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就空间而言,人有对前后、左右、上下这三个基本维度的感知,这表明空间具有三维。就时间而论,人有过去、此刻与未来的感知,而这三种时间处于一条线上,这表明时间是一维的。如果说时间可以通过空间来获得语言表达,或者说"时间就是空间"的话,那么,语言表达中的时间究竟是一维的呢还是多维的?围绕这一问题,我们主要以英语和汉语中时间的空间语言表达方式为思考对象,试图探讨两种语言中关于时间概念的空间表达是否存在维度上的差异。如果存在维度上的差异,那么这种差异会给语言范畴和认知范畴二者的关系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呢?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从时间与空间二者的概念性质及表现形式出发,针对汉语关于时间的维度表达而进行分类研究。我们发现,英语中关于时间的空间表达具有二维性,而汉语关于时间的空间表达却具有三维性。这一发现说明"认知决定论"会受到"认知相对论"的挑战,因为语言范畴虽然要受认知范畴的支配,但并不完全由认知范畴决定。英语和汉语二者在时间概念的空间表达上的差异关系着哲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诸多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
简介:1989年,联邦德国科学委员会(Wissenschaftsrat)对联邦德国各主要大学四十九种专业的毕业生的专业学习时间作了一次详细的调查。这次调查以1986年各专业的毕业生为对象,采用了计算算术平均值的统计方嚣这里所指的专业学习时间,包括该专业课上课时间及参加该专业课考试所需时间。根据这调查各专业所得出的一个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多少和专业时间的长短,可以了解各专业的分布情况及一个大学或该大学某一专业的规模,从而对一个大学作出进一步的评价(如专业强项等)。这在中德两国进行文化交流、建立校际关系及派遣留学人员赴联邦德国考察、进修、学习选择学校时,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简介:郑子瑜教授从香港寄来了他的《郑子瑜修辞学论文集》(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8年),其中有1973年10月他应美国阿里桑那大学东方研究所的邀请而作的学术报告,题为:《从学习古汉语的目的说到古汉语的修辞》。在这一报告中,郑教授说:古汉语的修辞和现代汉语一样,须是没有漏洞,无懈可击的。从前某乡村因为治安不好,盗贼出发,村长出了布告,只有简单的五个字:“夜行必提灯。”有一村民在夜间提着空纸灯,走过村公所,被守夜的人看见了,指责他说:“你怎么拿着空灯儿走,不放置蜡烛呢?那人说:“你们布告上没有写明必须放置蜡烛呀!”第二天,布告上加了四个字:“灯必置烛。”
简介:<正>关于"修辞"、关于"修改",我们曾摘录过古今名家的论述和实例。从这些论述和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修辞和修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修改也是修辞。一、对照"修辞"定义看修改关于什么是"修辞",各家各有不同的说法,但基本精神却是相同的。这里我们不妨举几家对"修辞"所下的定义,对照文章修改来看看。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说:"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说的是"修
简介:<正>19世纪末,英国语言学家亨利·斯威特在他的《新著英语语法》中把自己写的语法称为“描写语法”,也就是如实地描写语言事实而不加臧否的一种语法,把当时学校教授的语法称为“规定语法”,也就是不顾语言事实只考虑逻辑合理性和拉丁语规范来主观规定英语语法规律的一种语法。斯威特对“规定语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有名的例子就是英国人都说“It’sme”而“规定语法”根据逻辑和拉丁语法规定必须说“ItisI”。20世纪初斯威特的学生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提倡“活的语法”,也极力反对“规定语法”。从此,“规定语法”或所谓“规定主义”在语言学界就“臭名远扬”,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西方语法学进入结构主义时代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