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病情.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是从临床阶段的组织灌注不足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衰竭发展的连续过程。因此在围麻醉期,如何减轻重要脏器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目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扳机点是引起疼痛的重要病因,也是临床疼痛治疗的主要部位,目前对扳机点的定位尚缺乏客观的方法。本研究拟应用红外热图和3.0T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扳机点进行定位并探讨其价值.方法:选择7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的扳机点,先用指诊触摸法对扳机点进行初步定位,然后用红外熟图对其进行测试,同时与扳机点的周围点以及躯体对侧相应点进行比较,1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扳机点应用3.0T磁共振成像进行定位研究。结果:①140个扳机点的体表温度明显高于周围点和对侧点,差异非常显着(P分别〈0.01和0.05),温度升高范围在0.5—2.2℃之间,平均1.3±0.4℃;②治疗后,扳机点体表温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③140个“扳机点”中有113个点显示为“热”点,阳性显示率为80.1%;④部分指诊未能探查出的扳机点,经红外热图检测同样显示为“热点”,⑤10例病人的磁共振成像未发现有明显的扳机点影像学变化。结论:红外热图对扳机点具有客观的辅助定位价值。3.0T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扳机点的定位没有诊断价值。
简介:Sugammadex是一种新型的特异性甾体类非去极化肌松药掊抗药,它并不作用于胆碱脂酶,主要直接和氨基甾体类肌松药结合,通过其独特的化学螯合作用,可快速,安全、有效,并呈剂量相关性逆转由罗库溴铵等甾体类肌松药所导致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肌松拮抗机制。
简介:目的:将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单靶点和三靶点注射法与传统解剖定位法进行比较从而探讨单靶点和三靶点注射法阻滞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90例上肢择期手术患者,ASAI~Ⅱ级,随机分为.21ml单靶点注射组(单靶组).7ml三靶点注射组(三靶组),21mi传统解剖定位组(传统组),局麻药为0.375%罗哌卡因和10%利多卡因的混合液记录各组的操作时间、麻醉镇痛持续时间、以及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分布区痛觉消失的时间,评价各神经支配区域的痛觉阻滞程度(完全、部分、缺乏阻滞)和切皮时麻醉效果(优秀、良好、无效),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单靶组和传统组的操作时间较三靶组短(P〈0.05),单靶组和传统组的尺神经痛觉消失时间较三靶组长(P〈0.05)与传统组相比单靶组和传统组麻醉效果的优秀率较高(P〈0.05)麻醉镇痛持续的时间延长(P〈O05)尺神经、正中神经的阻滞完全率较高(P〈0.05)而桡神经阻滞完全幸的比较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单靶组和三靶组均无并发症传统组剌破血管4例,轻度局麻药中毒1例。结论:与传统解剖定位法相比,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单靶点和三靶点注射法麻醉效果较好、镇痛持续时间较长及并发症较少。三靶点注射法的操作时间较单靶点注射法长,但对尺神经的阻滞较快且较完全。
简介: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人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62~78岁拟行前列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C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起效时间、阻滞平面、缜痛和肌松效果、局麻药和静脉辅助药用量及用药后1h内MAP、HR、RR、SpO2的变化。术后随访48h观察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腰痛等副作用。结果:CSEA组比CEA组麻醉起效快、镇痛及肌松效果好、辅助局麻药和静脉麻醉药用量少(P<0.01和P<0.05);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随访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SEA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人手术的麻醉。
简介:2011年对心力衰竭(HF)的研究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本文主要综述了在心衰方面所发表研究进展的文献。预测方面:空腹血糖(未患糖尿病的老年人),载脂蛋白(Apo)B/apoA-1对男性心衰有预测作用,而甘油三酯对女性心衰有预测作用(无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123Ⅰ-MIBG心肌显像在预测HF方面被证实有价值。风险预测方面,两个生物标志物的组合使用优于单一生物标志物。病理生理学方面:miRNA在心衰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取得进展。遗传学研究发面:发现肾上腺素受体-1和一种终止其信号的蛋白激酶(GRK5)可以显著影响HF的结果。治疗方面:流量触发的自调节通气(sorvoventilation)治疗和醛固酮的使用对心衰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而远程病人监护应该得到重视与推广。除了ICD以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应用应得到重视。
简介:目的:探讨全麻大手术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规律,为术后防凝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5l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取静脉血,并以20例健康人血样作对照,用流式细胞免疫技术测试其外周血小板P-选择素(CD62p)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血小板CD62p阳性率为2.57±l.18%,术后为21.92±17.62%。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其中男性患者术后CD62p阳性率均值较术前增加9.94倍,女性患者增加2.47倍。结论:全麻手术对血小板活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男性患者更为明显,应重视术后防凝措施,以防发生血栓栓塞。
简介: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对高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下肢髋关节手术60例,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及对照组。分别观察患者入院时、手术前晚、麻醉前、切皮即刻、切皮后10min、30min、回病房30min和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的HR、SBP;应用放免法测定术前一日、术日、术后1、2、3日的皮质醇(Cor)、胰岛素(Ins)、血管紧张素Ⅰ(AⅠ)及血管紧张素Ⅱ(AⅡ)变化。结果:两组术前、术中HR、SBP无显著差异,术后对照组的变化与超前镇痛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Cor、Ins、AⅠ、AⅡ术后降低幅度均低于超前镇痛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SAS、SDS、术后恐惧程度较超前镇痛组者显著性增高(P〈0.05)。麻醉效果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对照组术中辅助药用量和例数明显多于超前镇痛组。结论:超前镇痛可降低高龄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心情,提高心理忍受力。维持较为正常的应激能力,避免过度应激反应。由此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增强手术安全性,利于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