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社会林业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社会林业是以农民为主体,由社区组织当地农民自愿参与的林业活动。社会林业从人类和生存环境的角度来考虑人们最关心的森林问题、贫困问题和发展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广人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愿望,可以这样说,社会林业实际上是一场大规模的缓解贫困运动。社会林业与传统林业不同:(1)传统林业认为,森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林业部门作为国家的一个产业部门,往往以完成国家下达的造林计划和需要的商品材为目标,忽略社区居民与森林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甚至把社区居民排除在
简介:<正>印度的贷款造林始于60年代,其目的是恢复森林资源和为当地村民提供薪材、饲料,方式是当地村民参加造林。从70年代中期开始,在印度政府财政支持下,全国开展了较大规模的造林活动;到80年代,印度各邦的造林费用以世界银行的贷款为主,还有一些国际组织的援助;自90年代以来,主要靠日本的海外经济协力基金(OFCF)提供贷款。
简介:<正>在平原社会林业实践过程中,农民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经济要求,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技术,利用农林业优化组合配置方式,进行复合经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边际土地的生产力。总结全省平原社会林业实践,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简介:最近,在各种媒体上见到很多关于民间公益组织艰难生存的报道,大体分为注册艰难和资金艰难两种。注册艰难是社会身份的问题,资金的羞涩则关乎到组织的存在。那些受到困扰的公益组织像未过门的媳妇一样只能低着头站在公婆面前。其实,他们大可不必这样,因为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公益组织都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简介:2009年5月12日,日本林野厅发布了2008年度《森林·林业白皮书》。第1章的标题即为“创造低碳社会的森林”,可见对森林减排温室气体以及防止全球气候变暖重要作用的重视。
简介:生态中心主义是一种主张把伦理学视域扩展至大自然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思潮之一。以生态学与生态链相互联系为学科背景与论证依据,以实现整体主义生态价值观为主要诉求是生态中心主义的理论特质;在其规约与统摄下,生态中心主义主张拓宽道德关怀视域,即伦理关照从传统人与人之间扩至整个生态系统。大地伦理学、自然价值论、盖娅假说、深生态学分别从不同视角与层面阐述与揭示了生态中心主义的理论特质与道德旨趣。
简介: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福斯特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认为,生态学是反对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他批判了“经济增长有限论”和“自然资本化”理论,批驳了生态帝国主义的错误观点,驳斥了“技术可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观点,认为不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仅仅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加快生态技术的发展是不能真正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
简介:湖北公安县是全国首批“平原绿化达标县”和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近年来,由于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营林的方式方法,广大农民造林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导致全县森林覆盖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去年该县对林业生产经营体制实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今年全县造林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成片造林29718亩,比2000
简介:用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提倡一种新的职业能力水平的测试方法,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作为评价的新标准。
简介:我国将改革户籍制度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已确定新的思路。一是取消户口按照商品粮为标准来划分农户和非农户的“二元结构”,以居地和职业来划分农业和非农业人员。二是建立以常住户口、暂住户口、寄住户口三种管理形式为基础的登记制度。三是逐步实现居民身份证为主的证件化...
简介:芬兰从1993年起进行林业税收政策改革。新政策是以木材销售利润为征税额,按实际收入征税,旧政策是每年按森林面积计税征收。改革期间新旧两种政策并存,2005年是林业税收新旧政策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简介:全省林业改革渐入佳境近年来我省林业建设加快改革步伐,内部活化机制,外部拓展空间,大大增强了林业建设发展后劲。截至目前,利用外资金额累计达2376万美元,全省荒山造林以每年300万亩的速度增加,37个县实现了基本绿化,建立股份合作制林业实体4200多个...
简介:本文概略讨论了生态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基本意义。文明可以视为文化进化的一种存在状态,而生态文明表明了文化的观念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最终将增进文化的观念系统的生态化取向。这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应当按照生态文明的思想及其多样性的、循环的和共生的原则发展。
简介:在生态环境控制的问题上,单纯的自然科学的技术控制有其局限性,而社会科学因为是从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价值观念来控制人的行为而具有优越性.在生态环境的社会控制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事实上,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世界性,任何单纯的技术控制手段都不可能有很大的成就.因此,对生态环境进行社会控制就成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然趋势.
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大力加强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建设,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简介:生态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互利共生,人们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充分享受生态成果的高度文明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是生态社会的最基本标志,具体表现为生态原则成为资源配置基本依据,生态生产成为社会生产基本内容,绿色消费成为社会主体消费方式,生态法制成为社会基本行为准则,生态意识成为社会主流观念。
简介:林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林业行业的特殊性,提出了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框架内容,分析了林业企业社会责任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指出了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价值。林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是环境责任。认为林业企业披露社会责任的报告内容应包括对股东和债权人的责任,对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和慈善行为5项核心主题。
简介:
简介:随着我国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的开展,特别是的出台,如何提高造林质量、确保工程建设的有效实施,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首要解决的问题.作者根据多年来从事造林工作的实践,主要针对影响造林质量的思想观念、造林机制、苗木的选择供应、效益补偿机制、林业产业链、质量监管体系等社会因素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简介:七月流火。炎炎夏日,湖北宜昌市迎来了参加全国推进林业改革座谈会的嘉宾。7月28日至29日,全国推进林业改革座谈会在湖北宜昌举行。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要求,
发挥社会林业的扶贫效能
印度贷款造林开展社会林业
安徽平原社会林业复合模式
社会公益需要新的思维
森林可以创造低碳社会
生态中心主义的理论特质与道德旨趣
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
出路在于改革——公安县实行林权民营化改革的调查
改革考试形式 推进素质教育——电信英语考试形式改革的设想
我国将改革户籍制度
芬兰改革林业税收政策
全省林业改革渐入佳境
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
论生态环境的社会控制
建设绿色宜昌架构和谐社会
试论生态文明社会的标志
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框架研究
《林业与社会》2005年总目次
浅析影响造林质量的社会因素
林业改革释放夏日激情——全国推进林业改革座谈会在湖北宜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