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口周肌压力与牙颌形态的相关性一直是正畸医师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本研究以成人骨性安尔Ⅲ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正常组比较分析,以分析骨性Ⅲ类患者的口周肌压力特征,了解口周肌压力与牙颌形态的相关性。

  • 标签: 骨性Ⅲ类错 正常 口周肌压力
  • 简介:目的探讨自噬诱导对舌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帕霉素(Rap)诱导上调舌鳞癌Tca8113细胞自噬活性,westernblot检测诱导后Tea8113细胞自噬标记蛋白Beclinl和LC3的表达变化:MTT法检测自噬诱导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ound—healing检测诱导后细胞迁移能力改变: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Rap诱导6h即可上调舌鳞癌Tca8113细胞自噬标记蛋白LC3-II表达,24h时LC3-II表达最强,自噬活性最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Rap诱导后细胞生长明显抑制(P〈0.05),迁移速率减慢。结论上调舌鳞癌细胞自噬活性可以抑制其增殖和迁移。

  • 标签: 雷帕霉素 自噬 舌鳞癌细胞 增殖 迁移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比犬自体牙移植术后影像学和组织学变化,探究移植牙的牙周组织修复机理.方法选择1只8月龄比犬,左侧下颌前磨牙区为受体区进行前牙自体牙移植.术后进行X线检查和组织学HE染色,观察移植牙牙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X线片显示1号移植牙(左侧下颌第二前磨牙位)牙周间隙明显缩小,根尖周可见小范围透射影像,牙颈部有外吸收影像;2号牙(左侧下颌第一前磨牙位)根管内上1/3部分出现牙根内吸收.术后2个月X线片表明移植牙牙周愈合情况良好,1号牙外吸收影像稍增大,2号牙内吸收影像未见扩大.组织学HE染色切片可见根尖部有纤维束形成,但在牙颈部、髓腔和根尖部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少量浆细胞浸润.结论自体牙移植术后牙周膜愈合较好,但牙齿拔除时要注意减少牙颈部的机械性损伤,移植后牙髓治疗的时机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要素之一.

  • 标签: 自体牙移植 组织学 牙周膜愈合 炎症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粒度金刚砂车预备的牙面与聚羧酸锌水门汀的粘固强度。方法:分别采用4种不同粒度车依次打磨4组牙本质片,测量其粗糙度,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再将牙本质片与聚羧酸锌水门汀粘固,测试各组剪切强度。结果:4种粒度车预备的牙面粗糙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聚羧酸锌水门汀与各组牙面的粘固强度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预备用车粒度的减小,牙面粗糙度降低,聚羧酸锌水门汀与牙面的粘固强度也相应降低。

  • 标签: 粗糙度 牙本质 聚羧酸锌水门汀 剪切强度
  • 简介:目的评价硅橡胶加预成胶精密印模法间接制作铸造桩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广东省深圳牙科医疗中心门诊289例患者的400颗经完善根管治疗的前牙及前磨牙残根、残冠,随机分成试验组(248颗)和对照组(152颗),规范制备根管根面。试验组通过根管内注入硅橡胶并插入预成胶制取根管根面精确印模,技工室完成铸造桩核。对照组常规以嵌体蜡加金属丝制取根管根面印模并完成桩核铸造。临床试戴,检查桩核的就位性、密合性、固位性。结果试验组242颗临床检查为优秀(97.6%),对照组136颗临床检查为优秀(89.5%),两组修复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橡胶加预成胶精密印模法间接制作铸造桩核,精密度高,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硅橡胶印模材料 铸造桩核 预成胶针
  • 简介:目的牙科麻醉在组织穿透时的偏移与麻醉失败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决定使用双向旋转插入技术是否可以在组织类似物中将的偏移减少到最小。材料和方法建立了3个体外偏移试验模型,每个模型分别模拟不同密度的组织。每种组织分别试验3种不同型号的针头(30、27125号)。用特制的牙科测量器使进针深度保持在20mm。对两种进针方式,直线进针和双向旋转进针进行了研究。进针后进行了X线分析。结果双向旋转进针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减少体的偏移,在3种不同的模拟组织和3种不同型号的针头试验中差异都有显著性。结论通过模拟组织路径的最大影响因素是作用在斜面上的向量。本研究中,双向旋转进针技术用3种型号针头在3种模拟组织上都能保持直线的进针路径。

  • 标签: 注射针偏移 双向旋转进针 直线进针 牙科麻醉
  • 简介:目的:改善种植体周围骨质量对于种植体植入术后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有显著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在本研究中,在不同奈酸锶(Strontiumranelate.SR)浓度(锶离子[Sr^2+]浓度分别为0、2、20、40和80mmol/L)溶液中实现钛表面奈酸锶-壳聚糖涂层的包覆,以期利用锶离子(Sr^2+)促进骨组织结合的作用。采用X线衍射仪(X-ray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oscopy.FTIR)表征载奈酸锶的壳聚糖涂层的理化性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coupledplasmaopticalemissionspectrometry,ICP-OES)测定药物涂层溶解/释放机制。同时,通过研究原代成骨细胞(PrimarYosteoblasts,POBs)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关键成骨基因表达定量分析评估体外细胞应答水平。结果:XRD和FTIR结果显示.只有少量奈酸锶通过氢键或共轭效应与壳聚糖发生化学反应。Sr^2+的爆发性释放期(70%-85%)出现于最初三天,紧接着进入较为缓慢的释放阶段。当奈酸锶处于较低浓度(2mmol/L或者20mmol/L)时.载有奈酸锶的壳聚糖涂层对细胞应答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原代成骨细胞增殖上升.ALP活性增加以及人骨形成蛋白-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Runx-2)、ALP和骨钙蛋白高表达;但当奈酸锶处于较高浓度(40mmol/L或者80mmol/L).该涂层反而抑制原代成骨细胞(POB)生长。结论: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钛表面包覆的奈酸锶负载壳聚糖涂层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促进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为钛种植体表面改性提供一个潜在的新方法。

  • 标签: 原代成骨细胞 雷奈酸锶 表面涂层 壳聚糖 钛表面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 简介:目的:评价经下颌切迹入路的细穿吸细胞学检查(FNAC)在面侧深部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细穿吸方法,对40例面侧深部肿物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查。男24例,女16例;年龄3~75岁,平均年龄43.28岁。将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或随访资料进行比较,计算FNAC诊断准确率及在区别肿瘤与非肿瘤、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上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FNAC诊断准确率为80.00%;诊断肿瘤与非肿瘤的敏感度为80.77%,特异度为100.00%,5例患者为假阴性,假阴性率为19.23%,假阳性率为0;诊断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8.00%。3例患者为假阴性,假阴性率为20.00%,3例患者为假阳性,假阳性率为12.00%。结论:FNAC是一种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的诊断方法,在不易做切除及切取活检的面侧深部肿物的定性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准确区别肿瘤与非肿瘤、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细针穿吸 下颌切迹入路 翼腭窝 颞下窝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