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诊治膝关节不典型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膝关节不典型疼痛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对其均进行MRI、X射片和膝关节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结果膝关节不典型疼痛患者关节镜诊断结果为21例骨性关节炎患者,1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6例髌骨下脂肪垫肥厚患者,12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9例关节游离体患者;术后对患者进行8周时间的随访,患者均无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患者VAS疼痛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关节镜对膝关节不典型疼痛患者有很好的诊断效果,能为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选取76例我院进行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历号奇偶数法可分为基础组(n=38)和实验组(n=38),基础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其临床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其疼痛程度(VAS)评分远低于基础组,且术后2组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在开展手术治疗期间,联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髋关节活动度以及减轻疼痛具有显著疗效,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全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术后护理工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6年4月收治的14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71例。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观察组患者配合综合护理进行干预指导,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本研究两组患者干预以后的疼痛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以后的心理状态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为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手术以后为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心理干预对于其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5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9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接受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62%>80.85%)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1.59±4.33)分>(67.75±4.62)分相对更高(P<0.05),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9.88±2.12)分<(13.97±2.34)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心理干预对于其术后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隐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进行单侧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病人60例,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隐神经与坐骨神经阻滞,A组为腰麻组;记录两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术中患者疼痛评分、芬太尼使用量及患者满意度;观察记录阻滞前(T0)、阻滞后10min(T1)、30min(T2)、术毕(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长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区域阻滞效果完善,两组芬太尼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稍慢于A组(P﹤0.05),维持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1),且B组患者满意度比A组高(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A组患者血压、心率在T2、T3时间点较T0点数值有明显下降(P﹤0.05),B组患者各时间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压、恶心呕吐、尿潴留、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多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隐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手术,定位准确、操作简单,起效快,镇痛效果完善、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较好的麻醉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小切口单髁置换术(UKA)治疗双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双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KA组和UKA组,每组40例。TKA组患者应用TKA进行治疗,UKA组患者应用UKA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疼痛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90°所需时间。结果TKA组与UKA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之间比较(92.50%VS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KA组与UKA组患者的疼痛总有效率之间比较(95.00%VS9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KA患者膝关节主动屈曲90°平均所需时间为(6.29±0.57)d,显著低于TKA组患者的(9.27±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与UKA治疗双膝骨关节炎患者可以取得相当的临床疗效,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UKA治疗后患者髌股关节咬合更加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8例。参照组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的护理模式为优质护理服务,较比二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短;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2.92%;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9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3.33%;组间比较P<0.05。结论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均有积极帮助,还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水泥和止血带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从2015年4月—2017年3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30例。在置换时,对比组行骨水泥止血,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对实验组行止血带止血。观察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时间的变化,并收集记录相关数据。结果骨水泥置入60min、120min时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值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变化更为明显。骨水泥置入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骨水泥置入后在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时间均处于正常范围内。在180min时,两组基本恢复正常。相对于对比组,实验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更高、纤维蛋白原更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更短。结论骨水泥可提高膝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的状态,止血带可进一步加剧这种高凝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5月~2017年0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手术前,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32.73±9.36)°,膝关节屈曲挛缩度为(18.37±1.28)°,HSS评分为(36.85±2.56)分,经过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98.47±13.63)°,膝关节屈曲挛缩度为(0.43±0.12)°,HSS评分为(90.62±6.5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HSS评分≥85分)56例,良(HSS评分为70~84分)12例,中(HSS评分为60~69分)2例,差(HSS评分≤59分)0例,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7.14%。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缓解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优良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还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有助恢复患者关节活动,提高关节稳定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清理与腓骨近端截骨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采用接受治疗的46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通过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23例,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为23例,予以关节清理与腓骨近端截骨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评分。结果比较分析,治疗前,两组VAS评分以及HSS评分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以及HSS评分均获得了显著改善,要优于参照组,同时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实施关节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治疗效果优异,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膝关节被动训练与中药封包联合疗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应用中药封包疗法,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膝关节被动训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复发率为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复发率为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膝关节被动训练与中药封包联合疗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且能大大降低复发率,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入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4例D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Harris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比较治疗前后双侧肢体长度差,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术后1年Harris评分为(96.2±2.1)分,明显高于手术前的(50.3±3.8)分;患者术后1年双侧肢体长度差为(0.51±0.53)cm,明显短于术前的(4.01±1.98)c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伴有轻度疼痛,1例存在轻度跛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9%,其余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满意。结论对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有效减轻关节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