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共1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和黄疸持续时间,及其在护理期间的奶量和排便次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含量较对照组有所下降,黄疸持续时间比对照组要短,观察组患儿每日的奶量、排便次数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采用抚触护理拥有显著的疗效,还能够促进新生儿消化系统运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对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华法林维持)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出血方面和血小板<100*101/L的概率为20.00%和6.00%,对照组的出血率为32.00%,血小板<100*101/L的概率为2.0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低分子量肝素进行临床治疗,其治疗更加方便,疗效更为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初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中冲击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9例确诊为ITP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1g/kg?d×2)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选用甲泼尼龙15~30mg/kg?d×3)后常规剂量序贯治疗,观察组仅予以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常规剂量治疗。结果治疗第2天、第3天、第1周末、第2周末、第4周末,以及第2个月起每2周复查一次血细胞分析,6个月后每月复查一次血细胞分析,比较两组疗效和近期(1个月内)、急性期(6个月内)及远期(6个月至1年)复发情况,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非危重型病例,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是非必须的。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超高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检测食品中灭蝇胺残留量的方法。方法样品匀浆后经乙腈水提取酸化后经以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应用超高速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仪多离子反应监测(MRM)定量法检测。结果经方法学确认,该方法对灭蝇胺的检出限为1.0ug/kg,定量限为1.0ug/kg。在5.0~200.0的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9,回收率78.2%~95.6。结论方法灵敏度高、定量准确、测定浓度范围广,是食品中灭蝇胺含量检测的理想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EB病毒DNA载量、VCA-IgA及EA-IgA在鼻咽癌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经我院病理确诊的120例鼻咽癌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浆EBV-DNA,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VCA-IgA及EA-IgA。比较分析三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时对鼻咽癌的阳性检出率。结果VCA-IgA、EA-IgA、EBV-DNA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时,敏感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8.33%、84.04%,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的敏感度及约登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48、13.561,P均<0.05);在鼻咽癌各分期中EBV-DNA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时对各临床分期鼻咽癌的阳性率均可达100.00%。结论EB病毒DNA载量、VCA-IgA及EA-Ig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各临床分期鼻咽癌的阳性率,且检测结果互补性较强,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诺福韦联合拉米夫定对艾滋病(AIDS)合并乙肝(HBV)患者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2例AIDS合并HBV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拉米夫定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诺福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艾滋病毒的核糖核酸(HIV-RNA)载量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4周后,且实验组HBV-DNA和HIV-RNA载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诺福韦联合拉米夫定在AID合并HBV患者中治疗效果好,有利于降低HBV-DNA和HIV-RNA载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酮咯酸氨丁三醇剖宫产术后镇痛半数有效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剖宫产术后的产妇,ASA分级Ⅰ~Ⅱ级,无凝血功能障碍或椎管内麻醉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I组舒芬太尼1ug/kg,Ⅱ组舒芬太尼1ug/kg+右美托咪定200ug。两组泵内首例均加入150mg酮咯酸氨丁三醇,以30mg为单位根据效果满意或不满意逐渐递增或递减。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PCIA泵背景剂量为2ml/h,锁定时间为10min,冲击剂量为2ml。得出这两组加用酮咯酸氨丁三醇的半数有效剂量。结果两组年龄、身高、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收缩压、心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血压、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均未使用阿托品等药物,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msay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恶心呕吐率明显低于Ⅰ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Ⅱ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Ⅰ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得出Ⅰ组酮咯酸氨丁三醇ED50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122.46mg;95%可信区间为107.15~139.96mg,Ⅱ组酮咯酸氨丁三醇ED50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72.44mg、60.40~86.90mg。结论舒芬太尼1ug/kg时,泵内加酮咯酸氨丁三醇的半数有效量为122.46mg、107.15~139.96mg;泵内加舒芬太尼1ug/kg+右美托咪定200ug时,酮咯酸氨丁三醇的半数有效量为72.44mg、60.40~86.90mg。两组用药配伍均可以安全地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Ⅱ组优于Ⅰ组。
简介:摘要目的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苦味叶下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以来收治的80例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辨证分型治疗方式,治疗组给予叶下珠片联合辨证分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来疗效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80.00%(32/4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与慢性肝病特异性评分等指标上均比对照组患者表现更为理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下珠片联合辨证分型治疗方式能够取得比中药辨证分型治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究锥形束CT(CBCT)引导对非小细胞肺癌(NCSLC)放疗摆位误差以及靶区组织射线受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34例NCSLC患者,采集264次CBCT图像,放疗前进行CBCT扫描,对CBCT图像以及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分析,获取左右(X轴)、头脚(Y轴)与前后(Z轴)三个方向的线性误差,CMS治疗计划系统中输入误差,对实际照射进行模拟,并分析实际照射中靶区以及正常组织所受剂量。结果①摆位误差,X轴(-0.39±0.279)mm,Y轴(1.41±0.527)mm,Z轴(-0.79±0.214)mm;②模拟未移床时,肺V5、V10、V20、V30、脊髓Dmax与心脏Mean是原计划的(102±6)%、(103±9)%、(105±14)%、(110±42)%、(98±6)%、(92±5)%。结论放疗过程中,通过CBCT,有助于纠正摆位误差,控制靶区与正常组织射线受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以及与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例慢性乙肝患者和20例健康人,分离出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用ELISA方法检测其分泌IL-10的水平;同时检测慢性乙肝患者HBV-DNA载量。对患者和健康人NK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患者NK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与HBV-DNA载量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NK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高于健康人(P<0.01);而且乙肝患者NK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与HBV-DNA载量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NK细胞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增加。提示肝脏内的NK细胞能通过分泌IL-10作用于其它免疫细胞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从而加重了机体免疫抑制状态,无法有效清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