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对临床护理保护护理方法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与讨论。方法用于实验研究的患者为在我院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就诊的104例呼吸内科患者,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人数为每组52人,对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另外使用临床护理保护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和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数明显偏高(P

  • 标签: 呼吸内科患者 临床护理保护护理方法 应用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实施病原性细菌检验的结果,探讨病原菌的分布以及其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取2020年下半年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且年龄>60岁患者102例纳入本研究,采集患者痰液标本后分离并培养病原菌,并对病原菌进行药敏测验,总结病原菌分布比例及其耐药性。结果:采集的102株细菌中,共检出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屎肠球菌10株、肺炎链球菌5株)、革兰氏阴性菌54株(铜绿假单胞菌19株、肺炎克雷伯菌18株、鲍曼不动杆菌10株、大肠埃希杆菌7株)、真菌15株(白色假丝酵母菌8株、毛霉菌7株)。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三种阳性菌均对青霉素耐药性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耐药性72.22%、屎肠球菌株耐药性60.00%、肺炎链球菌株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氨曲南、氨苄西林等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性在16.67%至100%间,尤以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铜绿假单胞菌株耐药性100.00%、肺炎克雷伯菌株耐药性91.67%、鲍曼不动杆菌株耐药性94.00%)。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导致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罪魁祸首,为最主要的致病菌,临床治疗应结合患者病原细菌检验结果合理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以降低耐药性,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 标签: 老年呼吸道感染 病原细菌检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中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呼吸内科患者共98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措施应用在当前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有效的降低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升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和护理满意度,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工作 安全隐患 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探讨老年呼吸内科ICU病区感染管理小组,通过ICD和ICLN对医疗护理数据填写、感染预防、应对措施、效果评价的执行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建立感染管理台账清单并逐日进行更新,重点利用临床科室感染监控记录手册、“三大管”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记录手册的规范填写,医务人员及辅助人员提升感染控制经验,不断完善个体化护理措施,有效降低ICU感染风险。

  • 标签: 老年患者 感染管理 台账清单 ICD ICLN 辅助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肺癌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疼痛感影响。方法:研究开始时间:2020年1月,结束时间:2021年1月。患者来源:我院住院患者。将100例病人,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下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则加大呼吸功能训练。结果:加大呼吸功能训练的患者,术后FEV1 /FVC、FVC以及FEV1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生活质量评分也较高。结论:对于肺癌手术的患者而言,加大呼吸功能训练能有效提升生活质量,提高肺部功能,保证患者健康,具有非常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呼吸功能训练,肺癌,手术,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相关因素的监测与管理。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护理过程中对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标记,并且对引发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的。结果:共31例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分析患者出现感染时环境、操作、灭菌等方面的变化,得出引发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消毒和灭菌不彻底。结论:在完成手术切开治疗后,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对患者所处环境、医疗器械及其他密切接触物品的消毒和灭菌,才能尽可能降低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率。

  • 标签: 气管切开 呼吸道护理 检测与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肺癌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疼痛感影响。方法:研究开始时间:2020年1月,结束时间:2021年1月。患者来源:我院住院患者。将100例病人,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下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则加大呼吸功能训练。结果:加大呼吸功能训练的患者,术后FEV1 /FVC、FVC以及FEV1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生活质量评分也较高。结论:对于肺癌手术的患者而言,加大呼吸功能训练能有效提升生活质量,提高肺部功能,保证患者健康,具有非常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呼吸功能训练,肺癌,手术,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相关因素的监测与管理。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护理过程中对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标记,并且对引发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的。结果:共31例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分析患者出现感染时环境、操作、灭菌等方面的变化,得出引发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消毒和灭菌不彻底。结论:在完成手术切开治疗后,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对患者所处环境、医疗器械及其他密切接触物品的消毒和灭菌,才能尽可能降低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率。

  • 标签: 气管切开 呼吸道护理 检测与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肺癌术后在采取综合呼吸功能训练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3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负性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呼吸功能训练 肺癌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者采用匹多莫德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匹多莫德联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和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匹多莫德对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改善血气和肺功能指标,还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 标签: 匹多莫德 肺功能 呼吸系统 儿科 呼吸系统反复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在小儿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120例小儿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 2015年 6月 .至 2017年 6月,回顾性分析小儿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病情发展与抗生素用药情况。结果: 2015年 -2017年,我院抗生素使用合理率分别为 78.95%、 80.92%、 87.50%,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本研究中共涉及到 12种抗生素,根据使用比例进行排序,前五位分别为阿奇霉素占比 10.3%;头孢哌酮占比 9.7%;美洛西林占比 9.3%;克拉维酸钾占比 8.8%;头孢呋辛占比 8.6%;头孢他啶出现了严重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抗生素在我院小儿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率越来越高,多联抗生素部分应用,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大大提高。

  • 标签: 小儿呼吸内科 抗生素 应用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干预的实际价值。方法:在呼吸内科中选取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调查研究,80例患者均符合实验入组条件,且在入组后,被随机分配为使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并对比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经对比分析来看,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干预前无较大差异,(P>0.05),而经干预后,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观察组满意度也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呼吸内科中实施心理干预对缓解患者心理状态,提升临床质量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 心理状态 实施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 ICU临床治疗 100例分析,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 100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发病原因将所选病例均分为两组,肺外源性组 50例患者与肺内源性组 50例患者,对两组均实施治疗措施,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肺外源性组与肺内源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进行比较,肺内源性组的相关 ICU项目数据相对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肺外源性组与肺内源性组患者的 7d内死亡率相比,肺内源性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的住 ICU总死亡率比较差异较小( P> 0.05)。结论:与肺外源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相比,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有着较高的死亡率,临床治疗中应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治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外源性 死亡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开展对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治疗工作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将从我院以往收治的病例中选出100例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作为研究对象,这100名患者之中存在院外感染以及院内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情况,研究人员需要将其痰液标本按照医院的标准进行常规微生物鉴定,以此来确定造成患者感染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的具体类型,从而为患者安排治疗内容,能够更加贴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这些患者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过后,研究人员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来证明治疗疗效。结果:这些患者在完成常规微生物鉴定之后,发现造成患者在院外感染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菌多为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占总体院外感染患者人数的54.1%;而造成患者在院内感染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人数占比约为71.8%,其中还存在其他类型的病原菌,例如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白氏菌等。医护人员在明确造成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原菌类型之后,分别对患者对症下药,这100名患者在接受了相对应的治疗工作之后,有87名患者恢复健康状态,而院外感染者恢复情况为53/61,治愈率为86.9%;而院内感染者恢复情况为27/39,治愈率为69.2%。结论:在患者出现呼吸道疾病时,医护人员首先需要确定造成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类型,从而使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来为患者进行用药,同时了解患者身体的实际情况,以免出现药物过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愈率。

  • 标签: 普通内科 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治疗
  • 简介: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的深入开展,使得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并延长了住院时间,已引起医学界广泛重视。国内已有过许多关于酵母菌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报道,鉴于正常人呼吸道、肠道、阴道等部位可有酵母菌栖息,住院病人特别是老龄患者的带菌率尤其高。我们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对125株来自呼吸道的酵母菌样真菌的种类及药敏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酵母菌感染 呼吸道 药敏分析 患者 临床观察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方法 将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我科治疗的老年患者76例纳入研究。全面评估、综合分析其临床资料,找出护理安全隐患并调整相应护理措施,观察调整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以往护理干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58%,根据安全隐患将护理措施调整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至10.53%,差异显著(P<0.05)。结论 找出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老年患者 护理安全隐患 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将近期在我院 结 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 100 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果: 经比较,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气道峰压低于对照组,同时用力呼气量、肺活量以及潮气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对均具备统计学价值( P<0.05 )。 结论: 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呼吸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综合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当前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的背景下,导致出现呼吸衰竭疾病的概率越来越高,特别是老年患者甚至存在很高的致死风险,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疾病。呼吸衰竭是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出现障碍,致使患者无法正常换气,造成缺氧,进而出现了各种代谢紊乱与生理功能的症状,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机械通气治疗主要是利用机械设备替代患者进行呼吸的通气方式,通常在临床中用来治疗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

  • 标签: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治疗 临床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方案的研究中,探究其采取呼吸操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次所选取的研究样本来自于到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共抽取样本量70例,之后通过盲选法将所有样本量分成了两组,接受常规呼吸训练的设为常规组(35例),采用呼吸操的设为研究组(35例);分组完成之后便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模式的护理方案,待患者接受护理后,对这些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加以统计评估,以此来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干预效果,在统计患者护理效果的过程中,分别对比了组间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指标等情况。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期间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可以掌握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研究组效果更好(P<0.05);两组肺功能改善指标对比,研究组改善情况更好(P<0.05)。结论:本文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了不同护理干预后,利用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评估后得出:采取呼吸操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改善肺功能指标,值得临床推行与应用。

  • 标签: 呼吸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