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个体护理对重症肺炎患者生理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我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化个体护理干预。测定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乳酸水平、动脉血乳酸清除率、C反应蛋白、D-二聚体值及氧合指数,记录两组患者的WBC计数恢复正常时间、退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患者预后改善情况,计算并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预测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氧合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内患者WBC计数恢复正常时间、退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血气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急诊护理方案实施有效干预。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其均为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66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急诊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的患者的PCO2和PaO2为(31.3±3.8)mmHg和(96.5±5.1)mmHg,对照组为(43.6±4.2)mmHg和(86.5±41)mmHg,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SDS和SAS的对比分析中,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其心理状态更好。结论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改善抑郁情况,并有助于恢复血气指标,患者的康复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构建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并切实提高社区护理质量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18个区县的社区卫生中心和质量控制中心从事护理管理工作10年以上、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社区护理管理专家16名作为函询对象,应用德尔菲法对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2轮函询。结果专家的权威程度(Cr)系数为0.86,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18~0.35(P〈0.01);建立的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社区护理中心护理质量、社区护理站点护理质量、家庭医生签约及上门服务护理质量、服务团队的满意率、社区护理质量创新等5个一级指标(其权重分别为0.51,0.15,0.19,0.09,0.06)和24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结论专家的积极性、权威程度及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均较高;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应体现社区护理“六位一体”的功能及区域性特征和持续优质服务的理念。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血气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急诊护理方案实施有效干预。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其均为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66 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急诊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的患者的 PCO2 和 PaO 2 为( 31.3±3.8 ) mmHg 和( 96.5±5.1 ) mmHg ,对照组为( 43.6±4.2 ) mmHg 和( 86.5±41 ) mmHg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 SDS 和 SAS 的对比分析中,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其心理状态更好。 结论: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改善抑郁情况,并有助于恢复血气指标,患者的康复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评价其构建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的4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目标,此期间没有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将其作为对照组,抽取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期间的4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目标,在此期间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将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环境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沟通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环境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沟通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评分分别为:(18.67±0.29)分,(19.43±0.64)分,(19.29±0.34)分,(18.56±0.24)分,(18.75±0.62)分,对照组护理人员的环境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沟通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评分分别为:(11.21±0.46)分,(12.67±1.89)分,(12.76±1.82)分,(12.42±1.43)分,(11.78±1.49)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得到显著提升,护理整体质量明显改善,构建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专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到2019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9例患者作为实施前组,将2019年12月到2020年9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实施后组,采取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专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观察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患者的血循环评估正确率、神经功能评估正确率、疼痛评估正确率、体位护理正确率、康复行为训练正确率情况、外固定并发症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风险患者呼吸道梗阻发生率情况、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实施后的血循环评估正确率、神经功能评估正确率、疼痛评估正确率、体位护理正确率、康复行为训练正确率、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外固定并发症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风险患者呼吸道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我国是人口老龄化极为严重的国家,虽然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提升,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日常行为等各方面因素导致我国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不断增多,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超过60岁的人群发生骨科疾病达到2.48亿人次,预计2025年将超过3亿,所以,对于骨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此次主要对骨科患者护理管理方面进行全面探究。方法:选择病例有100例,根据奇偶数分类法的方式将患者进行了分组,第一组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第二组是观察组,开展护理敏感指标,对此次临床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方面进行整体评估。结果:从多个角度方面对临床护理质量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显示对照组平均分数较差;虽然给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但是两组都有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多数发生不良事件的病例患者集中在对照组,有比较性(P<0.05)。结论: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骨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在将骨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提升同时确保了患者治疗的安全,可行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