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1.90%和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CD8+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D8+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CD8+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如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等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肯定,可保护患者的T细胞亚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仍属安全,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卡培他滨 疗效 免疫功能
  • 简介:背景:具核梭杆菌(Fn)是口腔常见的致病菌,研究发现Fn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目的:探讨Fn感染在结肠癌细胞中形成炎性微环境的机制。方法:构建Fn感染Caco-2细胞的炎症模型,行miRNA测序。将miR-181bmimics或inhibitor转染Fn感染的Caco-2细胞。以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TNF-α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含量,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穿膜淋巴细胞数。结果:Fn组TNF-α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清液中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穿膜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miRNA测序和qRT-PCR结果均显示,Fn组miR-181b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181bmimics+Fn组TNF-α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miR-181binhibitor组TNF-α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生物信息学工具和双荧光素酶检测证实TNF-α可能为Caco-2细胞中miR-181b的靶基因。结论:Fn通过抑制Caco-2细胞中miR-181b表达而上调TNF-α表达,募集淋巴细胞形成炎性微环境。

  • 标签: 具核梭杆菌 miR-181b 肿瘤坏死因子Α 结直肠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补气健脾祛湿联合艾迪沙、培菲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SOD、MDA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消化内科收治的11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纳入研究并按照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艾迪沙、培菲康胶囊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补气健脾祛湿,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清SOD、MDA和炎性因子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TNF-α、CRP和IL-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活力显著升高而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补气健脾祛湿联合艾迪沙、培菲康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适合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补气健脾祛湿 培菲康 消化性溃疡
  • 简介:目的探讨金龙胶囊与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TACE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金龙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因子变化情况,治疗效果、随访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IL-2R、TS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71%(P〈0.05);治疗组临床总控制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71%(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29%(P〈0.05)。治疗组死亡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1%(P〈0.05)。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龙胶囊与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有利于保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病情控制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金龙胶囊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HGV/GBV-C与HCV混合感染者肝组织HGV/GBV-C相关抗原的分布状况,探讨HGV/GBV-C对肝脏的损害机制。方法以抗HGV/GBV-CNS5单克隆抗体或抗HCVNS3单克隆抗体为试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炎病人肝组织中HGV/GBV-C、HCV相关抗原表达。结果56例肝炎病肝组织中HGV/GBV-C相关抗原表达阳性率为26.79%(15/56);HCVNS3抗原表达阳性率为39.29%(22/56)。HGV/GBV-CNS5抗原表达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肝细胞胞浆中,染色阳性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肝细胞中存在HGV/GBV-C相关抗原表达,其编码产物可能作为一种靶抗原,诱发免疫病理反应,免疫损伤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 标签: 庚型肝炎病毒 GB病毒C型 丙型肝炎病毒 混合感染 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早期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BC组25例,AIH组17例,分别对两种疾病患者生化学、免疫学、组织学指标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结果AIH患者总胆红素水平(53.4±28.5)μmol/L与PBC患者(62.0±34.2)μmol/L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IH患者ALT(268.0±149.1)U/L、AST(178.7±108.4)U/L、免疫球蛋白IgG(21.7±8.6)g/L显著高于PBC患者ALT为(57.3±36.5)U/L、AST为(107.7±76.1)U/L、IgG为(11.6±5.2)g/L,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BC患者γ-GT(398.8±158)U/L、ALP(456.4±175.2)U/L、免疫球蛋白IgM(5.4±1.7)g/L显著高于AIH患者(γ-GT为(107.5±68.4)U/L、ALP为(133.0±64.5)U/L、IgM为(2.2±0.8)g/L,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AIH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为64.7%,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M2阳性率为96.0%;AIH主要表现为界面性炎症、浆细胞浸润,PBC主要表现为小胆管变性和坏死。结论通过生化学、免疫学指标、自身抗体检查及肝活检可早期对两种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肝脏病理 自身抗体
  • 简介: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是T淋巴细胞膜表面表达的负向协同刺激分子,与其主要配体(PD-L1)形成通路后,可以减弱T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甚至导致T淋巴细胞功能衰竭。PD-1/PD-L1信号通路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效应T细胞免疫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阻断该途径可能是抗病毒治疗的方向之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程序性死亡分子-1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 T淋巴细胞 免疫调节
  • 简介:目前,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如干扰素、拉米夫啶等均未能突破40%~50%的完全应答率。近2年来,我们采用宁波三环研究所的免疫辩症三环三联疗法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我们研究肝活检炎症组织学分级在三环治疗应答的关系。

  • 标签: 慢性乙肝 组织学分级 完全应答率 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比较两组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手术花费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手术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1d、术后第3天血清IgG、IgA、IgM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手术前1d两组的血清IgG、IgA、IgM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d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疗效好,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腹胆囊切除术 结石性胆囊炎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对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用拉米夫定100mg/日,加用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每4周1次,疗程为48周;对照组为拉米夫定单一治疗(50例),用拉米夫定100mg/日,口服.结果联合治疗组HBsAg阴转率(18%),抗-HBs阳转率为6%,而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组分别为4%和0%,P<0.001;联合治疗组HBeAg阴转率40%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消失、抗-HBe阳转)率为30%,均高于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的疗效优于单一口服拉米夫定疗法.

  • 标签: 拉米夫定 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前瞻性研究
  • 简介:背景:Bcl-2基因转录异常与结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关系密切,对Bcl-2与原发性胃肠道DLBCL(PGI-DLBCL)的关系则缺乏充分研究。目的:探讨PGI-DLBCL中Bcl-2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136例手术治疗P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生存信息。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组织Bcl-2基因扩增,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分析两者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36例患者中,33例(24.3%)Bcl-2基因扩增阳性,90例(66.2%)Bcl-2蛋白表达阳性;基因扩增与肿瘤原发部位、AnnArbor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相关(P〈0.05),蛋白表达与肿瘤原发部位和免疫表型相关(P〈0.05)。Bcl-2基因扩增阳性患者和免疫表型为非GCB型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OS)分别显著低于相应阴性患者(41.5%对71.5%,P〈0.05;54.6%对84.6%,P〈0.05)。Bcl-2基因扩增或蛋白表达阳性患者中,CHOP化疗的5年OS显著低于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48.6%对80.3%,P〈0.05;66.4%对83.4%,P〈0.05)。结论:检测Bcl-2基因扩增对PGI-DLBCL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检出Bcl-2基因扩增者预后较差。非GCB型PGI-DLBCL中,Bcl-2蛋白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利妥昔单抗可提高Bcl-2基因扩增或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胃肠肿瘤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免疫表型分型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