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主动脉置入物感染是主动脉外科手术后一种相对少见的并发症,但死亡比例较高。胸主动脉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周围被覆组织较少,一旦发生置入物感染,病情往往较为凶险,所以胸主动脉术后置入物感染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胸主动脉术后置入物感染的外科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白带异常的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和基本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所收治的 40例白带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涂片以及衣原体和支原体的检测。结果 在 40例患者中,细菌感染 13例、支原体感染 11例、衣原体感染 8例、霉菌感染 5例以及滴虫感染 3例;且< 23岁和> 53岁年龄段的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P< 0.05); 28—37岁年龄段妇女的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P< 0.05)。结论 细菌是引起女性白带异常的主要病原体,而衣原体和支原体的感染主要发生在 28—37岁年龄段,因此在临床中应重视病原学分析,以协助白带异常的诊断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价值,并对恶性肿瘤患者形成血栓危险因素进行评价。方法诊断性研究。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及牡丹江市肿瘤医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共1 366例[包括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男562例,女804例,年龄(59.45±15.10)岁],对照组为70名健康体检人群[男35名,女35名,年龄(50.41±18.90)岁],其中形成静脉血栓69例,男32例,女37例,平均年龄(61.20±15.71)岁。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其静脉血浆中的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根据各项标志物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项标志物的诊断性能,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风险分析。结果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肺癌最高,其次为结直肠癌及乳腺癌(P<0.05);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血栓组的TM、TAT、t-PAIC及PIC水平高于对照组,非血栓组的TAT、t-PAIC及P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M的最佳截断水平为10.57 IU/ml(敏感度为50.30%,特异度75.50%,AUC=0.671),TAT的最佳截断水平为4.16 ng/ml(敏感度为80.30%,特异度为62.80%,AUC=0.757),t-PAIC的最佳截断水平为11.44 ng/ml (敏感度为52.50%,特异度为84.00%,AUC=0.682),PIC的最佳截断水平为1.18 μg/ml(敏感度为67.20%,特异度为79.50%,AUC=0.790),四项分子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度最佳,诊断性能最好(86.90%,AUC=0.807)。年龄、分期、转移、手术、肿瘤直径及PIC水平是影响恶性肿瘤VT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血栓发生率不同,TM、TAT、t-PAIC及PIC联合检测诊断性能最好,可作为恶性肿瘤发生VTE的新型筛查方法。年龄、分期、转移、手术及肿瘤直径是恶性肿瘤发生VTE的高危因素,PIC水平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6个月内并发VTE风险的可靠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标志物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200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并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在乙肝标志物检测符合率均明显高于荧光定量PCR法(P<0.05)。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的200份检测样本中,有184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患者实际病情符合,符合率为92.0%,有16份样本检测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符,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验,有12份样本检验结果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结果相符,所占比重为75%;有4份样本检验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相符,所占比重为25%,两种检查方法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在乙肝标志物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要高于荧光定量PCR法,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传统术前禁饮、禁食的概念可能导致患者术前饥饿、口渴、焦虑等主观不适,引起术中血压波动和术后胰岛素抵抗,增加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表明,术前2~3 h口服碳水化合物溶液(preoperative carbohydrates, POC)在不增加反流误吸和手术风险的基础上有效改善上述不良反应,但目前尚无明确使用指南。文章拟讨论POC的发展史,临床应用现状及有效性,并重点围绕POC促进择期手术患者机体合成代谢、缓解负氮平衡,改善术后胰岛素抵抗,减少患者主观不适感等临床效益及相关潜在机制,以及特殊患者应用POC的安全性等展开论述,强调POC对手术患者的积极作用,以期为临床工作中POC的合理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友病A(HA)患儿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产生的相关因素及抑制物产生前后出血与关节病表现的差异。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河南省血友病管理中心登记收治的381例16岁以下HA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1例HA患儿中,轻型116例(30.4%),中间型196例(51.4%),重型69例(18.1%)。FⅧ抑制物阳性患者54例(14.2%),高滴度、低滴度分别为22、32例。血友病家族史与FⅧ抑制物阳性相关[P<0.001,OR=3.299(95%CI 1.743~5.983)];高强度暴露与FⅧ抑制物的产生相关[P=0.002,OR=2.587(95%CI 1.414~4.731)]。高强度暴露与高滴度FⅧ抑制物产生相关[P=0.001,OR=8.689(95%CI 2.464~30.638)]。54例HA患者产生抑制物后,总体关节年出血率、创伤性年出血率增加(z=-3.440,P=0.001;z=-2.232,P=0.026),而非关节年出血率、自发性年出血率与抑制物产生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42,P=0.180;z=-1.414,P=0.157)。关节超声评分较产生抑制物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32,P=0.527)。结论血友病家族史、高强度暴露可增加HA患儿发生FⅧ抑制物的风险,且高强度暴露可增加HA患者出现高滴度抑制物的风险。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6例巨大甲状腺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甲状腺肿物直径12~20 cm,其中5例合并胸骨后甲状腺肿,伴有气管狭窄或偏移者25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5例。3例合并重度气管狭窄者在纤支镜引导下放置气管支架,2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不佳者行甲状腺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全组行全甲状腺切除28例,单侧巨大肿物切除5例,姑息性肿物切除3例,2例患者同期行胸骨劈开。术后2例出现声带麻痹,1例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均对症治疗后好转。我们认为术前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协同处理巨大甲状腺肿物相关合并症(尤其是气管狭窄及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术中采取多学科联合手术治疗,可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意义。 方法 :研究进行的时间段在 2017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纳入 80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 40 例健康体检者。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处理,其中,乙型肝炎分为五个小组, A 组(轻度慢性肝炎) 20 例、 B 组(中度乙型肝炎) 20 例、 C 组(重度乙型肝炎) 20 例、 D 组(肝硬变) 10 例、 E 组(肝癌) 10 例, 40 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观察对象的肿瘤标志物,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差异。 结果 :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有所不同,均与普通健康体检者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 )。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以作为临床进行诊断、分类、预后观察的重要项目,准确了解患者病情。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 姜黄提取物 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的影响。 方法 采用去卵巢大鼠模 型 , 分为 姜黄提取物 ( 高、中、低剂量 ) 剂量组 , 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去卵巢 模型 组。实验结束后 , 取各组大鼠的股骨 , 采用双能 X 线吸收 (DEXA )法侧定大鼠的股骨密度 。 结果 去卵巢 模型 大鼠股骨的骨密度 和骨钙含量 , 与假手术对照组比显著降低 (P < 0.05) 。给予 姜黄提取物 后 , 能显著提高骨质疏松 大鼠股骨 的骨密度和骨 钙含量 , 三个剂量 均显著提高大鼠股骨钙含量,差异具有显著性 (P < 0.05 ) ;中、高剂量显著提高大鼠股骨 中点骨密度、远心端骨密度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姜黄提取物 能够对抗去卵巢引起的雌性大鼠股骨的骨丢失 , 增加去卵巢引起的雌性大鼠股骨 骨密度和骨钙含量 , 从而防治或延缓骨质疏松发生。