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从海水中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方法毒力实验组35只清洁级昆白小鼠随机分为4组:腹腔注射副溶血弧菌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为腹腔注射标难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大肠杆菌,阴性对照组为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伤口感染组:35只SPF小鼠,腿部致伤后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浸泡含有细菌的人工海水)和阳性对照组(含有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大肠杆菌),阴性对照组(浸泡无菌人工海水)。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培养、脏器培养,4d后活杀小鼠,取脏器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毒力实验组:一只鼠腹腔注射细菌悬液12h后血培养阳性,解剖脏器压印细菌培养阳性。伤口感染组:伤口浸泡菌液后,感染阳性率为100%,血液及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病理学检查伤肢横纹肌组织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蜂窝织炎性反应,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当于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无炎性反应。结论自海水中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在10°CFU/ml时,具有感染能力,可致鼠伤口感染和败血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并探讨其对于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腹泻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深入分析其致病因素,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腹泻患儿临床资料,其致病因素包括感染性(36%)及非感染性(64%)两大因素,导致小儿腹泻的病原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3%)、痢疾杆菌(30%)、轮状病毒(24%)、志贺菌(10%)、空肠弯曲菌(3%)。结论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对症抗菌类药物及微生态制剂灌肠治疗能够取得理想效果,可以在今后小儿腹泻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致病原因以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接收的3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分析研究,对患者的致病原因和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主要病例年龄在40至59岁阶段,占总数的53.33%,各年龄段患者的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发病季节患者病例数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出血方式中黑便患者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6.67%,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患者的致病原因分析如下,有为31.67%是因为十二指肠溃疡,20%是因为胃溃疡,16.67%是因为胃癌,15.00%是因为复合性溃疡,6.67%是因为糜烂出血性胃炎,5%是因为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3.33%是因为门脉高压性胃病,1.67%是因为食道癌。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繁多,养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降低该疾病发生率的关键。
简介:摘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其上消化道出血致病原因以及相关因素。结果3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年龄在40~59岁之间的比例最高,为53.33%,其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季节的患者例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方式中,黑便所占比例最高,为56.67%,其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致病原因比较多,主要为十二指肠溃疡所占比例最高(P<0.05),为31.67%。此外还包括胃溃疡(20.00%)、胃癌(16.67%)、复合性溃疡(15.00%)等。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致病原因较多,而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应在日常生活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3月-2018年2月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不同组。常规治疗组给予贝那普利片治疗,肾炎康复片组则给予贝那普利片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比较两组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肾功能指标改善50%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对应的相关指标;治疗副作用率。结果肾炎康复片组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肾炎康复片组肾功能指标改善50%时间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前两组肾功能对应的相关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肾炎康复片组肾功能对应的相关指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肾炎康复片组治疗副作用率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贝那普利片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肾功能和预后,缩短疗程,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及护理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0例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进行比较,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送检结果显示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占70.00%,革兰阳性菌占20.00%,真菌占10.00%。实验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QLQ-RC38评分得分中身体形象、对未来的期望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优质护理在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护理中显著疗效,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及护理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0例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进行比较,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送检结果显示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占70.00%,革兰阳性菌占20.00%,真菌占10.00%。实验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QLQ-RC38评分得分中身体形象、对未来的期望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优质护理在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护理中显著疗效,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及护理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0例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进行比较,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送检结果显示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占70.00%,革兰阳性菌占20.00%,真菌占10.00%。实验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QLQ-RC38评分得分中身体形象、对未来的期望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优质护理在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护理中显著疗效,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免疫抑制联合抗凝综合疗法治疗抗磷脂综合征所致病态妊娠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抗磷脂综合征所致病态妊娠患者中选取70例再次妊娠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对患者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常规治疗,与此同时,联合给予观察组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和抗凝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免疫抑制联合抗凝综合疗法治疗抗磷脂综合征所致病态妊娠有较好效果,可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推荐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与开放術治疗直肠癌术后感染的致病菌分布情况以及对干扰素、白介素体内水平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采取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其中择取43例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腹腔镜组,另择取43例开放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开放组中,统计两组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检测两组术后感染患者的致病菌以及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6.98%,开放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3.26%;两组感染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腹腔镜组低于开放组(P<0.05)。开放组共检出致病菌株2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分布占比为66.67%,革兰阳性菌占比为33.33%;腹腔镜组共检出致病菌株1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分布占比为63.64%,革兰阳性菌占比为36.36%;腹腔镜组检出致病菌株数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IL-2、IL-10、IFN-γ的水平均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具有降低术后致病菌感染概率的优势,对于自身免疫功能的损伤较轻,有利于术后尽早恢复,与传统开放术相比优势更加明显,值得在直肠癌手术治疗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