的大小是该油组制定混合水压裂方案的重要依据。利用常规测井数据通过岩石力学参数测井解释软件对目标井段的动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进行计算,并结合长7储层岩样室内三轴岩石力学试验获得的静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建立了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动静态之间的关系;数据显示,该区静态杨氏模量小于动态值,大约是0.569倍;泊松比的静态与动态值相当,互有大小;相关系数均大于0.9。形成了一种长7致密油藏定量计算脆性指数的方法,室内岩样试验计算的和依测井数据解释的脆性指数大小比较接近,相差1.041倍,相关性较好。优选脆性指数较高的井层开展了现场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简介:1通过监测仪表数据的互相关测定泥石流的速度通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以有效地对泥石流进行监测。以一定的间隔把一组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急流区,是一种获得泥石流前缘平均速度的常用方法。除此以外,这些传感器也能被用作泥石流发生的检测器。地震和声波传感器也能被用于测量泥石流前缘速度和流量(以相同的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测量泥石流的速度和流量。例如,通过电流计量表、溢流堰、文氏管测流槽、巴歇尔氏测流量测流槽和化学示踪剂等。然而,通过这些方法对泥石流的速度进行测量时,要求充分地确定泥石流波动的主要前缘。通过在两个连续测量的监测站记录的泥石流前缘之间的时滞,能够对泥石流的平均速度进行评估。
简介:本文推荐了一种预警滑坡的监测方法,该方法成本低、操作简易。为监测滑坡的异常变形,该方法用倾斜传感器替代了伸缩仪。为了利用倾斜传感器测量调查滑坡表面旋转角的相关性,文中进行了模型实验,观测滑坡表面旋转与沿着表面的滑动位移。在模型实验中,斜坡失稳之前,旋转数据回应30分钟,这样就可以用作预警的信号。然而,从一种情况到另一种情况的失稳变化以前,应该更加仔细地明确旋转的特征和发出预警的标准。对由均匀的松散砂土组成的模型滑坡斜坡,测量沿着斜坡表面的滑动位移对于一定坡脚的失稳是敏感的。日本神户还对无线传感器和微机电系统(MEMS)倾斜传感器以及容积含水量传感器进行了实际斜坡的调查,并且尝试了长期监测。根据倾斜传感器和容积水含量传感器获得的联合数据,提出了一种确定判定发出预警标准的简单但是可能的方式。
简介:塔中志留系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物性差,自然条件下油气产能低,实施酸压和加砂压裂改造后,油井初期增产效果十分明显,但产量下降较快,有效期短,采出程度低。重复改造是主力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老井挖潜和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治理措施,由于影响重复改造效果的因素较多,重复改造选井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此采用灰色关联理论研究了塔中志留系低渗透砂岩储层重复改造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采用多元回归法建立了产能预测模型。利用产能预测模型对塔中志留系低渗透砂岩储层8口井进行了产能预测,结果表明预测产能与实际产能的相对误差仅为7.79%,处在工程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塔中志留系储层的现场实践也表明,运用该方法选择的重复改造井压后增产3.0倍,稳产时间增长80天。该方法能够为低渗透油气藏的重复改造选井提供参考和借鉴,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