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新近的错罪和超期羁押,引发了学界对审前羁押功能的反思。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中外审前羁押理论和立法比较的成果丰厚,但对司法现状掌握不多。以A市1205份刑事判决书及3063份证据为样本,研究发现我国审前羁押率高、羁押期限较长,不必要羁押普遍存在,应当大力推行审前释放。理由为:第一,在嫌疑人到案初期公安机关已查实证明犯罪的主要证据,以押代罚不合理;第二,公诉和审判阶段以程序性证据收集为主,保障诉讼观念须反思;第三,各阶段羁押期限普遍延长且证据收集存在后尾,诉讼效率低下。研究表明,我国的审前羁押处于世界中等水平,取保候审后逃跑、犯新罪等妨碍诉讼案例不常见。鉴于审前释放风险较小,践行无罪推定可缓解立法与司法、精确定罪与预防错案的双重困境。
简介:随着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施工工地盗窃案件也呈现上升趋势。此类案件具有结伙作案表现突出、作案前普遍存在踩点过程、犯罪时间段集中、依赖各类车辆、内外勾结盗窃等特点;并且因为报案人证据保护意识薄弱、工地环境复杂、技防、安防措施不到位等原因,造成该类案件现场取证困难。对此类案件的现场勘查应需对中心现场反映人体特征的痕迹、反映破坏工具的痕迹、反映交通运输工具的痕迹、犯罪嫌疑人遗留的工具等现场痕迹进行仔细搜集,并对嫌疑人的人体分泌物、排泄物、脱落物、粘带和附着物以及随身携带物等进行勘验;在现场访问时应注重证人的寻找,做好心理转化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对外围现场的勘查。
简介:【摘要】新形势下,职务犯罪显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在证据收集和运用方面,侦查人员面临新旧接续的问题,面对挑战,唯以发扬传统,开拓创新才能开拓新的局面。【关键词】职务犯罪证据收集证据运用贿赂型犯罪一、贿赂型职务犯罪证据收集旧有的以突破犯罪嫌疑人口供为目的的侦查模式不仅不利于犯罪嫌疑人人权的保护,更是影响了国家反腐倡廉的光辉形象。新时期社会急剧转型,各种新事物新现象不断涌现,面对复杂严峻的反腐形势,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必需不断反思、总结、开拓、创新。反思原有侦查模式的不足,总结办案经验,开拓新型侦查模式,在证据采用观念、侦查手段、制度建设、证据收集方法上不断创新才能提高自身侦查能力,增强打击职务犯罪的力度,从而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和可持续的发展。1.注重再生证据再生证据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在案发后,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在进行各种反侦查活动中形成的,能够证明犯罪情况的一切事实。由于其生成方式和切入角度的特殊性,在反贪查案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作用,往往会使案件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