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构建基于医护合作的遗传性肠癌门诊并评价其实践效果,以规范遗传性肠癌患者的管理、改善其亲属肿瘤防治的效果并推动遗传性肿瘤诊疗及研究的规范化发展。方法:构建基于医护合作的遗传性肠癌门诊,由经过严格选拔并培训的1名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和1名肿瘤专科护士出诊,规范了出诊医生及护士的资质和培训要求,确立接诊对象为有遗传性肠癌风险的患者及亲属。由护士预约、询问患者家族史并绘制家系图、收集患者及家属的诊治资料,主任医师接受就诊对象的遗传咨询。结果:经过2年半的实践,共接诊502人次,收集并绘制家系图223个,确诊并随访管理遗传性肠癌家系120个;患者亲属中,检出携带高危风险基因52例,肠镜筛查检出肠癌5例,息肉8例。结论:遗传性肠癌门诊的设立,使遗传性肠癌患者得以确诊,并提高高危亲属的基因检测及肿瘤筛查率,促进高危人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遗传性肿瘤门诊的构建提供了实践依据。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ehemiaattach,TIA)患者血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研究hs—CRP与ABCD2评分的相关性来探讨炎症反应与TIA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以2009年最新TIA定义为诊断标准的TIA患者70例,根据ABCD2评分进行危险分级,比较各级患者血清hs-CRP平均水平的差异。结果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分别与高危组(6~7分)hs—CE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O.05),中危组与低危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0~2分患者血清hs—CEP平均水平随ABCD2分值增高呈轻度上升趋势,5~7分患者血清hs—CRP平均水平随ABCD2分值增高而增高,以7分者为最著。结论hs-CRP与TIA患者ABCD2评分正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68例经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SDHC151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40岁(OR=2.40;95%可信区间为1.25-4.61;P〈0.01)、术前Hunt-Hess分级较高(Ⅲ-Ⅴ级;OR=3.19;95%可信区间为2.21-4.60;P〈0.01)、术前Fisher分级较高(Ⅲ-Ⅳ级;OR=3.02;95%可信区间为1.79-5.09;P〈0.01)、合并脑室内出血(OR=3.94;95%可信区间为2.70-5.74;P〈0.01)、急性脑积水(OR=16.85;95%可信区间为10.87-26.12;P〈0.01)、脑室外引流术(OR=2.95;95%可信区间为1.46-4.61;P〈0.01)是aSAH后发生SDH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DHC的高发生率与患者的高龄、较差的起始神经系统状态、急性脑积水、脑室内出血、脑室外引流术有关。
简介:目的总结外伤性进展性硬膜外血肿(TPEDH)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手术治疗的45例TPEDH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按扩展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8分30例,7分9例,6分1例,5分1例,4分2例,3分1例,1分1例。结论结合颅骨CT三维重建和及时动态CT复查,及早发现,积极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TPEDH疗效。
简介:遗传因素与卒中发生密切相关,明确基因与卒中的相关关系,有利于卒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卒中相关基因位点被发现,而既往已知的基因也对诊疗有新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介绍遗传相关性卒中,包括镰状细胞病、Fabry病、遗传性胶原蛋白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近期基因位点多态性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