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溧水区小学生早餐质量及饮食行为,为了让小学生饮食更健康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更好的引导学生合理膳食。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溧水城区两所小学三~六年级790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79.9%)小学生每天都有进食早餐,早餐的类型主要以米制品、面制品为主(70.20%),其次占主要部分的是奶制品和豆制品(20.00%),但是有(65.73%)小学生膳食营养不均衡,早餐进食新鲜水果的小学生仅有(23.00%),营养成分未达标,易导致营养不良。午餐就餐地点多在学校,就餐时间在≤16min的学生占47.87%,16~21minde学生在(27.34%)。在小学生的零食结构多以果蔬以及其制品为主,饮品则以奶制品(牛奶、酸奶以及其制品)为主,果汁(20.00%)和碳酸饮品(13.47%)。结论溧水区小学生营养不均衡,饮食行为欠佳,早餐质量较差,应引起家长、老师、学校和相关部门更多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行为干预对糖尿病病程及预后的影响,为建立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案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调查对象本镇内1个中心、6个服务站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社区干预类试验的研究方法。通过健康指导,在药物治疗控制血糖的同时,社区行为干预改变饮食和行为习惯,对比对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情况,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病程愈后的影响。结果患者在接受行为干预后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吸烟、饮酒、甜食及高脂饮食四项参数不良行为明显改善。结论行为干预是一项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治疗手段。糖尿病患者通过社区行为干预,改变了过去的行为习惯和就医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医药费的支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方面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严重骨折患者健康行为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我科室住院治疗的80例严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一般治疗组,15天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健康行为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组焦虑情绪发生率为42.5%,一般治疗组焦虑情绪发生率为67.5%,心理干预组焦虑情绪明显低于一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的健康行为改善率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临床疗效优于一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缓解严重骨折患者的焦虑情绪,并能使患者健康行为大为改善,有效的提高了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加强产褥期患者饮食、行为健康教育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通过对360例产妇及婴儿的临床表现及社区护理行为进行观察,由社区护士加强对产妇的饮食、行为健康教育,6周后,比较产妇护理前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过6周科学、细致的健康教育,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满意程度均有所提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产褥期患者饮食、行为的健康教育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婴幼儿阶段接受儿童保健对其行为发育的影响状况。方法一般资料纳入本院门诊2014年—2016年期间收治婴幼儿对象80例相关临床数据,随机数字表方式将婴幼儿分为对照组(常规体检)和观察组(指导家庭实施针对性儿童保健),各组有40例。对婴幼儿各项指标观察后归纳儿童保健干预行为对其行为发育影响。结果分别在婴幼儿干预前后各项行为指标(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进行评估,提示观察组婴幼儿在保健干预后各项指标所得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各项数据统计学处理表示P<0.05。结论通过门诊指导婴幼儿家长在家庭进行针对性儿童保健行为,更有利于婴幼儿的行为发育,保障其健康成长,对家庭和社会均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实习生关爱行为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其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护生关爱行为的培养提供相关对策。方法运用调查工具对随机选取的我院110名各层次护理实习生的关爱行为水平进行质性调查,在结合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研究。结果本组受试者关爱行为水平平均得分(4.29±0.43),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性,其中“真诚、同情、尊重”维度得分为(4.31±0.52),“职业关爱行为”维度得分为(4.22±0.4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层次及专业选择方式不同的受试者其关爱行为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影响因素评分中,家庭因素、个体价值观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本院护生关爱行为总体水平亟需提高,临床实践途径对培养护生关爱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护理带教过程中要引导护生建立职业认同感,重视关爱行为理念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