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受地震资料品质限制及X井区辫状河沉积特征的影响,利用常规地震属性分析及90°相位转换技术在对该井区新近系馆陶组上部砂体连通性进行识别时存在较大困难,而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可识别出砂体的连通性。具体做法为:1以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为基础,依据X井区馆陶组上段砂体沉积特征,建立不同的地质模型并进行正演模拟计算;2分析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从理论上探讨砂体横向连通性对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并与实际地震波形进行对比分析,确定X井区馆陶组上段主力砂体的连通性及砂体边界;3通过钻井结果来验证正演模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模型正演方法可以实现对地震地质模型的高精度模拟;正演模拟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以有效解决研究区砂体连通性的多解性问题,对勘探阶段砂体连通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简介:从有机包裹体及成岩作用研究的角度对崖21-1构造油气成藏作了初步分析。崖21-1构造上第三系砂岩储层烃类丰度高,演化程度也较高,储层经历了两期烃类运聚过程,运聚时储层温度在145-165℃,埋深在3100-3600m,时间为上新世-第四纪,油/气源来自梅山组。构造顶部下第三系砂岩储层为含烃水层,少量的烃类是崖城组烃源岩早期排烃的产物。构造顶部砂岩储层中可能存在一致密胶结带,此胶结带对向上运移的油气起了封堵作用。构造形态及沉积特征是形成胶结带的主要原因,而成岩胶结作用与油气运移的时间导致油气运聚最终与构造顶部浅层无缘。推测在胶结带下方和构造翼部可能形成油气富集。
简介:通过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测试手段对单个有机包裹体的成分,分子结构及其中烃类的成熟度进行了分析,结合其它地质,地球化学资料综合研究认为,琼海凸起系由文昌A、B两凹陷双重供油,其中文昌A凹陷是琼海凸起的主要油源区,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表明:文昌A凹陷有过两期油气运移,第一期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0-140℃,第二期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50-170℃,两期有机包裹体在成分,烃类成熟度以及分布特征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文昌B凹陷经历了一期油气运移,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00-140摄氏度,有机包裹体特征与方昌A凹陷两期有机包裹体的特征均有所不相同。
简介:当砂岩为单层砂体或多层砂体以不同的方式叠置时,其储层物性及含气性有较大差别。基于砂岩储层精细评价的需要,文章对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盒8段进行砂体组合类型的划分与评价。以测井资料及岩心描述为基础,将砂体组合划分为两大类、16种不同的类型。建立了砂体组合的测井、地震响应模式,并对各种砂体组合类型的物性及含气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厚度较大的单砂体物性及含气性一般优于复合砂体,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单砂体及其复合砂体的物性及含气性较好。苏里格地区盒8下段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心滩砂体物性中等-较差,向下到三角洲平原、前缘相带物性变好,且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分流河道叠置砂体物性最好。榆林地区山2段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单砂体及其复合砂体物性最好,分流河道单砂体及其叠置砂体物性较好。横穿沉积体系.由河道中心至河道侧翼物性变差。
简介:以钟市油田潜三段储层为例,进行了盐湖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在冲刷面、湖泛面以及盐岩界面基础上,根据相组合特征,在潜三段识别出向上“变深”不对称旋回、向上“变浅”不对称旋回以及向上“变浅”复“变深”对称旋回等3类基本短期旋回。根据短期旋回叠加样式,将潜三段划分为5个中期旋回和1个长期旋回。中期旋回内砂体分布规律受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A/S)的控制。指出在A/S〈〈1时,砂体最为发育,且连通性最好。但基准面最低时,气候干燥,湖盆水体浓缩,碎屑供给不充分,发育盐岩沉积;在A/S〈〈1向A/S〈1过渡时砂体较发育,但隔夹层逐渐丰富;在A/S〉〉1时,砂体不发育,多为孤立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