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PIAS3表达与胶质瘤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病理确诊的30例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以及5例正常脑组织手术标本,采用光镜、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AS3表达水平;提取总微小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PIAS3在人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对照研究。结果PIAS3在正常脑组织中高表达,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均明显降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IAS3人脑胶质瘤中表达水平呈随胶质瘤级别I级,Ⅲ级和Ⅳ级(实体)组织增高而降低趋势,但在Ⅳ级(瘤中心坏死)组织中表达无明显下降,部分甚至高于正常脑组织中表达(P〈0.05)。PIAS3在胶质瘤级Ⅱ级和Ⅲ级,Ⅲ级和Ⅳ级(实体)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PIAS3在胶质瘤组织中低表达并与胶质瘤级别呈负相关,提示其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成人慢性咳嗽发病的影响及其他病因,为临床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400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询问病史以及相应的辅助性检查,对患者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有3.8%的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尚不明确,有96.2%的慢性咳嗽患者病因明确,其中4.0%为合并病因,92.2%为单一病因。在单一病因中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比例为3.8%,且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8.0%和29.5%。结论:睡眠障碍是诱导慢性咳嗽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其病因复杂多变,其中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比例最高,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简介:双相障碍患者伴发焦虑症状十分常见,这已经引起精神科医生的高度重视。双相障碍患者伴发焦虑症状通常与下列因素相关:(1)发病年龄早,抑郁发作次数多,症状严重,出现自杀行为;(2)高致残率和隐匿型抑郁;(3)精力和体力的明显下降;(4)物质滥用以及进食障碍。因此,伴发焦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通常在急性期和维持治疗阶段疗效欠佳,且预后不良。另外,伴发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的患者对锂盐或抗惊厥药物的疗效欠佳。近期,有的学者提出一种假设,即双相障碍患者伴发惊恐障碍和/或广泛性焦虑,或者伴发社交焦虑障碍,可能是双相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双相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患者,药物治疗的目的应该是要致力于使二种精神障碍都得以缓解,而不是在治疗一种精神障碍的同时造成另一种精神障碍病情恶化,这也是目前临床治疗上的一个挑战。
简介:目的检测颅咽管瘤组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DNATopoⅡ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作为判定颅咽管瘤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方法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63例颅咽管瘤组织切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评价颅咽管瘤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原发组与复发组之间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32例釉质上皮瘤14例复发,31例鳞状乳头瘤6例复发;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哑型之间以及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原发组与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咽管瘤的病理亚型以及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预后和复发有关,可作为预测肿瘤复发危险性的一个参考指标;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在原发组和复发组肿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肿瘤在复发过程中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
简介:目的:构建基于临床需求的中医护理决策支持系统并评价,为中医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实践时提供科学客观的决策工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中医护士护理服务能力提升需求,召开专家论证会讨论确定中医护理决策支持系统功能清单.开发中医护理决策支持系统并投入使用.便利选取 2023 年10月—12月九江市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 60 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护士使用传统中医护理模式,观察组护士实施中医护理决策支持系统辅助下的中医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士临床决策能力、决策质量、决策效率并调查观察组护士对系统的使用体验.结果:中医护理决策支持系统包括中医操作禁忌、中医穴位定位、中药服用食忌、中医护理计划、中医健康教育5 项功能.观察组护士临床决策能力、决策质量、5 项功能决策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
简介:目的探讨和研究自杀(伤)干预的方法与策略.方法通过对自杀(伤)行为的现状、来源和动机、危险因素及动机的分析、归纳,总结自杀(伤)干预的步骤与原则.结果自杀动机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人际动机,另一类称之为内心动机.自杀(伤)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与个体素质及外界社会因素有关.自杀(伤)者的50%~90%的是由于精神疾病引起的.对自杀(伤)者的干预可分为评估、制定干预目标、实施、终止4期.预防措施主要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减少自杀(伤)工具的可获得性、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及时对有自杀(伤)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结论自杀(伤)者的最积极的干预是预防,尤其是对自杀(伤)高危人群的预防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