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表现为纯运动偏瘫(PMH)桥脑卒中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及其相互关系.重新认识桥脑卒中.方法对26例表现为PMH桥脑卒中病人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及其相关作一分析.结果表现为PMH桥脑卒中易与大脑半球、内囊基底节区卒中相混淆,应及时做MRI确定诊断.结论表现为PMH桥脑卒中具有病灶小、病状轻、预后好临床特点,MRI对诊断桥脑梗死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纯运动性偏瘫 桥脑卒中 桥脑出血 预后
  • 简介:人类胚胎干细胞系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对人类干细胞研究,加速了利用干细胞治疗人类疾病步伐.但是,在将干细胞正式应用于临床治疗之前,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由于要涉及到人体应用,因此对干细胞移植可能引发的人体安全性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价和研究是干细胞临床应用需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干细胞临床移植可能面临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 标签: 干细胞治疗 临床应用 干细胞移植 临床治疗 性问题 人类疾病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扩散张量成像及传导失语患者言语障碍特点,验证传导失语发病机制双向分布学说.方法对5例传导失语患者和5例健康自愿者进行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制定利手评定标准判断进行利手评定,对传导失语患者进行口语流利型评定,应用扩散张量成像分析所有入选者Broca区和Wernicke区情况.结果1例患者为非流利型口语,其他4例为流利型口语;入选者均为右利手,传导失语患者Broca区和Wernicke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受损,如病变靠近Broca区则引起非流利型口语,如病变靠近Wernicke区,则为流利型口语,患者听理解障碍严重.结论传导失语患者Broca区和Wernicke区均可受累,损伤部位不同,传导失语言语障碍特点也不同.

  • 标签: 传导性失语 BROCA区 Wernicke区 发病机制
  • 简介:临床上外伤脑脊液漏多在伤后一周左右自行停止,而部分脑脊液漏出现在伤后数周或数月,其为延迟脑脊液漏,原因主要与漏口和颅内压有密切关系,多需手术修补。我们诊治6例延迟脑脊液漏伴脑积水患者,对其治疗方法与手术方式选择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脑脊液漏 脑积水
  • 简介: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对无症状卒中认识也逐步加深。无症状卒中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其病因、发病机制、检查手段、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等研究日益加深,但是对其危害特别是对认知功能损害关注仍显不足。应给予无症状卒中更多关注,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必要治疗。

  • 标签: 卒中 无症状性 危险因素 认知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筛查意义。方法对1091例北京市户籍社区居民,通过填写调查问卷、体格检查、颈动脉彩超检查方法,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前四位可变危险因素为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此四种危险因素人数占总人数百分比分别为62.0%、45.7%、28.7%和17.3%。吸烟(10.6%)、饮酒(12.6%)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占较大比例。在1091例参与者中,颈动脉彩超结果显示455例(41.7%)内膜中层增厚、326例(29.9%)单发斑块、324例(29.7%)多发斑块和90例(8.2%)颈动脉狭窄。结论①社区脑卒中筛查能够了解本辖区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隋况,为高危人群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②填写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这种社区筛查方法是筛检脑卒中高危人群可行有效方法,对社区脑卒中防控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筛查 社区
  • 简介:目的探讨用电击、缺氧、麻醉等处理方法建立小鼠逆行遗忘动物模型可行及优劣.方法将72只昆明小鼠分为对照组及电休克、缺氧、丙泊酚、电休克+缺氧、电休克+丙泊酚5个处理组.先给予各组相同避暗训练以建立避暗行为,随后分别给予各处理组120~180V电击、密闭容器内缺氧、腹腔注射0.3mL丙泊酚、120~180V电击+密闭容器内缺氧、120~180V电击+腹腔注射0.3mL丙泊酚相应处理.次日开始用暗箱观察各组小鼠步入潜伏期,以分析避暗行为变化.结果对照组小鼠在避暗训练后24h(第4天)步入潜伏期为(111.7±17.2)S,缺氧组、电休克+缺氧组、电休克+丙泊汾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休克组、缺氧组、电休克+缺氧组、电休克+丙泊酚组4组均有部分小鼠步入潜伏期明显缩短至30s以内,其发生率分别为43.8%、45.4%、66.7%、60%,而丙泊酚组步入潜伏期无明显变化.第5天、第8天观察显示,步入潜伏期缩短小鼠中个别出现恢复.结论电休克、缺氧、电休克+缺氧、电休克+丙泊酚处理后小鼠中部分可出现逆行遗忘表现,以电休克+缺氧组建模成功率最高:已出现逆行遗忘小鼠中部分可在后期恢复;单纯丙泊酚不能引起逆行遗忘.

  • 标签: 逆行性遗忘 电休克 缺氧 丙泊酚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CT对弥漫轴索损伤(DA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56例DAI患者CT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CT表现:①脑灰白质交界区、胼胝体及其周围、脑干、基底节区多发或单发小出血灶;②弥漫白质密度减低,灰白质界线不清,双侧脑室和脑池受压、变窄或消失;③合并硬膜下血肿、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骨折等。临床表达为深昏迷,GCS评分≤6~7分,生命指征紊乱,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结论CT影像结合临床表现对DAI有较高诊断价值。

  • 标签: 弥漫性轴索损伤 CT扫描 诊断
  • 简介:目的脂质沉积肌病是神经内科一种少见肌病,观察脂质沉积肌病超微结构特点,探讨电镜检查对脂质沉积肌病诊断价值及其与线粒体病关系。方法对7例临床上出现肌无力患者进行肌肉活检,取股四头肌或腓肠肌进行常规电镜标本制备,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选取部位后进行超薄切片,铅、铀染色后透射电镜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肌肉活检均显示肌纤维内出现大量脂滴,脂滴排列密集,呈串珠状分布在残存肌丝间,存在明显脂滴融合现象。1例线粒体明显异常,出现明显结晶样包涵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和成纤维细胞胞质内也能发现脂滴。1例有明显神经痛,电镜检查发现外周神经髓鞘板层分离,雪旺氏(Schwann)细胞内出现脂滴沉积。1例间质有胶原纤维增生,并可见再生肌纤维。结论脂质沉积肌病是一组有独特超微结构特点肌病,与线粒体异常有一定关系,电镜检查有助于该病的确诊。

  • 标签: 脂质沉积性肌病 肌病 线粒体肌病 超微结构 显微镜/电子
  • 简介: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栓塞卒中(embolicstrokeofundeterminedsource,ESUS)住院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检索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筛选其中符合ESUS诊断标准为ESUS组,其他卒中亚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结果共检出初发急性缺血性卒中1296例,筛选完成诊断ESUS必须检查项目患者200例,其中ESUS占46.5%(93/200例),大动脉硬化性卒中26%(52/200例),心源性卒中25%(50/200例),腔隙脑梗死2.5%(5/200例),隐源卒中(cryptogenicstroke,CS)0例;ESUS患者卒中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基本一致;ESUS患者中94.6%(88/93例)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二级预防应用抗血小板治疗,而5.4%患者(5/93例)因梗死后渗血未应用抗栓治疗,所有入选ESUS患者均未使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剂抗凝治疗。结论ESUS作为新卒中亚型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临床应完善诊断ESUS所需检查项目,提高其诊断率,进一步细化卒中亚型,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治疗。

  • 标签: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 诊断标准 筛查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侵袭脑膜瘤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52例侵袭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肿瘤位于幕上凸面、镰窦旁、侧脑室内共44例,颅底6例,幕下2例。幕上肿瘤主要采用马蹄形瓣状开颅,幕下采用幕下旁正中切口。颅底肿瘤分别采用翼点、乙状窦后,额下入路。结果52例患者共进行75次手术,其中1次手术34例,2次手术14例,3次手术3例,4次手术1例。手术后24例行普通放疗,4例行适形放疗,11例行γ-刀治疗。SimpsonⅠ级切除30例,Ⅱ级切除10例,Ⅲ级切除11例,Ⅳ级切除1例。出院后共有37例患者得到1个月-11年随访,7例随访到Ⅲ级脑膜瘤全部复发。Ⅱ级脑膜瘤随访30例,其中16例患者尚未复发,14例患者复发。结论侵袭脑膜瘤是颅内较少见肿瘤,预后较差。手术切除和手术后辅助放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重要手段。

  • 标签: 脑膜瘤 侵袭性 诊断 治疗 放疗
  • 简介:外伤脑梗塞(post-traumaticcerebralinfarction,PTCI)是颅脑损伤并发症,多种原因导致这并发症,包括脑血管痉挛,直接占位效应压迫脑血管,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本研究目的是根据CT、MRI和脑血管造影来研究外伤脑梗塞影像学特征和机制.

  • 标签: 外伤性脑梗塞 CT检查 MRI检查 脑血管造影 影像学特征 病理机制
  • 简介:发作睡病(narcolepsy)以难以控制白天过度嗜睡(EDS)、发作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临床症状。常于10—20岁发病,人群患病率为0.02%-0.18%,无性别差异,是继睡眠呼吸障碍引起白天过度嗜睡第二大病因。为一终生性睡眠疾患,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酿成意外事故而危及生命。

  • 标签: 发作性睡病 症状 睡眠呼吸障碍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可解脱球囊治疗外伤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carotidcavernousfistula,TCCF)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8例TCCF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可解脱球囊进行栓塞治疗。结果术后结果显示:1次栓塞成功118例(92.2%);栓塞术后复发10例(7.8%),再次栓塞治疗后达到完全治愈。6例(4.7%)因严重盗血而闭塞颈内动脉。随访24个月.6例术前失明病人中,好转2例,无变化4例;58例视力下降病人中,视力恢复正常53例,视力未完全恢复5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可解脱球囊治疗TCCF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 标签: 颈动脉海绵窦瘘 外伤 球囊 可解脱性 栓塞治疗
  • 简介:目的精神外科治疗癫痫是我国目前治疗除药物治疗外唯一手段.对一些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癫痫有明显效果.方法口服C-P首剂50mg/日,丙戊酸钠0.2,2次/日给予氟哌啶醇10mg,2次/日肌注.治疗5天后,情绪稳定精神,主动接触,偶有攻击行为,无抽搐发作.会诊认为:(1)癫痫精神分裂样精神病,(2)癫痫所致人格改变(病人在意识清晰下出现伤人,勒索行为,因人格改变不计后果凶狠,残暴,自控能力下降,近2年)在病室内屡发冲动,伤害他患,为避免出现意外建议行外科治疗.外科会诊,认为左侧颞叶及局限性白质损伤,经立体定向左侧颞叶切除术,局限性白质切断术.结果外科手术成功,3天后病人意识清晰,言语流利,生命体征平稳,情绪稳定,无冲动行为故转回精神科继续治疗,经1个月口服药物治疗后,病人情绪平稳,无冲动伤人行为,主动于他人接触,故出院,回家治疗,随访1年,无抽搐发作,无攻击行为,情绪稳定,未发生意外,疗效显著.结论癫痫是由于大脑细胞异常过度放电,而引起一过,反复发作临床综合征.癫痫精神障碍发作类型很多,此病人有情绪变化,及人格改变,故出现伤人行为,病灶很难发现,大多与大脑优势半球颞叶有关,控制不良可能与杏仁核异常放电有关,此病人经多次脑电及MRI确认左侧颞叶及局限性白质损伤,故行左侧颞叶切除术及局限性白质切断术后病情明显得以控制,随访1年,未出现异常改变.可以证明外科治疗伴有人格改变癫痫是可行治疗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癫痫精神障碍都可以行外科手术.

  • 标签: 精神外科 治疗 难治性癫痫性精神障碍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神经内镜辅助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视神经病变(TON)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纳人所有关于神经内镜辅助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TON患者随机对照研究及临床对照研究。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版本5.0.1)评定所有纳入研究质量,并用RevMan5.1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符合标准研究,共11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对于提高患者视力恢复程度,神经内镜组明显优于激素治疗组(OR=1.83;95%可信区间:1.09~3.06;P〈0.05);②对于提高患者视力恢复程度,神经内镜组与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OR=0.71;95%可信区间:0.47~1.06;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TON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激素治疗。虽然神经内镜组与开颅手术视神经管减压术组比较,对视力恢复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其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等优点。

  • 标签: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管减压术 神经内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单核细胞免疫抑制与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g)关系,了解卒中患者免疫抑制可能机制。方法研究连续入选24h内入住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急性脑卒中患者(53例),以同期神经内科普通病房住院头晕患者(均经头颅MRI排除急性脑卒中)作为对照组(39例)。检测脑卒中患者入院后第1、2、4、6和14天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水平和卒中组、对照组人院后第2天CRP和Fg浓度。采用GraphPadPRISM4.0demo软件进行因素之间关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卒中组CRP、融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CRP和Fg与不同时间点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负相关。CRP与入院后第2天HLA-DR表达负相关最明显(r=-0.419,P=0.001)。Fg与入院后第4天HLA-DR表达负相关最明显(r=-0.434,P=0.001)。结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单核细胞免疫抑制机制与卒中后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人类白细胞抗原-DR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血管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与老年痴呆(Alzheimerdisease,AD)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门诊及病房252例痴呆患者(VaD组127例,AD组125例),和正常对照组159例进行一组神经心理量表检查。神经心理量表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Fuld物体记忆测验(fuldobjectmemory,FOM)、言语流畅测验(rapidverbalretrieve,RVR)、数字广度测验(digitspan,DS)和积木测验(blockdesign,BD)。分析这两种类型不同严重程度痴呆患者认知障碍特点。结果两种类型轻、中、重度痴呆患者神经心理检查有统计学差异(P〈0.01)。轻度痴呆患者MMSE、BVB评分在Vau、AD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中、重度痴呆患者,神经心理评分在VaD、A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心理量表评估有助于VaD、AD严重程度分级,RVR测验可辅助鉴别诊断轻度VaD和AD。

  • 标签: 神经心理学测验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性
  • 简介:目的观察阿伐他汀(Atorvastatin)对EAE治疗作用并初探其治疗机制。方法以豚鼠脑、脊髓为原料提取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E模型。建模后每日对大鼠神经症状进行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12和IL-4水平。结果与EAE组相比,Atorvastatin组大鼠发病时间有所延迟,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与正常组相比,EAE组大鼠17d、21d时,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13,17,21d时IFN-γ、IL-1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IFN-γ、IL-12浓度与神经症状评分有较强正相关关系(RIFN-γ=0.904,P〈0.01;RIL-12=0.885,P〈0.01)。与EAE组相比,Atorvastatin组13d、17d时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IL-12水平在13,17,21d时均显著低于EAE组(P〈0.05)。结论Alorvastalin能改善EAE大鼠症状,其机制可能与纠正Th1/Th2失衡有关。

  • 标签: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阿伐他汀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12 白细胞介素-4
  •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婴儿偏瘫伴顽固癫痫临床疗效。方法对2例婴儿偏瘫伴顽固癫痫患者行功能大脑半球切除术,即主要以切除患者中央区和颞叶为主,并行额叶及顶枕叶白质离断,术后随访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例患者癫痫发作均完全控制,较术前无新神经功能缺失。结论严格把握功能大脑半球切除术手术指征,对婴幼儿偏瘫伴难治癫痫患者癫痫发作可起到良好疗效。

  • 标签: 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 癫痫 婴幼儿性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