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和鲁迅对屈原的情有独钟相照应,鲁迅与屈原的比较研究,也是研究者和学人常谈的话题。近期出版的《鲁迅民族性的定位》一书,已就此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再研究。就已有的成果来看,更多的是从两位大师的文本研究出发,通过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的检索,映照出双方的主体特征和文化渊源,其中不乏成功的力作。本文不拟重复先行者的思路(学习和借鉴是应做的)。这里的工作仍是对两位大师关系的思考,当然离不开联系与差别、相同与相异的研究,因为这样的确可以加深对比较双方的再认识,但为比较而比较未必能科学区别两人的绝对价值和意义。

  • 标签: 鲁迅 屈原 比较研究 流放意识 先哲精神
  • 简介:称谓语是日常生活中的高频用语。对于称谓语"小姐"一词的使用,有人认为越来越普遍,也有人认为已经没有人愿意接受"小姐"作为泛尊称。社会成员对"小姐"一词的认同情况究竟如何?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 标签: 小姐 社会认同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佐藤春夫的中篇小说《北京》是典型的国策文学。主人公、留日医学士蒲氏因中日两国间"力的冲突"而废除了与日本女性的婚约,但回到北京后却与此女隐秘交往,这一设定暗示了战争无法阻断的、"亚细亚之子"宿命式的命运交汇。战争中,因在爱中国与爱日本之间左右两难,蒲氏拒绝效力伪政权,而选择以政治上的"去身份化"、中立无为和行动上的"无害化"、有所作为来报效两国,这实则是佐藤为沦陷区中国知识分子提供的周作人式的"爱国选项"。战时语境下,蒲氏家族结构的国际色彩及其内部各种政治、文化力量的杂糅、互动,一方面隐喻了中国的过去、当下与未来;另一方面,通过在文化对比中将日本人、日本文化置于崇高地位,为日本侵华制造合理性、美化日本侵华罪恶的同时,又以对欧洲列强火烧圆明园的批判等,为"大东亚共荣"话语提供了逻辑支撑。

  • 标签: 佐藤春夫 《北京》 国策文学 身份认同 亚洲想象
  • 简介:在评论弗朗茨·范农(FrantzFanon)的《黑皮肤,白面具》(BlackSkin,WhiteMasks)一书时,后殖民主义批评家侯米·巴巴(HomiBhabha)指出,记忆是殖民主义和文化认同(culturalidentity)问题之间不可或缺、但有时是危险的桥梁.他写道,记忆"永远不会是一种安静的沉思和反思的活动.它是一种痛苦的再思,一种把散乱的、被肢解过的过去集合起来让人们意识到当前恶梦似的创伤的来源"①.

  • 标签: 鲁迅 民国时代 俗文化 《庚子送灶即事》 诗歌 《送灶日漫笔》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03
  • 简介:在对欲望化现实的直接叙述中,我们把以写作承担历史的叙事称为"历史化叙事",从80年代"走向世界"到90年代"在世界中存在"

  • 标签: 中国文学 九十年代中国 全球化认同
  • 简介:在普林斯顿大学人文价值中心的落成典礼上,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著名政治学教授查尔斯·泰勒(CharlesTaylor)说道:“我想召唤的人类生活的一个核心特征是其必不可少的对话性质。……我发现自己的认同并不意味着我在孤立的状态中将其炮制出来,而是通过与他者的对话协商而成,这种对话部分是公开的,部分是内部的”。这种“他者”类似于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HerbertMead)所说的“有意义的他者”(significantothers)。尽管在后工业世界、视觉时代,或者消费社会中,与“他者”面对面的接触已经转变成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的交往,但是不同的个体和文化之间的对话关系对于跨文化协商与理解过程中意义的生成,仍旧是必不可少的。

  • 标签: 文化认同 文化多元主义 地方性 全球性 他者 文化相对主义
  • 简介:在中外文化冲突中,林语堂不是被西方的强势流行文化所同化,而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的现代城市文明融合,将女性、婚姻与家庭等观念融入到新的社会建构之中。他理想中的女性,既有中国传统的简朴、自然、智慧、闲雅、快乐,同时又具有西方现代的开阔,尊严、个性。在他看来,爱情和婚姻的本质是不同的,爱情需要不断的变化,而婚姻却寻求稳固不变。在婚姻模式里,他接受西方新的社会秩序,但更趋于对中国传统的“家”的认同。他虽然对女性推崇备至,却又跳不出男权主义的局限。林语堂以他文化融合观念,为当时乃至当下那些在婚姻的海洋里迷失方向的人们,找到一个发出和谐之光的灯塔。

  • 标签: 林语堂 理想女性 家庭建构 文化认同
  • 简介:骆以军作为台湾外省第二代作家,其代表作品《月球姓氏》、《西夏旅馆》包含着对国族命运、家族身世、文化认同的深层思考,也有对外省第二代身份认同问题的深刻省思。外省第二代精神上的漂流、感伤以及被遗弃的痛苦,既是“本源的弃”,也是“历史的弃”。“弃的故事”既是外省第二代书写自身命运的叙事美学,也是其自身命运的隐喻。

  • 标签: 骆以军 《月球姓氏》 《西夏旅馆》 外省第二代 弃的故事
  • 简介:“索尔仁尼琴文学奖”从肇始到落地一直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其中充满了索尔仁尼琴的苦难意识和诸多诉求,其授奖章程、评奖机制以及授奖对象都成为索尔仁尼琴苦难意识和精神关怀、历史记忆和文学价值、民族认知与道德意识的表达者,成为认识索尔仁尼琴道德意识的一面镜子。在文学商业化、市场化的今天,“索奖”及其评奖委员会珍视俄国传统文学价值,注重文学评奖的独立性,这值得加以关注。

  • 标签: 索尔仁尼琴文学奖 道德意识 文学价值 历史记忆 民族认知
  • 简介: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年、连、宣绘画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了“幸福婚姻”题材。从题目上看,石鲁创作于1952年的新年画《幸福婚姻》直接指向这批婚姻题材作品的核心内涵。“幸福婚姻”在当时语境下应该是什么模样?石鲁的作品描绘了一个农家小院院外的场景:院墙上和画面右下角是连绵不绝的南瓜和葫芦,寓意多子多福;一个吸烟斗的老汉牵着牛走在最前方,一对年轻夫妇紧随其后,周围簇拥着一群孩子。远处是三五成群的乡亲。院门上的春联点明主题:“生产互助大丰收,婚姻自主全家福。”

  • 标签: 婚姻题材 绘画作品 50年代 幸福 国家认同 20世纪
  • 简介:诗歌是诗人书写自我生命的疆域,同时又消解传统权力政治疆域的某种独具特色的生命建构,就是其自性张扬和他性约束中的某种因缘牵系和力量平衡。①而突破传统的性别政治叙事,重建女性内在的自我,就成为安琪诗歌所指向的独特的缘域世界。在《极地之境》的《自序》中,安琪写道:“我冷静梳理了自己写作至今的点滴,得出一个结论: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女性主义写作者”“一个女性主义者必定是先锋精神的追求者”。②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安琪的诗歌不再是某种单纯灵感或感性体悟的瞬间抓取,而是有着一种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中的自由选择及其责任承担。去选择,并承担你的责任,就是安琪诗歌所在意的。因此,安琪的诗歌或诗学思想就具有一种新时代的女性主义者所独具的伦理品格与实践勇气,就是在从古典知识型时代向现代知识型时代转向中的女性主义的文学缘域世界的呈现和展开。

  • 标签: 女性主义者 性别自觉 女诗人 安琪 自我认同 母国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02
  • 简介:从中国文化现代性语境阅读金庸,如果把金庸纳入中国现代文化的上述虚根和认同语境中去阅读,这个宽阔的界面就是金庸小说本文被创造和阅读的中国文化现代性语境

  • 标签: 中国文艺 想象性认同 文化虚根
  • 简介:当代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态生成于对西方资产阶级道路的清理过程中。它的生成与定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排除中间状态的过程。本文认为,这一过程的实现关键在于建国后作家身份及其功能的转换。作家身份变化的实质就是作家的“非西方化”,它表现为作家身份的体制化、作家思想的规范化以及作家文化品格的去西方化。在作家身份的规约下,当代文学形态的丰富性、复杂性被逐一清理掉。

  • 标签: 身份 功能 当代文学 生成
  • 简介:在宋炜的诗歌中,无论是早期他同其兄长一起写作的那些诗篇,还是经过长期独处、冥想中默默写下的新作里,我们都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一种一以贯之的、充满各种庞杂知识和信仰体系的、不无阴郁但却又常显空灵之境的复杂气息和形象。这种气息和形象在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诗歌浪潮中并非没有同伴,但随着时代的消逝,它却依然如此鲜明地流动于宋炜这个低调诗人的作品中,弥久不散,且醇味有加、更为冲突和复杂,所有这一切,都迫使我们重新去理解这种写作所包含的意义。

  • 标签: 现代诗歌 信仰体系 空灵 知识 20世纪80年代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22
  • 简介:如果把金庸纳入中国现代文化的上述虚根和认同语境中去阅读,这个宽阔的界面就是金庸小说本文被创造和阅读的中国文化现代性语境,金庸小说往往以活生生的形象折射出中国现代文化虚根危机和认同渴望

  • 标签: 中国文艺 想象性认同 文化虚根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05
  • 简介:以现代汉语为书写形式的现代性文学则代表中国文学的新的现代性传统,金庸的武侠小说在中国现代性文学(小说)中地位如何,中华性是在中国性走向衰败的语境中出现的现代文化想象和体验模式

  • 标签:
  • 简介:黑人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blackculturalidentitydilemma)是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它表现了生活在以盎格鲁-萨克逊白人种族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中黑人对自身文化身份认同的迷惘.因此,它不仅是一种生理特征的认同,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内涵.黑人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不仅导致了美国黑人个人人性的压抑、心理扭曲和畸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美国社会内部美国白人与黑人社会、文化冲突的重要根源.黑人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困惑、怀疑和追求成为研究美国文学与文化的重要线索.

  • 标签: 美国文学 黑人 文化身份认同 文化冲突 殖民主义
  • 简介:越战时期的越南华人虽然备受身份归属的煎熬,却始终保持清醒的民族意识,自觉自愿地以华文文学创作来坚守民族文化的堡垒。出于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极度不满,越华作家借着召唤民族文化来纾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 标签: 身份认同 民族意识 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