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精密度高、操作简便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临床标本中的TTVDNA进行定量检测。方法:设计针对TTV基因保守序列非转录区(UTR)的一对引物和一条荧光基团双标记探针。将PCR扩增所得的产物片段与PUCm—T载体连接并进行克隆,提取重组质粒以极限稀释法进行定量,作为定量检测的标准品。通过对重组质粒的测序来验证方法的特异性。通过与套式PCR—ELISA方法阳性检出率的比较,显示本方法学的高灵敏度。在临床研究中,通过对36例丙肝患者及123例不同血清标志物阳性的乙肝患者,16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TTVDNA的定量检测,评估TTVDNA在不同人群中检出阳性率的差异显著性。此外还观察了乙肝患者不同血清ALT水平组别TTVDNA阳性检出率的差别。结果:本方法检测TTV—DNA的灵敏度高于基于ORFl的普通套式PCR—ELISA方法,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显示方法有很好的特异性;通过重组质粒标本梯度稀释检测显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7拷贝/ml;批间CV为13.2—16.0%,批内CV为6.5.0—11.3%。健康体检者、丙肝患者、乙肝患者三组人群的血清TTVDNA定量结果分别为10^4.11±0.97、10^3.91±1.07、10^3.89±0.99拷贝/ml;三组人群TTVDNA阳性检出率无差异显著性;且乙肝患者(TTVDNA+)血清ALT水平与TTVDNA载量无相关显著性(P>0.1);乙肝患者血清ALT异常与正常两组TTVDNA阳性检出率无差异显著性(P>0.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结果数据化,适合于临床实验室进行临床标本的TTV—DNA定量检测。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水质恶化情况十分严重,极大的危害课人体健康,破坏了生态环境,其中重要原因为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的超标排放,废水检测是指导废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的依据。2011年,“十二五”开局第一年,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有了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工业废水处理成了水治理的突出问题,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更是块难啃又必须啃下的骨头。然而,工业废水产生的污染物量大、难处理、成分复杂,一直是水污染治理的难点。“十二五”期间,氨氮纳入总量控制范围、成为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常规污染物进一步削减,相关工业行业排放标准普遍提高,均考验着工业废水处理。本课题的目的在于(1)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分析检测的操作能力,强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4)进一步巩固学生化学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细胞分析仪对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做差异性处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接收的23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静脉血组118例于静脉处采血,末梢血组118例于指尖采血,对比检测结果;此外以分别于0min、10min及30min时间处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3次检测结果,分析其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静脉血组患者在3个时间点检测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末梢血组患者0min时间点与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10min时间点与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的检测结构会受到时间的影响,而静脉血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强,准确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分型的方式来对副溶血性弧菌流行优势型、溯源、亲缘关系等情况进行分析,给感染源追踪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此次收集了食品来源VP607株,病人和食物中毒VP480株,对这些菌株进行了血清分型,并采取了PFGE基因分析和ERIC基因分析,对感染源追踪,了解其溯源和亲缘关系等情况。结果来自食品来源的607株菌株共分成了10个血清群,有30株无法进行分型,分型率是94.64%,06群和05群为流行优势株;来自病人和食物中毒的480株菌株分成了6个血清群,03群为流行优势株。海产品VP分成了PFGE型29个,病人和食物中毒菌株PFGE型为12个。261株不同来源的VP分出42个ERIC基因型。结论采取不同的分型方式来进行VP分型有不同的结果,各自的分型都有其特点,基因分型是具有最高敏感度,最高特异性,最高分辨率的分型方式,临床中对副溶血性弧菌溯源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更好的针对性用药治疗。
简介: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艾滋病患者越来越多,HIV自我检测成为了艾滋病防治的主要且关键的环节。HIV自我检测能够帮助人们减少高危性行为,遏制性病、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帮助更多的人接受艾滋病和HIV的检测基础知识,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解,帮助HIV感染者乐观面对生活。那么如何发挥HIV自我检测的作用,是艾滋病防治的主要环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四项感染性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LIA)对我院6213例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抗体(TP-Ab)、丙肝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HIV-Ag/Ab)检测,并对这些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213例患者中,HBsAg(+)性535例(8.61%)、TP-Ab(+)163例(2.62%)、HCV-Ab(+)53例(0.85%)、HIV-Ag/Ab(+)19例(0.31%)。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检测指标的联合检测,可充分了解受血者输血前感染状况,减少医院感染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运用在小儿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细菌感染和支原体感染患儿各60例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55例为对照组,分别行C反应蛋白检测和血常规检测,对比分析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菌感染组和支原体感染组的CRP水平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并且细菌感染组的CRP水平高于支原体感染组(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白细胞减少率、血小板减少率以及贫血率均高于对照组和细菌感染组(P<0.05),但是对照组和细菌感染组比较无区别(P>0.05);同时,三组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白细胞计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小儿肺炎C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准确判断疾病类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儿童保健微量元素检测对儿童保健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接收的保健儿童6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儿童年龄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为310例1~2岁儿童,男孩160例,女孩150例,对照组为290例>2~3岁儿童,男孩150例,女孩140例。两组儿童均抽取末梢血(无名指)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检测微量元素含量并做详细记录,比较两组儿童的微量元素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缺铁发生率(71.94%)和缺锌发生率(79.03%)均高于对照组(50.34%、42.07%)(P<0.05);试验组的铁元素值(6.60±0.55)μmol/L、锌元素值(68.30±7.20)μ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90±0.20)、76.05±9.78)μmol/L(P<0.05)。結论在儿童保健中检测微量元素,可充分了解儿童自身的微量元素情况,根据科学检测结果便于及时地补充失衡元素,这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分别检测各组血清LP(a)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LP(a)水平SDM组、EDN组、CDN组显著高于NC组,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P(a)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485)。结论:EDN组、CDN组患者血清LP(a)水平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简介:摘要评估longinterspersednuclearelementtype1(LINE-1)去甲基化水平作为肝癌风险检测指标的有效性。通过检索文献数据库,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和亚组分析对LINE-1去甲基化水平进行评估。纳入的7项研究2135例样本中,肝癌的LINE-1去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织和血液样本分析显示LINE-1的去甲基化水平存在差异,其中,血液样本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检测法研究显示LINE-1的去甲基化水平存在差异。研究仅对样本来源和检测方法与肝癌LINE-1去甲基化进行分析,为不同样本来源和检测方法分析LINE-1甲基化提供了新证据。
简介:摘要目的将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应用于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分析其临床检测结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入的2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实验组及参照组,测定2组受检者的CD3数值、CD8+数值、Th2数值、CD4+数值、Th1数值、Tc数值、Ts数值、NK数值。结果实验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CD3数值、CD8+数值、Th2数值对比参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未展示统计学数据参比意义。实验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Ts数值对比参照组健康体检者更高,P<0.05,展示统计学数据参比意义。实验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CD4+数值、Th1数值、Tc数值、NK数值对比参照组健康体检者更低,P<0.05,展示统计学数据参比意义。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呈现细胞免疫功能相对低的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在麻醉深度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7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50例,分别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常规方法进行麻醉深度检测并指导麻醉管理。结果观察组术中MAP变异指数、HR变异指数、丙泊酚用量、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呼吸循环紊乱、苏醒延迟、手术麻醉相关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检测麻醉深度指导麻醉管理,可提高麻醉管理质量,使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