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把在门诊确诊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对干预组(30例)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指导。对入选患者连续观察1年,并进行相应项目的随访。结果:干预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提高(P〈0.05),血糖的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可以提高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利于血糖目标和BMI的控制。

  • 标签: 健康教育 干预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
  • 简介:目的:评价互动干预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来自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所属社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实验组进行互动干预模式的健康管理。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调查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干预后除遵医嘱服药维度外,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互动干预模式进行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糖控制水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 标签: 2型糖尿病 互动模式 健康管理
  • 简介:目的验证逻辑记忆测验在在早期识别AD患者中的作用.方法63例正常对照老人、71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与45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M-AD)患者完成逻辑记忆测验(LM).结果在正常老人组,LM的即刻回忆、延迟记忆与被试年龄、性别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与教育程度有显著相关性(r=0.28,P<0.05).LM即刻回忆与延迟记忆的相关系数为0.86(P<0.01).LM即刻回忆与Rey-Osterrich复杂图形记忆测验的延迟回忆、听觉词语记忆测验的相关性比LM延迟回忆的低.LM延迟记忆而不是即刻回忆得分有助于识别MCI.LM即刻回忆≤6分作为划界分,识别AD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87%.LM延迟记忆≤5分作为划界分,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9%.结论LM的延迟记忆比即刻记忆更有助于识别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与轻度阿尔茨海默病.

  • 标签: 逻辑记忆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 简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AAD)是一组应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二重感染,是近年来常见的院内感染类型.我院是以神经内、外科为主的综合性医院,脑血管病患者占住院患者的绝大多数,其中高龄患者多、合并症较多,病情严重.多数患者因为合并不同程度的感染而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我院自2004年1-3月收治因抗生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2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脑血管病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乳酸菌素 假膜性肠炎 甲硝唑 万古霉素
  • 简介:目的总结艾滋病患者颅内病变行立体定向活检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艾滋病患者颅内病变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术中配合规范、注意事项及职业暴露后局部处理、监测、预防用药与心理干预等内容。结果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病理结果示脑弓形虫病2例、真菌感染2例、星形细胞瘤1例、脑囊虫病1例、胶质细胞增生1例。术后随访1个月~4年,1例完全康复,5例症状明显好转,1例死亡。未发生手术人员职业暴露。结论医护人员加强对艾滋病的了解,掌握艾滋病的防护措施,了解术中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可提高该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理的检出率。

  • 标签: 颅内病变 艾滋病 立体定向活检术 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观察和比较艾滋病患者早期抗病毒治疗后的睡眠质量变化,从而为相关临床研究和诊治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病房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和同期来体检并自愿参加睡眠质量监测的健康人群288例,按照研究对象是否患病分为观察组(艾滋病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人群),每组114例。对2组研究对象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心理韧性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紊乱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心理韧性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均名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艾滋病患者早期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睡眠质量问题,心理韧性和领悟社会支持状态均不佳,临床上要早期给予针对性的措施并进行积极预防。

  • 标签: 艾滋病 早期抗病毒治疗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调查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居家中医护理技术需求现状并对其需求进行预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 年2月—6月,使用自行编制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中医护理技术需求调查问卷对浙江省内 9 家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 026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极端梯度提升算法对需求进行预测,并采用沙普利加性解释方法对模型中的变量重要性进行解释性分析.结果: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中医护理技术的需求率为 70.27%,其中刮痧(52.63%)、艾灸(51.85%)、拔罐(48.73%)、耳穴贴压(47.37%)的需求排名位居前列.综合重要性排序,老年慢性病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知及态度、具体不适症状、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等特征是较为重要的预测因子.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值为 0.95~0.99,测试集中的AUC值为 0.80~0.89,模型性能较好.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

  • 标签: 老年慢性病居家中医护理技术机器学习预测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开颅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局部加压包扎,并动态复查头颅CT,了解积液引流吸收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在治疗1周内明显改善,头颅CT示皮下积液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随访1~2个月,无一例病人发生感染或复发,头皮贴合良好。结论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经济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 标签: 皮下积液 顽固性 引流术 静脉留置针
  • 简介:胶质肉瘤(gliosarcoma,GSA)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是胶质母细胞瘤亚型的一种,WHO分级为Ⅳ级,约占胶质母细胞瘤的1.8%~8.0%。它既含有恶性胶质瘤成分,同时合并间叶组织肉瘤成分,预后极差。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仍是手术切除,但该肿瘤进展极快,术后早期易出现恶性脑水肿,治疗困难.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胶质肉瘤术后合并恶性脑水肿的治疗经验。

  • 标签: 胶质肉瘤 恶性脑水肿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异丙酚用于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镇静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15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对照组289例(1998年~2000年),术后自然苏醒;治疗组426例(2001年-2005年),术后给予异丙酚镇静治疗,比较两组颅内压、脑灌注压、术后低血压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率和术后6个月GOS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例术后6h颅内压存在显著差异(P〈0.05),脑灌注压无显著差异(P=0.07),低血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19),再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46),两组术后6个月的GOS无显著差异(P=0.28)。结论异丙酚能够安全有效的完成颅脑外伤术后的镇静治疗。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异丙酚
  • 简介:患者,女,48岁,因“间断头晕7个月余,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7个月”入院,患者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桡动脉及肱动脉搏动减弱,自述左上肢血压110/70mmHg,右上肢血压144/90mmHg(1mmHg=0.133kPa)。于外院行脑血管造影提示左锁骨下动脉狭窄,同期行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术中释放ExpressLD8/17mm球扩式支架一枚。术后左上肢桡、肱动脉搏动改善,双上肢收缩压差值降至15mmHg,头晕症状缓解。3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左上肢动脉搏动减弱及头晕症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左锁骨下动脉管腔狭窄率大于70%。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规律口服降压药(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血压控制在140-160/80-90mmHg之间;高血脂病史8年;支架植入术后规律口服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100mg/d,氢氯吡格雷片75mg/d,阿托伐他汀20mg/d)。患者无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无吸烟及饮酒史。入院时查体:体温36.5℃,脉搏72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20/80mmHg(左上肢),150/90mmHg(右上肢),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左上肢桡、肱动脉搏动较右侧弱。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应灵敏,双眼球各向运动充分自如,无复视及眼震,双侧额纹对称,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咽反射存在,转颈耸肩对称有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双侧深浅感觉查体对称,指鼻及跟膝胫试验尚稳准,颈软,无抵抗,脑膜刺激征阴性。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风湿、免疫、补体、血沉、C-反应蛋白亦正常,仅高密度脂蛋白值略低:0.78mmol/L(正常为>1.04mmol/L)。胸片、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未见异常。

  • 标签: 再狭窄病例 动脉支架术 左锁骨
  • 简介:目的分析面肌痉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后症状的演变特点,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根据Cohen分级对病人术后1年内不同时间段的面肌痉挛程度进行评分,得到症状评分-时间曲线,分析面肌痉挛症状改善的演变特点。结果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将病人分为术后顷刻和出院时症状均消失组(A组)、术后顷刻症状消失而出院时又再现组(B组)、术后顷刻和出院时症状均减轻组(C组),3组病人长期随访症状消失比例分别为90.1%、83.3%、66.7%。术后症状评分-时间曲线表明:总体演变趋势先急剧下降,后低幅波动,并逐渐下降,术后9个月趋于稳定。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肌痉挛症状有逐渐缓解趋势。根据术后即刻至出院前的症状恢复情况将病人分组,有助于预测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长期疗效。

  • 标签: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 面神经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术后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脑动静脉畸形病例138例.以性别、年龄、主要症状、阳性体征、术前癫痫史、病变部位、畸形团大小、引流静脉、手术入路、术后水肿、病灶残留、手术次数、癫痫灶切除等13项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设定术后发生癫痫为因变量,使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前癫痫史、病变部位、畸形团大小、引流静脉、术后水肿等5个因素是术后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脑动静脉畸形手术病人。应针对癫痫发生危险因素进行防治,以减少脑动静脉畸形术后癫痫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癫痫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 简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因其反复发作,最终分流管梗阻而致手术失败;可导致颅内感染,形成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脑室炎;抗感染治疗以及治疗后再分流时机的选择较困难.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感染患者9例,现对其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 标签: 感染 脑室-腹腔分流术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报告1例异位妊娠术后绒癌脑转移瘤的病例并回顾文献。方法通过妇科及神经系统检查,病理及影像学结果确诊绒癌。急诊行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切除孕囊及病变侧输卵管,术后病理示正常胚胎。术后随访6~12个月1例发生脑转移,予以开颅手术,病理报告绒癌。术后腰穿甲氨蝶呤化疗、脱水、激素等对症治疗。结果患者术后症状改善,随访6个月未见病变复发。结论异位妊娠术后发生绒癌脑转移瘤可见于育龄妇女,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术后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异位妊娠 绒癌 脑转移瘤
  • 简介: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研究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嗅觉相关脑区结构改变及其与嗅觉障碍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作为早期诊断的可能性。方法应用“五味嗅觉测试液”对26例诊断明确的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嗅觉功能检测,并与年龄、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帕金森病统一评价量表(UPDRS)]进行相关分析。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获取三维结构图像,SPM5软件后处理,通过配准、分割获得白质密度图像,经调试获得白质体积图像。结果帕金森病组患者嗅觉察觉阈值和嗅觉识别阈值分别为0.66±0.84和2.41±0.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4±0.83和1.08±0.54(Z=4.455,P=0.000;t=4.898,P=0.000)。帕金森病组患者嗅觉功能与年龄(察觉阈值:n=0.199,P=0.330;识别阈值:n=0.256,P=0.207)、病程(察觉阈值:n=0.123,P=0.550;识别阈值:n=0.055,P=0.789)及UPDRSⅢ评分(察觉阈值:n=0.229,P=0.260;识别阈值:rs=0.379,P=0.056)无明显相关性;UPDRS总评分与嗅觉察觉阈值无相关性(rs=0.314,P=0.118),但与嗅觉识别阈值呈正相关(n=0.397,P=0.045)。与对照组相比,原发性帕金森病组患者右侧枕叶(BA17~19区)、左侧扣带回后部(BA23,30,31区)、左侧枕叶(BA18,19区)和左侧中央旁小叶(BA3~5区)白质密度,以及双侧枕叶(BA17~19区)、左侧扣带回后部(BA23,30,31区)和左侧中央旁小叶(BA3~5区)白质体积均增加,且左侧扣带回后部白质密度增加与嗅觉识别阈值呈负相关(rs=0.496,P=0.010)。结论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功能明显减退,但与年龄及病程均无相关性。有嗅觉减退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其嗅觉相关脑区,尤其是神经纤维通过的白质脑区存在明显的病理变化,可能提示帕金森病患者嗅觉障碍是中枢神

  • 标签: 帕金森病 嗅觉障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空腹血糖值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62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调查问卷,根据PSQI得分分为睡眠质量良好组,与睡眠质量较差组,其中睡眠质量良好组120例,睡眠质量较差组142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空腹血糖值的关系。结果:睡眠质量良好组的空腹血糖(7.12±1.45)mmol/L、餐后2h血糖(11.32±2.56)mmol/L、HbA1c水平(8.34±2.01)%均低于睡眠质量较差组(10.45±1.01、13.01±2.13、9.67±2.0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5分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空腹血糖值密切相关,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并适当午休,做好预防控制。

  • 标签: 糖尿病 睡眠质量 空腹血糖值 相关性
  • 简介:目的:分析观察实施经颅磁治疗对改善精神病患者睡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存在睡眠困苦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添加伪假经颅磁治疗,治疗期间为期15d,经过3个月后采取意见。结果:观察组使用经颅磁治疗改善患者的睡眠时间等显然比对照组好,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经颅磁治疗对改善精神病患者睡眠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经颅磁治疗 睡眠效果 精神病患者 分析
  • 简介:目的:调查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将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73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另选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3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以往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肺功能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评价方面,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能够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临床护理 个性化护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